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回声 | 《新一代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学习感悟


为构建管工交叉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不同行业背景科创精英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开课。课程特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权威专家,采用“模块化师资矩阵”教学模式。介绍了汪文勇、唐勇、黄鹂声三位模块老师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等。同学们分享学习感悟,余永波认为课程加深其对计算机原理认识;田瑞勋感受到教授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述知识,领略大师风采;陈彦佼完成对计算科学的认知三重升级,形成“计算机思维”。虽课程理论性强,与实践衔接待加强,但极具启发性,为后续学习提供有效认知工具 。
关联问题: 模块化师资有何优势?课程对工作帮助在哪?如何衔接实践与课程?
前沿介绍
为构建管工交叉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来自不同行业背景的科创精英群体打造的首门科技类核心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开课啦,该课程特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术权威与专家,开创性地采用"模块化师资矩阵"教学模式,突破传统单一师资框架,组建模块教学团队,助力复合型科创人才培养。以下是三个模块老师的介绍和同学们的学习感悟。
师资介绍
01汪文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系 教授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主持科研项目近30项,主持研发了中国第一代防火墙Talent2,支持研发了“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嵌入式软件系统测试平台”、“互联网信息记录与审计系统”、“千兆信息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等多个成果,取得4项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的规划与建设运行,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02唐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系 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软件定义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主持与主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方法研究”、国家发改委“基于CNGI的星陆双基农田信息协同反演系统示范应用”等多个项目。
03黄鹂声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 副研究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主持或参与了30余个科研项目,项目来源包括国家973、国家863、CNGI重大专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军事预研、企业合作等。先后开发完成“高速网络流量监测与审计系统”、“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性能管理与故障诊断系统”、“宽带网络健康档案系统”、“IDC综合监控系统”、“IPTV质量拨测系统”、“接入网网络优化系统”、“IP城域网网络优化系统”等多个与网络运维相关的软件系统,在运营商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刊物/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课程感悟
余永波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开发管理
第一讲汪教授从理论的视角讲解了计算机的历史,从最初的理论开始,数学家们通过一代代理论研究将实际的数学问题演变到机器可计算,进而得出了算法的概念(①有限的步骤,②可循环,③结果可预测)。汪教授从理论视角讲解的计算机发展历程,加深我了对计算机原理的认识。
第二讲唐教授更加详细的讲解了冯洛伊曼计算机的详细构成,讲解内容更加的基础和具体,更贴近于硬件和软件实体。学习后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执行的机制和原理。
第三讲黄研究员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网络内涵,架构,网络协议和应用发展,从技术视角解释了互联网科技和经济繁荣的底层逻辑,也分享了未来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计算机信息安全部分,黄研究员幽默的分享了各种攻击和反攻击技术原理,在矛与盾的攻防转换之间学习到了计算机安全知识。
听完三位教授的授课,感受到了电子科大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厚功底,既开拓了眼界,又进一步的巩固了基础知识。将教授讲解的知识与工作内容结合能得到更深的体会。
田瑞勋
神州数码集团成都分公司云事业部
运维主管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在计算机行业从事十年工作的IT人员来说,感觉到无比的荣幸能够有幸听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的讲课。三位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虽然老师讲的话题十年前大学本科的时候老师都讲过,但是如今再次听讲,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计算机是从哲学问题当中推演出来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计算机发展史。二进制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如何工作的,这些专业性十足的知识点被讲的通俗易懂。计算机网络是如何组成的,信息安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和国家战略当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了信息安全无处不在,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三次课,三位风格截然不同的教授,让我有幸领略到在计算机科研领域处于泰斗地位的大师风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的理工科底蕴和对于计算机领域做出的贡献。
陈彦佼
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HR
在系统学习计算机导论课程后,我对计算科学的认知完成了三重升级。课程以计算机发展史为脉络,结合CPU、内存、存储设备等硬件原理,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最大的收获是形成了"计算机思维":从简单使用软件到深入理解程序执行机制,从表层操作转向探究数据存储(二进制)、编码逻辑等底层原理。
虽然课程理论性较强,与具体技术实践的衔接可以更紧密,但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极具启发性。通过课程建立的计算思维框架,不仅让我能更系统地理解前沿技术研发逻辑,更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认知工具。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正是计算机教育最珍贵的启蒙价值。
(本文转载自电子科技大学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 05/17 【重磅开启】2026年入学同济经管专业学位招生发布会邀您参加!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