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穿越下行周期,2025是否可期?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24-12-25 10:12 浏览量: 2213
 智能总结

吴晓求:穿越下行周期,2025是否可期?

2024年是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一年。

2025年将至,未来一年世界局势会有哪些重大演变?中国经济会走出什么样的曲线?

在“2024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如何才能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他对中国经济、政策调整与资本市场趋势的前景分析。

吴晓求认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创新,中国经济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吴晓求指出,当前社会有四个重点问题:

一,中国经济如何走出下行趋势;

二,如何稳住楼市;

三,如何稳住股市;

四,如何应对下一阶段中美经济关系的变化。

他强调,资本市场是稳住中国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支点。

吴晓求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直接矛盾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意愿下降。

消费是财富的函数,当财富在缩水时,消费是很难扩张的。因此,维护存量的财富变得非常重要。

所以,稳楼市、稳股市要着眼于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精神,就是让楼市止跌企稳,让股市止跌回升。考虑到楼市资产流动性相对比较差,对消费的边际效力相对较弱,而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很强,消费的扩张边际效率更高。

所以,稳住股市并且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变得非常重要。

穿越周期

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

一,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作用;

二,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让高科技企业慢慢主导;同时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让上市公司走上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之路;

三,市场必须有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

在过去,我们在以上至少两个因素方面没有做到正确理解和认知,这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表现欠佳有密切关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把资本市场定位为融资的市场,忽略了资本市场或者股票市场是风险市场。

风险市场能生生不息地存在下去的前提是它有一个超过基准收益率的风险收益率。

同时,过去从融资的必要性上来认知和理解资本市场,导致很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预期不足。这个落差也进一步带来了制度、政策和规则设计上的很多问题。

因此,我们首先要端正对资本市场作用的认知。

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有潜在流动性储备。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前,金融三部门就发布了相关政策,体现出相关当局对该问题的认知。

现在,这项机制正在慢慢形成,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在不同的层面提供了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

央行创设了资本市场结构化的货币结构化工具,这是历史性的变化和创新。央行的参与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信心,也为流动性的储备预期机制创造了条件。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创新,中国经济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EMBA项目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