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空创造更多生产力:北大光华低空经济发展论坛举行


4月19日,北大光华低空经济发展论坛举行。张影在致辞中表示我国低空经济正战略跃升,学院举办论坛旨在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产学研用合作。论坛围绕两大主题展开讨论。在“低空经济生态体系构建”环节,许浩讲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及发展思考;李凉海以重庆为例探讨示范区建设思路;杨金才指出民用无人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及未来七大趋势。在“低空经济全域应用革命”环节,汪珂丽介绍中国移动相关技术研究与实践;谢嘉分享eVTOL商业实践;吴小乐阐述eVTOL运营的关键作用及优势。活动最后嘉宾与观众互动交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不断推动商
关联问题: 低空经济未来有何趋势?eVTOL优势体现在哪?怎样构建低空经济生态?
4月19日,北大光华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聚焦低空经济生态体系构建、全域应用革命等主题,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办公室原主任许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凉海,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创始会长杨金才,中国移动低空智联无人机系统首席设计师汪珂丽,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嘉,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小乐等嘉宾到会分享,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如火如荼,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在探索中推进发展。各地政策密集落地、技术研发加速突破、应用场景快速拓展……我国迎来低空经济黄金机遇期、产业腾飞期。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四十年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着商学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创新。在低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北大光华低空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正当其时。
欢迎致辞
活动伊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大光华前沿科技场景实验室主任张影发表了致辞。张影首先对各位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光华管理学院及前沿科技场景实验室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自己对当前科技创新趋势以及低空经济发展的看法。
张影表示,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经历从理论突破向实践转化、从区域试点向全域拓展的战略跃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需求指数级增长、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与产业链生态化发展的四维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正加速构建“技术突破-场景应用-制度创新”的闭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范式。光华管理学院作为北京大学商学教育的主体,近年来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拥抱科技变革给商学教育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在拥抱科技的道路上不断研究新理论、提出新方法、探索新路径,以期为商学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树立高质量典范。因此,在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及光华管理学院40周年院庆之际,学院举办首届“低空经济发展论坛”,以科技创新和场景创新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共同探讨商学教育以及科创人才培养的未来。
“低空经济,是人类对三维空间的重新定义与开拓,它不仅代表着技术的巨大飞跃,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希望以此次论坛为重要契机,大力推动低空经济领域产学研用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光华愿与各界携手并肩,让天空创造更多生产力,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张影说。
主题一:低空经济生态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行为,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来支撑。尤其是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需要再探索中成长。在主题一环节,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办公室原主任许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凉海,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创始会长杨金才,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许浩以“低空经济与新一代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题进行了分享,讲述了低空空域管理历史沿革及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并畅谈了自己对于低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许浩表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是为了确保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高效和有序,提供一系列服务的综合体系,包括空域管理、飞行计划制定审批、空中交通管理、航空信息提供以及搜寻救援等。而新一代(城市)低空交通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四个重点任务:一是实现低空空域数字化管控,让低空飞行“有路飞”;二是实现低空飞行网联化感知,让低空飞行“看得见”;三是实现低空飞行智能化引导,让低空飞行“管得住”;四是建设低空交通服务平台,为低空飞行“做支撑”。
“低空空域空管运行技术需要与无人机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和机队运行控制技术相结合,并发挥低空运行中的核心决策作用。因为当无人机以百万/千万数量级的规模进入空域,智能化管控难度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空空域空管运行技术需要集成互联网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算力技术,进而形成实现对航空器的通信导航监视能力,确保运行安全、高效、有序。”许浩说。
在许浩看来,对于低空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审慎包容的态度,审慎指完善制度机制、防范各类风险,包容指鼓励创新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建立既审慎又包容的体制机制,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让低空经济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持续发展。
李凉海的分享主题为“超大城市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初探——以重庆市为例”,围绕低空产业愿景与关键问题、重庆低空经济示范区航天解决方案、现阶段初步成果、展望与倡议四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
“现阶段,当前低空产业正从简单隔离飞行、小范围飞行的试验期,向城市级规模化商业应用期迈进。面向未来,低空经济将改变人类未来出行与生活方式,带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李凉海指出,目前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等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深圳产业链优势明显,在技术创新、多场景示范、政策标准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苏州依托先进制造基础,无人机制造产业走在前列;而重庆地域特点鲜明、场景丰富、空域复杂,空天信息产业与数字产业基础好。
以重庆市低空示范区建设思路为例,李凉海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要坚持顶层体系设计与实践小步快跑并重、局部试点和全面示范相结合、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相促进,以此实现重庆低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创新生态领先全国,安全管理体系完备,标准规范基本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应用场景规模拓展,区域辐射带动显著,打造低空示范区世界级标杆。
李凉海表示,航天科技集团始终坚持把国家低空安全底线放在首位,按照“强总体、抓核心,推示范,建生态”主线思路,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各委办局、相关区县及产业链生态单位的沟通合作,坚持五统一系统发展理念,助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合作、共享、联合政-产-学-研-金-服力量,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产业应用的共赢共存生态链,不断推动国家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体系化、产业基础先进化、示范成果标准化、产业链条现代化。
杨金才以“中国民用无人机驱动低空经济迈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在社会现实需求、技术革命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的驱动下,以民用无人机为主的无人系统产品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民用无人机已经实现了跨产业联动。以植保无人机率先进入第一产业;以公共安全、国防安全、巡检测绘的应用进入第二产业;以大疆为主的消费级无人机用于航拍摄影、以美团顺丰无人机为主的用于物流配送的无人机大规模应用进入第三产业。”杨金才指出,基于城市发展与市场需要,在有关部门着力部署、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民用无人机通过跨产业联动、完善产业链融资等方式,正充分释放产能,扩大消费市场,实现行业的蓬勃发展。
杨金才表示,当前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广阔、专利申请量井喷式发展、场景应用已形成商业闭环,物流配送、文旅展示等赛道走在行业前列。在低空经济发展司等部门的部署下,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网络愈发完善,向县域辐射能力加强,未来必将为更广大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在他看来,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将会出现七大趋势:1、低空起降基础设施网络投入加快;2、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进度加快;3、eVTOL验证试飞和适航审定加快;4、增加无人机航线和加快审批进程;5、大型无人机商业化落地有所加快;6、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大幅度增加;7、低空经济从市区向县域发展倾斜。
主题二:低空经济全域应用革命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加速从概念蓝图转向规模化应用,形成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协同发展的态势。面向未来,低空经济已展现万亿级产业潜力。在主题二的分享中,中国移动低空智联无人机系统首席设计师汪珂丽、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嘉、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小乐,一同分享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汪珂丽的分享主题为“中国移动基于5G-A的低空智联与监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从聚焦行业政策背景、核心产品技术、实战应用案例、知识产权成果、未来愿景展望等五方面内容进行了讲述。在她看来,低空经济发展正当时,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低空经济作为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价值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应用辐射广,其中信息服务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有利于低空经济的数智化升级。
“随着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监管与服务网等四张网的建设,由业内多位院士提出的‘低空智联网’,被作为低空开放和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基建,也是中国移动的发展新机遇。其中,中国移动的战略价值在低空智联网和监管服务领域,涵盖5G-A网络、终端、业务平台、通信测控、数据传输等应用场景和相关业务。”汪珂丽说。
在她看来,中国移动的六大能力将助力低空智联与监管服务:一是低空空域智慧规划,二是5G-A网络实现无人机可信接入,三是基于5G-A的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是基于5G-A的无人机低空探测和反制,五是赋能低空经济的智慧运营服务,六是应急通信。
汪珂丽指出,低空经济“起飞”前将是一场长跑,这个周期可能是5年甚至更长时间,需保持耐心,打牢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依托“四张网”构筑低空三大发展方向——低空资源数智化、智能安全融合运行、多元化场景应用,推动实现空域开放,构筑监管运营服务一体化能力,助力政府先行建设落地大规模、高密度、多频次、多场景的低空经济发展蓝图。
谢嘉以“电动垂起 改变世界”为题,分享了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商业实践。在他看来,在低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eVTOL作为创新产业已经迎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认为eVTOL在未来最大的刚需,除了物流、消防、应急、城市管理等等,最大的是改变人类的交通方式,未来可以憧憬的量是非常巨大的。”谢嘉说。
谢嘉表示,人们对于驾乘飞行汽车翱翔蓝天的畅想从未停止,而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颠覆人类出行方式的恰当时机和成熟条件。在他看来,这是由于宏观和科技两个驱动因素不断进步而造成的:一方面是宏观因素,交通拥堵日趋严重,人类对绿色出行的日趋向往,以及空域监管环境的不断优化;一方面是科技因素,三电技术不断成熟,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快速革新,还有先进传感器以及自动飞行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新材料和新型制造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这些都驱使人类曾经的梦想变为现实。
谢嘉表示,峰飞航空所处的eVTOL行业对比传统航空器有技术上的三大革命:一是电动化,具有零碳排放、易于维护、安静低噪的优势;二是垂直起降,无需跑道机场、拓展应用场景、对环境更友好;三是全自主飞控,降低对飞行员依赖、控制精准可靠、方便拓展机队规模。在他看来,天空必将引领未来交通出行,虽然不会替代地面交通,但会成为地面交通很好的一个补充。因为eVTOL具有安全可靠、安静舒适、环保零排、经济高效等优势,商业化场景包括城际出行、空中物流、消防灭火、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不用受制于现有既定交通方式,它能够给人类带来的价值是一种更加随心所欲的点到点的灵活出行。
吴小乐以“eVTOL运营,低空经济核心驱动力”为题,结合企业经历探讨了eVTOL运营在低空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及发展前景。他指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低空经济广义上指以低空空域为活动空间,以eVTOL、无人机等具备先进技术的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形态,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吴小乐说。在他看来,中美两国虽然交通结构存在差异,但是均面临相似的交通发展问题,即满足30-200km范围的交通发展需求,低空出行成为最佳选择。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低空出行是其最具市场需求以及商业化潜力的应用分支。航空产品只有回归到交通工具的本质属性,才能使刚需得以满足,因此低空出行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具有四方面优势:
一是改变出行方式,解决交通问题。将地平面交通网络向空域纵向延伸,推动国家由地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型。构建中短距离出行方式,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和偏远城际交通问题。
二是重塑城市规划理念,打破城市格局。低空出行使得企业可以将办公地点分散到 更广阔的区域。改变交通管理模式,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立体空间利用,推动城市功能布局的优化。
三是催生消费场景,促进新业态发展。低空出行还将丰富人们的旅游、休闲方式,催生空中观光、低空文旅等新业态,不仅丰富娱乐方式,还可能带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升级。
四是带动产业变革,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带动eVTOL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链,同时促进与之相关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最后,吴小乐介绍了沃飞长空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规划。“沃飞长空自2020年成立以来,取得多项重要进展。未来,沃飞长空将按计划推进适航审定和商业化运营,拓展低空出行、低空文旅、应急救援等商业应用场景,推动 eVTOL运营发展,助力低空经济腾飞。”吴小乐表示。
活动最后,分享嘉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就低空经济的技术创新、商业应用、机遇挑战、未来方向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四十年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着商学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创新。
2023年,光华新增科创MBA项目,在原有经管和人文学科的积淀上,打破产业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以“价值引领+科创驱动+产业创新”为培养范式,着力培养—批具备科技驱动创新能力、具有战略思想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商业领军人才。2024年,学院成立“前沿科技场景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商业机会,助力科技在落地中实现产品化、市场化、商业化。
在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及学院四十周年院庆之际,光华管理学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北京大学学科交叉融合优势,聚焦低空科技前沿突破与应用场景转化,推动构建“政策引领-技术攻关-产业协同”的发展新平台,致力打通低空经济领域从技术到产业再到治理的全链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范式。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