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MBA未来产业移动课堂 | 百济神州、小马智行之旅,洞察AI变革下的战略与组织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
2025-03-11 17:24 浏览量: 3969
 智能总结

AI时代到来,香港大学MBA(大湾区模式)举办未来产业移动课堂。师生们先后走进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与小马智行。在百济神州基地,了解到其数字化转型情况,如产能提升、智能化生产等,探讨了药企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在小马智行,体验了无人驾驶,其以“虚拟司机”技术开展三大核心业务,曾有技术路线调整。此次课堂尾声,张炜教授概括两家公司战略与组织特征,分别为高绩效业务与转型业务。一日课堂让同学们领略不同行业逻辑、挑战及战略与组织能力平衡术等,知识浓度高,展现前沿科技重塑商业格局态势。

关联问题: AI时代企业战略如何调整?数字化转型难点在哪?科技企业发展有何新趋势?

HKU MBA未来产业移动课堂

香港大学MBA(大湾区模式)

AI时代正在到来。对新兴科技企业而言,技术,已不仅是外部市场竞争下产品安身立命之本,更从公司内部的战略与组织层面,引发了新一轮变革

这轮变革中,百济神州、小马智行等头部科技企业立于潮头。

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10年代,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肿瘤治疗创新公司,专注于为全世界的癌症患者研发创新抗肿瘤药物(纳斯达克代码 ONC、香港联交所代码06160、上交所代码 688235);小马智行则是美股新贵,于2024年11月底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PONY”。

2025年2月24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带领MBA同学们赴广州市,先后走进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小马智行,与港大经管学院助理院长、深圳校区主任张炜教授一起,探访生产车间,体验无人车试乘,与管理层对谈,了解最新业务进展,探讨AI与技术变革如何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组织单元、一个个流程地改变业务、组织和行业

快速迭代,推动数字化转型

此次未来产业移动课堂学习之旅,师生们首先到访的是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

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建于2017年,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地总产能已达6.5万升,抗体偶联药物(ADC)生产设施和全新生物药临床生产大楼均已竣工。

在车间负责人的引导下,师生们身穿洁净服,在参观通道系统考察了原液与制剂生产线的全自动数字化生产设备,以及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的高效运转‌。通过近距离观察,生物制药工艺流程从细胞培养到分离纯化、以及精准灌装作业场景,清晰地呈现出来,展现了智能化生产系统的高度协同性与稳定性‌。

数字化技术已然深度融入药品制造环节,为企业智能智造‌赋能。

当前,包括该生产基地在内的全球行业前沿,基本处于“制药工业4.0”典型发展路径中的可视化阶段,即在软件系统协助各业务单元管理、系统间互联互通之后,更上一层,实现可视化。在这一阶段,药企能够直接调用可视化数据来指导业务,并辅助决策。

正如师生们此行看到的,药企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咨询公司麦肯锡亦有报告指出,对中国制药企业而言,降本增效已不是可选题,而是企业未来的安身之基。数字化工具带来的解决方案,可在既往精益生产的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

随着AI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制药工业4.0的更高阶段,也就是更高水平的智能化阶段,会比预想中实现得更快。”百济神州广州基地生产负责人姚艳平说。

随之而来的,就是药企内部战略与组织的转型。

图/左一为姚艳平厂长,左二为张炜教授

参观结束后的座谈环节,张炜教授和姚艳平厂长对药企数字化转型的感触颇深。推行数字化,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操作模式,很多新系统刚一推行,员工难免有抵触心理,会投诉说功能不便;但用上一段时间后,他们反而不愿再恢复以往效率较低的手工操作了。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人的意识转变是非常关键的。”姚艳平厂长说。

要想让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平缓,结合以往负责科技集团数字化和产业投资的经历,张炜教授提出的思路是,寻找组织内部的“种子选手”,既懂业务、又对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感兴趣,以点带面,循序渐进。这与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的人才培养思路不谋而合。

2024级MBA同学、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总监杨帆是其中的代表。他带领专业自动化团队开展“种子选手”项目,旨在培养更多具备自动化和数字技能的员工。该生产基地内部选拔了10名来自不同部门、学习能力强的“种子选手”,通过赋能技术能力,帮助其实现自主转型。这些“种子选手”具备跨行业视野,以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融合。

随后的问答环节,多位同学就新药研发、药企数据资产管理等方面踊跃提问。

2024级MBA同学 Shirley Liu 现场探讨企业推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商业逻辑,对此,姚艳平厂长表示,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周期长、环节复杂,而数字化不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同时能够保障质量稳定均一,加速药品上市审评审批进度。

因此,生物医药企业的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需求更为迫切。

AI时代来临,未来的管理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姚艳平厂长看来,管理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基于可视化,自动生成的关键业务指标报表等,业务会议变得简洁高效,目前该地已然受益于此。

“未来80%的工作很可能由AI来完成,20%则是由专业人士来做。”张炜教授表示,受益于AI完成的基础性工作,未来专业人士可以飞快地发挥出AI的效果,取得更大的突破。

因此,张炜教授的建议是,头部公司在AI时代,要主动投身于数字化浪潮,做到“on the table”,参与AI及数字化应用的讨论与决策,而不是“on themenu”,成为被动执行的角色。

围绕技术信仰,构建战略与组织

像在造变形金刚。”伴随着车辆改装时发出的机械噪声,同学们在车厂里穿行。这是未来产业移动课堂学习之旅的下半场,师生们来到小马智行的黄阁运营中心。车厂在改装和测试车辆,包括搭载了自动驾驶的轿车和卡车。指挥调度中心设在厂房的二楼,自动驾驶累计商业里程正在实时更新。

从黄阁运营中心出发,师生们乘坐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在广州市南沙区街头行驶,前往总部办公区。

一辆Robotaxi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自己鸣笛,“滴”了一声。张炜教授和4名同学坐在这辆车上,5人都会开车。“滴”过之后,没人明白究竟为什么。

下车后询问,小马智行相关人士推测,这辆车当时很可能预判了周遭车辆潜在的风险,比如突然并道、超车等,所以果断鸣笛予以提示。

成立8年后,小马智行于美东时间2024年11月27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PONY”。该公司以“虚拟司机”技术为主干,搭建起三大核心业务,即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卡车、乘用车智能驾驶业务。

师生们乘坐的Robotaxi,即属于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进入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的入场者,小马智行在业内是始终坚持 L4 的少数派。L4,核心是全无人级别的自动驾驶,目标是拿掉人,而不是辅助人。因此,这对驾驶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不能只是像人,而是应远超于人。

这正是小马智行前述乘客们体验到的:自动驾驶开车比人类更擅长眼观八方,也能预判行驶中人类注意不到的风险。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小马智行副总裁、智慧物流总经理贺星先生坦言,公司也曾有过技术路线的游移,最后决定,让AI从学习人类转为超出人类、自己进化:前者是在学习人类驾驶行为后,输出合理的驾驶轨迹;后者的关键则是通过 AI 生成技术,构造训练车端模型的环境,包括道路情况、路上其他车和人的行为等,然后再用强化学习方法,让车端系统在这个训练环境中自己进化。

图/左一为张炜教授,右二为贺星先生

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robotaxi services)市场规模将达到390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达到1794亿美元。

目前,小马智行的Robotaxi已经出现了一些连内部人员也想不到的市场需求。

2024级MBA同学、小马智行高级政策发展总监刘晓溪向同学们介绍说,晚上9点以后,打车Robotaxi的女性明显增多。中午,则会有乘客从公司打个远程Robotaxi再返回,据他们推测,可能是在车上午休。

师生们注意到,公司内部称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为“楼教主”。他连续十一年居于 TCO(国际编程比赛)选手总积分榜第一,被称作“中国编程竞赛第一人”。

这反映出一种对技术的高度信仰:天才涌入、留在小马智行,这些人相信自动驾驶能带来改变,既然有机会参与其中,那么这件事值得一做。

“如果没有把技术开发作为最主要的投入,而是转身谋求短期利益,公司就会动作变形,逐渐面目全非。”贺星先生说,小马智行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是公司战略中最早、也最重要的决策。

同学们就自动驾驶的竞争优势、企业出海战略、技术路线等方面,与公司高管进行了互动提问和探讨。

2024级MBA同学Garry Zhao询问了小马智行的未来挑战及预期,对此,贺星先生表示,“我们的战略始终如一,在达成最终目标前,一口气都不能松懈”。

在当日未来产业移动课堂的尾声,张炜教授以“Perform and Transform”,概括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小马智行这两家公司呈现出的战略与组织特征。

具体而言,前者为High Performing Business,生产基地有一流产能和成熟的产品,在医药行业监管环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遵循着快速迭代的原则。后者属于Transforming Business,一个“颠覆者”,它的技术建立在全新的场景中,组织与战略也因此全然围绕着技术信仰来构建。

这正是创新药与自动驾驶行业两种风格的展现。

一日的移动课堂,便将AI时代下两类科技企业的战略与组织架构尽收眼底,同学们此行获益良多。

知识浓度拉满!蛇年伊始,中国制造2025的气象已然彰显。数智化生产以精准高效之姿,重塑制造流程;L4 级无人驾驶技术,悄然开启未来出行新篇。种种成果有力宣告:未来已来,当下正是前沿科技重塑商业格局的黄金时代。

蓝锦韬律师,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TAHOTA LAW FIRM,2024级E班

湾区科技企业如何用技术重构未来?这次未来产业移动课堂,让我领略到了全球化布局的生物医药逻辑、L4级自动驾驶的落地挑战,和企业战略与组织能力的平衡术。

霍振峰,玮基咖啡有限公司营运总监,2023级C班

科技拯救生命和改变人们出行方式,本次看到了技术为王与精益生产的力量。战略与企业文化带我们穿越周期,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必须谨慎控制调整战略与组织架构的节奏,每一个十字路口过后,皆是争分夺秒的追逐。

—蔡振威,佛山市嘉谦纺织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2024级D班

教授简介

张炜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助理院长,深圳校区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健康政策博士

张教授曾任药明康德首席战略官,招商局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CEO,曾在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担任外部董事。他还有着丰富的创业孵化和产业投资经验,参与创建和孵化了多家科技公司。张教授的研究聚焦战略创新,新兴市场战略,医疗组织与激励,生命科技创新等,曾执教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建了医疗产业研究中心,并在北京大学创建了商学院健康产业方向。他也曾作为主讲教授参与哈佛商学院,伦敦商学院,IMD,INSEAD 等多家高管教育课程,也作为战略顾问服务多家全球公司。

编辑:许力文

(本文转载自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