【教授观点 | 同济MBA】阮青松:A股公司并购重组升温 需理性评估 切忌盲目跟风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4-12-03 11:22 浏览量: 2067
 智能总结

【教授观点 | 同济MBA】阮青松:A股公司并购重组升温 需理性评估 切忌盲目跟风

继中国证监会9月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后,上海、江西、四川、深圳等多地跟进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以此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A股市场对并购重组的热情明显升温,除了产业链上下游“强强联手”外,跨界并购亦成为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近日,我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阮青松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他认为相关政策短期有助吸引资金入市、增加市场活跃度,中期则有助优化资产结构和产业布局、企业做大做强,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而上市公司需理性评估,避免盲目跟风。以下为采访内容。

A股公司并购重组升温

证监会主席吴清上周透露,今年以来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其中,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企业盈利能力降 急需整合资源

阮青松教授表示,以“并购六条”为核心的系列政策,延续了此前新“国九条” “科创八条”等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主线。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受外需疲软、国内需求结构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少上市企业面临盈利能力下降、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而实施并购重组,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帮助企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包括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宣布合并重组

他指出,短期来看,政策面加大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自然对提振市场活跃度大有裨益。投资者或因之关注并购题材股,外资则有望对具有国际化并购潜力的上市公司青睐有加,吸引增量资金布局A股优质资产;中期而言,相关并购重组支持政策有助于抬升A股市场整体估值,优质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得以优化资产结构和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且随着并购重组审核机制更加清晰透明、“优胜劣汰”逻辑更为强化,“壳”资源企业的投机价值进一步下降,市场将更加注重企业基本面。

半导体医药生物领域频现并购

阮青松认为,电子、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新质生产力行业,或尤为受益于此轮政策推动。据他观察,9月以来,兆易创新、希荻微、光智科技、富乐德、至正股份等多家企业披露的并购重组计划,均涉及半导体领域;双成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则选择跨界并购半导体资产,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此外,生物医药领域并购重组亦连续不断,近期已有新诺威、科源制药、康缘药业等多家公司,相继披露并购重组进展。

“前述行业并购活动频繁,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可归结为政策支撑。新政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包括跨界并购、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以及收购优质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 ,阮青松还提到,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亦有望获得关键技术或实现产业链延伸,当中涉及环保和节能技术领域的并购,将有助于提升传统行业的绿色竞争力,可关注汽车零部件、电气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机会。

并购重组公司一个月平均收益升13%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伊真真统计,自中证监发布“并购六条”以来,A股市场对并购重组的热情明显升温。相较于万得全A指数,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在一个月内实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平均超额收益达12.9%,中位数为2.0%,较历史水平分别高出9.9和3.3个百分点,“这一表现反映了市场对并购重组新政的反应较为积极。”

在前述报告中,中金公司并收集了2010年1月1日到2024年10月28日A股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的数据。从行业分布来看,并购重组首次披露日后,行业表现分化,长期科技、制造板块的超额收益较高,周期、地产链行业表现较弱。从企业性质看,并购重组披露日后央国企和非央国企股价均有提振,非国企超额收益显著高于央国企。

需理性评估 切忌盲目跟风

在并购重组大潮中,也有多起重大重组事项宣布终止。对此,阮青松教授认为,上市公司应避免盲目跟风,是否需进行并购重组,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理性评估。

并购不是提质增效“灵丹妙药”

他分析,并购重组往往受到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的影响,比如凯瑞德和国网技术的并购重组,就在双方对现阶段市场环境及交易核心条款进行了审慎研究和探讨后决定终止。此外,若交易双方对目标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分歧,或对支付方式、交易结构、人员安置等问题有异议,都可能成为“绊脚石”,世茂能源决定终止购买詹鼎科技股权的案例中,由于交易金额巨大、交易条件复杂且不确定性高,导致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事实上,并购重组并非每一家公司提质增效的“灵丹妙药”。阮青松认为,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理性评估,确保并购是为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非短期的市值管理或追逐热点。“企业应清晰判断并购重组是否能补充技术、市场、品牌等核心资源,并结合自身经营状况评估是否具备整合并购目标的能力。若并购后可能产生巨大的管理挑战或协同困难,最好谨慎推进。融资并购则需充分评估企业财务状况,避免高杠杆操作造成过度负担,优先选择财务稳健且具有良好现金流支持的项目。”他认为,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而言,谨慎观望、集中资源于核心业务或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冀政策进一步细化交易准入条件

从政策角度来看,阮青松也建议,针对上市公司“跟风并购”的现象,相关政策亦需进一步细化交易准入条件。例如可以引入分级审核机制,优先支持那些能够真正实现资源整合、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并购重组项目,鼓励实质性重组,对规模大、行业重要性高的并购交易,实行更严格的审核流程,确保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同时,要规范关联交易与跨行业并购,对无明确协同效应或存在利益输送嫌疑的交易,需重点监控。

  此外,有关部门亦可考虑制定更为具体的信息披露指南,特别是在交易背景、定价依据、财务状况、潜在风险等方面提供更清晰的指导,提高透明度,并督促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确保所有重要信息都能得到及时、准确披露,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做出理性决策。

教授简介

Professor Profile

阮青松

TONGJI_SEM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济与金融系教授,教育部金融学教指委委员,上海市金融硕士教指委委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负责人,欧洲管理博士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出版有学术专著2部,教材5本。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

研究领域:区域与产业经济,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同济大学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