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交大安泰陆铭深度解读五大热点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交大安泰特聘教授陆铭接受多家重点媒体采访。他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土地制度改革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度解读并提出建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年度发展预期目标等内容,认为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等;建议对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进行前置性改革;提出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多方面举措;阐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化激励措施;针对土地制度改革给出如制定管理办法等建议,为推动相关政策完善贡献智慧。
关联问题: 2025年两会有哪些重要成果?灵活就业社保改革如何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啥新举措?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闭幕,全国政协委员、交大安泰特聘教授陆铭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重点媒体采访。他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土地制度改革等热点议题,深度解读,为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贡献安泰智慧。
陆铭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民建上海市副主委
交大安泰特聘教授
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深度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交大安泰特聘教授陆铭接受央视新闻频道全国两会特别栏目《聊会·一事一议》和《两会你我他》采访,分别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年度发展预期目标及消费提振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依然设置为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投资于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
陆铭表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很积极,今年的赤字率提高到了4%,财政政策的发力给中国经济踩下了油门,让需求端的恢复更加强劲。此外,今年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有助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当前平台经济催生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应继续支持其发展。此外,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适应AI时代的岗位需求。
单位GDP能耗降低反映了中国经济向清洁化转型的趋势。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绿色生产;另一方面,服务业占比提升本身具有节能减排效应。新能源车普及、绿色家电推广等生活方式转变也推动了这一进程。未来应继续平衡发展与环保,确保增长“含绿量”提升。
“投资于人”强调将资源更多投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而非传统基建。这不仅提升民众幸福感,还能增强人力资本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例如,财政政策可引导消费补贴向服务领域倾斜,避免实物消费的跨期替代效应,形成更可持续的内需动力。
“内卷”包括地方政府间恶性招商竞争和企业间低价恶性竞争。解决之道在于:政府应转向规则制定者角色,维护公平营商环境;企业需通过科技创新开辟增量市场,避免低水平存量博弈。高质量发展需打破封闭循环,促进开放创新。
应对老龄化,需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提升服务质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重塑养老模式,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政策应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和适老化改造试点。
政策的时效性强调了政策的前瞻性与力度。决策前需充分听取市场声音,在问题显化前出台措施,并确保政策一步到位。时效性强的政策能稳定预期,避免市场主体因等待后续政策而观望,从而高效释放市场潜力。
整理自新华社全国两会专题报道《锚定奋斗目标 汇聚信心力量——从全国两会看“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央视新闻全国两会特别栏目《聊会·一事一议》《两会你我他》
建议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进行前置性改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陆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对新就业群体,特别是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进行前置性改革。
新就业形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日益明显,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经济运行的就业承载力,同时也彰显了对于稳定城市消费服务的“新民生基建”作用。为此,陆铭建议需重新认知灵活就业者劳动关系,为他们构建包括基本保障与补充性保障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体制。
许多灵活就业群体并不愿意缴纳社保。特别是收入不高的群体,他们在社保和现金收入之间会进行权衡,“缴纳社保意味着现金收入少了,有的人宁愿不缴纳社保、拿更多现金”。陆铭认为,这就要求社保制度更灵活,不能强制性要求他们缴纳社保,灵活就业群体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于愿意缴纳社保的人群,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而不愿意缴纳的就拿更多现金。“制度,应该要有利于每个人作出最大化自己利益的选择,不能用强制来取代个人可能更好的选择。”
“前置性改革就是两件事,第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要加快外来人口在他工作所在地的市民化进程。”陆铭表示,“按照目前的制度,社保需跟随工作城市转移,而跨地区转接时需要关闭旧账户,重开新账户。这个过程中,原本工作地企业为职工缴纳的钱不能全额带走。”
陆铭建议,推动全国社保一体化,保障灵活就业群体提供社保缴纳的自由度。同时,通过保障居住条件、增加随迁子女教育资源供给等方式加快其市民化进程。
附:文汇报3月5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版 纸质版面
整理自央广网全国两会专栏《2025听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建议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进行前置性改革》、工人日报全国两会专栏《这位经济学家用脚“走出”提案建议,让大数据有了民生温度→|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文汇报全国两会专版《骑手权益保障如何破解“流动之困”》
建立容错机制让民营科技企业敢闯敢干
为更好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优化企业政策环境。如鼓励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风险投资,针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更积极地推出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加强政策协同,增加全国具体行业政策的整体性一致性,建立跨区域快速维权通道,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支持国际化布局,为民营企业出海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撑,通过税收优惠、海外园区建设等政策,助力企业开拓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其次,也要精准推进算法治理。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企业算法伦理规范指南,明确企业伦理责任;要求企业设立内部伦理审查部门,定期审查算法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要求企业建立算法信息公示机制,持续提升算法透明度。
此外,也要建立多元化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跨行业交流合作。还要优化监管体系,分级分类精准推进算法治理。同时,在“AI手机的数据隐私”等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领域,出台具体监管举措,规范技术发展隐私边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行稳致远。
最后,要营造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资本、创新、就业相互协同的社会氛围,鼓励民营企业在创新中大胆试错,要进一步明晰政策信号,在政策层面不设禁区。
为此,建议在制度层面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民营企业试错,优化市场准入机制,推广“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细化基础设施领域开放细则,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竞争,敢闯敢干。同时,减少舆论场对金融等不同行业的负面看法,积极看待不同行业在促进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在执行中避免对具体行业发展“一刀切”。
附:新京报3月7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版 纸质版面
整理自新京报《建立容错机制让民营科技企业敢闯敢干》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客观上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思想认识不统一,行动上缺乏激励,需要从优化激励的角度入手,为更好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保驾护航。"陆铭表示,应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拓展公平竞争审查范围,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目前地方政府在考核体制、财税体制、区划体制等方面还缺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激励。在考核体制方面,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考核指标,仍然在采取加大投资和产业招商引资的举措,其客观上的结果就是地区之间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在财税体制方面,新的消费税、房产税等税种没有形成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替代,使得地方政府的支出来源缺乏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作为支撑。这也使得地方政府把加大投资和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作为增加短期地方政府本地增收的主要举措。在区划体制方面,则是传统的按行政管辖边界进行规划的体制束缚了地方政府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手脚。
因此,陆铭建议优化地方政府激励,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一是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要求地方政府弱化对于GDP增长和税收增长的考核,或是对人口流出和人口流入的不同地区进行差别化的考核机制设置。
第二是加快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逐步拓展消费税征收的范围,并把消费税过渡到普遍征收的零售税,使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更多能够反映本地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总量。
第三是在特大和超大城市推进都市圈规划建设。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在都市圈范围之内重新科学估计人口增长形势,并且在都市圈范围之内形成与人口增长挂钩的建设用地增长机制,以及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第四是拓展公平竞争审查范围。现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往往通过地方政府主导的基金来实施,并且要求被投资的主体返投本地。因此,建议将公平竞争审查范围扩展到此类地方主导的投资行为,严格规定不能设置返投本地的要求。
整理自财新网全国两会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拓展公平竞争审查范围》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土地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陆铭调研发现,当前,乡村振兴已经遇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瓶颈。在农村地区,农业用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用地都出现了闲置和低效率利用的现象。
陆铭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明确入市条件、程序、收益分配等关键问题;建立农村土地用途转换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禁止转换的情形,清单之外允许依法依规转换用途;建立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制度,由农村集体认定在当地长期工作和生活达到一定年限的外来人口拥有在当地购入住房的资格。
此外,土地政策方面,在一些人口流入较多的地方,土地供应仍然是一个瓶颈因素。当前的城市规划,大多是以地级市或者直辖市为单位来进行规划的,亟需更大单位范围的规划视角,也即从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范围来进行规划。规划视角的狭窄,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土地供应跟不上都市圈范围内的人口增长趋势,进而导致这些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实际上就是一些一线和准一线的城市)出现房价贵、交通堵等问题。这也会反过来制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并进一步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因此,打通堵点的关键就在于,要尽快出台以一些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的规划,在都市圈范围内去预测人口的增长,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这样就能够给这些都市圈的中心城区提供更多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也符合中央关于加强优势地区的资源保障的大政方针。
整理自中国经营报全国两会专栏《两会建言|全国政协委员陆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解用地闲置、低效利用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全国两会专栏《21两会观察|陆铭:把扩大内需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结合起来》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大安泰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