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华东师范大学MPA“智变公管,能力跃迁”2026年创新工坊全面启动!

华东师范大学MPA
2025-02-19 15:13 浏览量: 2900
 智能总结

【权威发布】华东师范大学MPA“智变公管,能力跃迁”2026年创新工坊全面启动!

MPA项目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思维训练,致力于提升公共事务认知的形象思维能力、公共风险演化的逻辑思维能力、公共议题剖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公共服务鼎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公共问题解决的格局思维能力、全球公共危机应对的超限思维能力等。诚邀有意向成为华东师大MPA优秀学子的您踊跃报名!

创新工坊活动安排

1.培养方案解读

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现场解读学院理念;MPA中心主任解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及项目内涵等。

2.创新胜任力综合测评

采用学院自主评测维度,对候选人进行全方位评估。

3.招生录取等政策说明会

招生办主任对研究生复试、学费及奖学金等招生录取政策进行说明和交流。

4.校园文化体验营

参观校史馆,体验校园学习和生活文化。

5.创新交流会

面对面与嘉宾、导师等针对性职业发展、行业洞见等内部互动交流。

6.MPA系列公开讲座

行业导师等嘉宾开展实践前沿讲座(现场及线上);大咖级教授举行专业公开课系列讲座等。

7.MPA体验营

为感兴趣的考生开放精品课程旁听名额,提前现场体验教学模式与课程氛围。

8.经验交流会

在读学生现场分享备考经验、在校学习情况等。

9.职业发展工坊

现场邀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和优秀在读同学分享不同行业的发展经验。创新工坊活动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若有多场活动平行举行,申请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优选参加。

创新工坊日程安排

申请月份

在线申请日期

创新工坊时间

2月-4月

2月15日-4月30日

以官方邮件通知为准

5月-6月

5月1日-6月30日

7月-9月

7月1日-9月30日

10月-11月

10月1日-11月30日

备注:网上申请时间及活动时间随招生进程可能有所变化,最终安排以我院官方邮件通知为准。

创新工坊申请条件

本次“智变公管,能力跃迁”2026年创新工坊面向申请2026年入学华东师范大学MPA的考生开放。申请人须满足以下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工作年限计算截止至2026年9月1日之前):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含3年)以上工作经验(即2023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含5年)以上工作经验(即2021年9月1日前毕(结)业)的人员;

已获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并有2年(含2年)以上工作经验(即2024年9月1日前毕业)的人员。

课程安排

专业代码

专业方向

学习方式

类别

学制

授课时间

125200

行政管理

非全日制

定向就业

2.5年

周五晚上+周六全天上课(具体根据实际的授课模式)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

备注: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系代码158

创新工坊申请时间

申请分批次进行,最后批次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30日(申请提交后3个工作日将邮件收到报名结果)

创新工坊申请方式

考生登陆官方微信“华东师范大学MPA”进入【申请相关】-【26年申请服务系统】报名,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完成申请内容填写。

考生完成在线申请后,MPA招生办将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考生提交电子申请材料,具体提交电子档材料清单以官方邮件为准。

等待申请材料审核结果。

创新工坊审核结果

申请材料审核结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如申请材料发出10天后还没有收到邮件的考生,请及时邮件联系MPA招生办公室(寒暑假除外),邮箱为:ecnumpa@126.com。招生办公室收到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邮件后,审核结果公布时间为实际收到审核材料3个工作日内发布,审核结果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到考生微信申请时所留邮箱。

创新工坊声明

创新工坊活动仅为帮助申请者全方位了解华东师范大学MPA如何赋能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创新工坊活动期间不组织举行任何形式的提前面试。

华东师范大学MPA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始建于1951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6年9月,是在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法政学院等单位基础上建立。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完整的学科体系。2000年,获批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是全国最早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之一。2001年,成为我国24所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院校之一。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2021年行政管理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

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国24所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高校之一。自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MPA研究生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MPA培养模式。在2006年11月的全国首批MPA试点单位合格评估中,学校MPA项目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教学管理等方面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被评定为优秀。

根据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多学科特点,我校公共管理学院MPA项目共设置行政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专业方向。今后将根据我国及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对专业方向进行动态调整。2001-2024年期间,我校合计共录取了4345名MPA研究生。目前,在读MPA研究生共约540人。

公共管理学院MPA项目特色

教学与培养环节汇聚雄厚的师资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MPA教育师资力量雄厚。学位点现有校内MPA专任导师68位,其中教授32位,副教授36位,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62%有海外留学经历。学位点现有校外兼职导师46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兼职导师11位。整体来看,教育背景优良、国际视野开阔、科研能力卓越的专职导师队伍,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导师相互支撑,互为补充,为MPA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近几年,担任MPA课程一线教学的师资逾50名,共计主持了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纵向重大或重要的研究课题;出版教材和专著26本;50多人次先后赴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周期访学和短期交流。

课程充分挖掘人文社会科学综合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MPA项目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培养体系,为MPA研究生持续提供高水平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近5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名教授,先后为各届MPA研究生开设了百余场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专题讲座;与此同时邀请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著名学者、公共管理实践专家、政府高级别官员等,先后举办专题讲座40多场次。人文社科精品论坛、局长论坛、公共管理前沿论坛三个系列讲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受到在校生和校友的热烈欢迎。

培养过程注重提升MPA学生实践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MPA项目在上海市区两级党政机关聘请了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的领导干部担任MPA兼职导师,并在市区两级党政部门签约了14家单位作为教育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常态的资源条件。学校MPA项目强化育人创新,采用案例开发、案例写作、案例教学、主题研讨等互动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MPA项目开设了《公共管理实务》课程指导案例开发与写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并履获殊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品牌效应。

多途径拓宽MPA学生国际视野

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全球责任为目标,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理念贯穿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安排和师资配置,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培养项目、教师互访项目、学生交流项目、海外短期学习交流和师资培训项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MPA项目除了开设公共管理前沿系列讲座,不定期邀请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界及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如前美国公共管理学会会长、前澳大利亚公共管理学会会长等),为MPA学生做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外,还定期组织学生赴国外顶尖高校(如“美国MPA教育摇篮”的雪城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进行短期研修,开阔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国际视野。

华东师范大学MPA项目使命

秉承“公共价值,铸就卓越”的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品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掌握系统公共管理知识、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具备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德才兼备、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MP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