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专访

香港中文大学
2025-01-31 18:18 浏览量: 1860
 智能总结

【新任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专访

《中大校友》12月号现已出版!率先阅读今期《中大校友》封面人物专访「新任中大校長」卢煜明教授,了解卢教授的成长之路、他所提出的「IDEA」理念,以及他对大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大校友》专访

新任中大校长

卢煜明教授专访

以经验启发新一代迈向成功

国际上享负盛名的医生科学家卢煜明教授,今年9月27日获中大校董会一致通过为中大第九任校长的任命,他将于2025年1月8日履新,任期为五年。他坦言决心担任校长,是希望能够薪火相传,将自己在科研路上累积的经验,授予后起的教授和学生们,并期望能建构一个能协助师生发展所长的教研环境,提供土壤助他们成功。

提到卢教授,大家总会联想到他的「无创产检之父」名称,但尚未诞生这个闪耀科学界的惊世发现之前,引导他走入医学研究这条路的是爸爸卢怀海医生(青山医院前院长),「我自小对科学充满兴趣,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儿时家中有很多与恐龙相关的书籍,脑袋记着那些很长的恐龙名字,后来中学时期去图书馆借阅《Discover》 、《Scientific American》等科学杂志,最爱看科学家的发明故事。爸爸是医生,虽然他没有明言,但估计他是想我从医的,记得他曾提及解剖学要对三维结构有一定认识,更时常说一图胜千言(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words),因此鼓励我去学习绘画和摄影,他送了一部五十年代购买的Canon 相机给我,让我自小开始可以接触摄影,家中更有地方作黑房,尽管他没有强迫我去读医,但感觉到他是栽培我踏上医学这条路。」

与父亲的合照,胸前挂着的正是爸爸赠送的Canon相机。

在黑房冲晒照片跟做实验是差不多的,需要预先计划,既要调校彩色相片的色温,也要留意黑房运作时的温度,本身是一门艺术。卢教授说当年大学选科,会优先考虑传统行业,即使热爱摄影,却没考虑过艺术学科。幸好卢教授当年如此选择,否则今天就少了一位举世知名的科学家。「当年同时报读港、英、美三地大学,最后港大医学院、剑桥大学医学院及美国史丹福大学工程系均取录,我选了剑桥大学,因为有个情意结,事关中六生物课本《Biology: A Functional Approach》记载有许多杰出科学家的照片,其中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者华生(James Watson) 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剑桥国王学院前的照片令我印象犹深,让我感受到剑桥大学在缔造科学历史上的关键角色,当得知取录后,二话不说选了剑桥。」这个选择也仿佛预示,他的未来要与DNA结下不解之缘。

年轻时在牛津大学念医科的卢教授。

虽然剑桥大学医学院的历史悠久,但一直只提供三年临床前教学,直到1976年才多加三年临床教学,于1983年才就读剑桥的卢教授,剑桥临床医学院实在太新,所以完成三年剑桥课程后他转到牛津大学。「当年剑桥成绩较好的医科生,都会选择牛津,所以我也跟着这条路走。」完成牛津大学三年课程,本已获聘为讲师,但最终选择了与在修读博士时认识的太太一起回港,「香港是我的家。在英国读书多年,我一直等待机会回港。直到1997 年移民潮下,有不少学者离开,港大和中大都聘请与我专业领域相关的学者,但中大的职缺较合适我的职涯发展,而且中大环境山明水秀,感觉上整体校园氛围较好,于是选择了后者。」

与学生陈君赐教授(右)十多年来合作无间,在研究上并肩作战。

突破无创产检研究瓶颈

在牛津大学攻读医科时,卢教授在妇产科学习时得知抽羊水的风险,要把一根针戳进子宫抽羊胎水来检测,但这样做每次都有机会令到胎儿受伤害,甚至有流产风险。作为医科生,他当时不断想是否有办法可以改为抽取妈妈的血,去知道婴儿的基因或者染色体,整个「无创产检」科研就是这样开始。有了想法,卢教授开始反覆试验,可惜做了八年却不得要领。

加入中大后,他突破研究的瓶颈,找到胎儿DNA 所在:在妈妈的血浆,而不是血细胞里!最终在2011年研发出无创产前诊断技术,能够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基因,并利用基因测序来检测唐氏综合症,目前已在九十多个国家应用,准确度达99.7% ,更重要是令孕妇免于流产风险,每年惠及超过一千万个孕妇。

2013年卢教授与研究团队将DNA 测序技术应用于癌症检测,在基因图谱中找到与癌症相关的表观遗传转变,表观遗传是说基因排列没有转变,但其他「装饰」却变了,就像是一间房间,清水房的状态之下看到的墙、地板、天花板是遗传,表观遗传就是屋中的家俬、墙身颜色,透过检测表观遗传就可以诊断癌症。要表达这么抽象的概念,儿时父亲的「一图胜千言」句子再次出现于脑中,「要将科学概念传达给别人,过程要有一幅很吸引人的图像,才会令大家更易明白背后的理念。例如近年在基因组界权威杂志《Genome Research》发表研究,就试过与本地插画师共同创作封面,构思以铁路来代表DNA,铁路上的标杆旁有向上或向下的闸门,代表DNA有否被切开,我欣赏画作时灵机一触,闸门上落会否有相互关系,或是代表不同讯号,改变了我的研究方向。」

卢教授以火车路轨

比喻DNA 的画作,

获刊登于学术期刊封面。

重视书院制 培养全人教育

自1997 年回流香港后,一直在中大任教及从事科研整整二十七个寒暑,卢教授认为中大为他提供了成就梦想的土壤,如今是时候回馈这个大家庭。「我在中大服务了二十七年,对中大很有感情,如果中大需要我,我必定会站出来。」今年年中校长职位出现空缺,启动了全球招聘程序,有猎头公司找卢教授,他开始思考,一段时间后才决定申请。「主要是考虑一直以来主力在研究方面,担任校长后或多或少会影响研究,但后来想到人生去到不同阶段,应该要做不同的事,之前是前线的研究人员,学术上已获得一定的成功及国际认可,现时去到新的校长岗位,我认为是适当的时候在另一方面应用这些经验,希望以此培育下一代。」

有十八年医学院副院长经验的卢教授,行政工作不会陌生,但校长涉及的范畴及接触面明显更为宏大,与副院长的行政工作总是有点距离,他说幸好能参考剑桥及牛津。「剑桥及牛津与中大较为类近的地方,均是采用书院制,着重全人教育,大学负责知识灌输及传授,而书院就教你如何做人,将不同科目的学生及老师放在一起,令你对文化及科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剑桥有近四十间书院,部分书院如Trinity College 的资源更是国家级别的,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单是诺贝尔奖的得奖人已超过三十位,当中定有值得借镜的地方。」他续指出,中大独特的书院制度在全人发展中十分重要,他对书院制度一直珍视,当校方宣布他担任校长后,已开始轮流到各个书院见更多的学生,争取机会与学生多沟通,多聆听他们的心声。

卢教授于博士毕业典礼后在牛津留影。

提出「IDEA」理念 带领中大再创高峰

卢教授说中大策略计划2021—2025的五年计划即将完成,所以拟定下一个五年计划是上任后首要任务,需要涵盖学生体验、研究和教职员发展,以及与校友关系等多个重要目标。他更提出「IDEA」的治校理念,即启发(Inspire)、讨论(Discuss)、赋权(Empower)和实现(Achieve),「与做任何工作一样,一定要先启发与你并肩工作的人,共同有一个目标,全心全意带着使命感去做。做的时候,最重要是讨论,并不是由任何人单向主导怎样做,而是待沟通好怎样做,如果不将资源交给团队是行不通的,所以要赋予足够的权力给对方去做,最终结果才可以实现,成就整件事情。」

卢教授1997年加入中大,除了专注于研究工作,亦落力培育后进。

AI 彻底改变工作模式

透过「IDEA」四部曲,卢教授期望能够承先启后,进一步提升大学在研究创新方面的实力,让中大的学术成果在国际间发挥更大影响力。「今时今日学术界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且也很全球化,即使在区内大家也在抢人才及资源,发展步伐亦比以前快了很多,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但在努力发展以外,大学还要有周详考虑,他以人工智能(AI)为例子,「AI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将所有工作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变(paradigm shifting),年轻学生熟习AI 已是必须,但若然要应用在研究及教学中,却要留神AI 所带来的道德、法律及社会问题,例如要在使用AI时注明,不会予人以抄袭或假冒的意图,又或是大家都知道AI 并非万能,要提防它出错,当然也要留意知识产权的问题,用别人有版权的东西来训练AI,究竟法律方面如何诠释,如果用AI 创造了新发明,专利权又怎样厘定,或是AI 帮忙医生诊断时出错,责任又谁属等等,都要思考清楚。」他更重申中大作为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定位,不会偏重科学而轻人文学科,中大会继续秉持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同时引入国际优良文化的使命。

谈及校友关系,卢教授表示校友是中大很重要的一群,「他们受过中大的教育,也在外面有各自的经验及成就,中大要与校友多多沟通,借助他们的经验令学校有所进步。事实上,学校各方面其实都需要校友支持,例如现时大学着重创科发展,很多校友已是成功的企业家,可以回校分享他们在创科的经验,因此维系与校友的关系尤为重要。」

卢煜明小档案

1986年

剑桥大学文学士(荣誉)

1989年

牛津大学内科医学士、外科医学士

1994年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

1997年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高级讲师/教授/讲座教授

2009年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

2018年

香港中文大学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0年

创新诊断科技中心科研总监

2021年

皇家奖章

2022年

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

2022年

香港科学院院长

2022年

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

202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一期《中大校友》季刊

现已出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香港中文大学MBA招生办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