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更新 | 湖南大学EMBA交叉学科课程2025第一弹,跨界链接新思维


3月8日 - 9日,2025年EMBA优势交叉学科系列专题第一期举行,湖南大学2024级EMBA同学走进多个学院。课程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商学与多学科融合,新增半导体和生物医学方向课程。彭绍亮等多位教授分别围绕人工智能、芯片、建筑艺术、生物医疗等主题授课。彭教授强调算力对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介绍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及影响;陈迪平分析芯片产业发展与中外优劣势;柳肃讲解古建筑保护原则与城市规划关系;贺建军阐述人工智能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学员表示课程内容丰富,拓宽视野,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推动商业创新意义
关联问题: 人工智能有哪些应用领域?中国芯片产业如何应对挑战?古建筑保护需遵循什么原则?
3月8日-9日,2025年EMBA优势交叉学科系列专题第一期拉开帷幕,湖南大学2024级EMBA的同学们走进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和建筑与规划学院。课程致力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促进商学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同学们带来商业的创新思维。本次课程在2024年的基础上,新增了半导体和生物医学方向的课程,同学们通过领略芯片和生命医学的奥秘,了解湖南大学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课程由EMBA项目刘慧洋老师、蒋娅紫老师、文湘霖老师协同组织。
01DeepSeek国产开源大模型新技术、新生态和应用场景
彭绍亮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人机共生的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如同一股不可逆的潮流,悄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取得技术进步的人工智能,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引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
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主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彭教授强调算力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指出超算中心作为高性能计算平台,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与此同时,作为科研人员他也非常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就业替代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社会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管和引导。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辅助和推动,彭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科技体系建立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加速了科研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了科研效率和成果质量。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在线辅导平台等,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在社会变革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不断深化应用,如政务服务平台、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等,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彭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势必对未来就业结构产生剧烈影响,当下我们务必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转型,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就业需求。
DeepSeek在过年期间火爆全网,其精准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DeepSeek湖南本地化部署的成功实现,离不开彭教授团队的专业指导。2月14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与长沙数字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湖南省首个城市级应用CS-DeepSeek,旨在通过DeepSeek与长沙算力、算据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构建面向城市管理、社会服务、运行安全等领域服务的垂直模型并推动场景应用落地,赋能长沙智慧城市建设。展望未来,我们已经处于人机共生的时代洪流中,一个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社会已经到来,在新时代里,人机协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设想,智能技术与人类智慧的深度融合,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
02走近芯片——集成电路改变世界
陈迪平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
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
芯片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芯片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智能手机、电脑到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芯片无处不在,其性能的提升直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陈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近年来芯片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芯片需求量激增,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随后陈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集成电路的起源,从最初的晶体管到后来的集成电路,再到今天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同学们通过生动的案例,了解到集成电路的微型化、集成化如何推动了电子产品的革命性变革。而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光刻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封装测试技术等,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还降低了成本,推动了芯片应用的广泛普及。特别是光刻技术,作为芯片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其精度和效率的提升直接关系到芯片的性能和良率。此外计算机的辅助也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先进的设计软件,设计师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电路设计、版图布局等工作,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国际上在芯片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陈教授分析了美国在高端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国在市场规模、政策支持、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他也指出了中国芯片产业面临的挑战,如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等。针对这些问题,陈教授认为一方面需要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面对国际芯片战争的升级,这不仅是技术领域的较量,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眼光的体现。唯有积极应对,才能占据先机,赢得主动权。
03建筑艺术审美与文化遗产保护
柳肃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不仅是工艺和艺术的结合体,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在柳教授的课堂中,他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和对于古建筑修复与保护的独特解读,引领大家了解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柳教授以北京故宫为例,详细讲解了其布局、历史和文化。他指出,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不仅体现了古代皇权至上的政治观念,还融合了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通过“云参观”故宫的中轴线及其保存情况,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历史价值。
在古建筑的修复方面,柳教授也向同学们介绍了由他指导修复的各种案例。在进行修复时,古建筑原貌的保留和延续其历史文化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古建筑是民族文化的承载物,是凝固的历史和艺术的瑰宝,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可以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柳教授指出古建筑的保护需要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即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其原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要注重对古建筑周围环境的保护。在保护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修复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古建筑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回顾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宫殿、陵墓到汉唐时期的佛教建筑、园林建筑,再到明清时期的宫殿、民居等,每一时期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通过分析这些建筑作品,大家可以多角度地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背景。
课程最后,柳教授把大家的目光聚焦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古建筑保护关系问题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柳教授认为城市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古建筑保护的需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古建筑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在古建筑保护中也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升,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古建筑保护的氛围和力量。在此他也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中来,用商学思维为推动城市规划与古建筑保护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4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生物医疗发展趋势
贺建军
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
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
在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贺教授从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到尖端的生物技术应用,再到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中的革新作用三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课程伊始,贺教授以宏大的视角引入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随后将焦点转向微观世界,阐述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奇妙之处。生命,这一宇宙中最精致的现象之一,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展现出无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贺教授指出,目前蛋白质折叠是蛋白质结构解析的关键,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蛋白质折叠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突破,通过对大量已知蛋白质结构的学习,能够准确预测新蛋白质的折叠形状,为理解蛋白质功能、疾病机制以及药物设计提供了有力工具。这一变革式的研究方式,不仅提高了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准确率,也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贺教授详细讲解了基因编辑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伦理考量。他认为,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应以人类福祉为出发点,遵循伦理原则和社会规范。在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和测序,揭示了人类基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临床诊断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医疗文献和病历数据的挖掘,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医学影像数据的分析。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优化等多个环节,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未来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也将推动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学员感言
这四个不同专业学科的课程安排相辅相成,有不同方向的延伸和拓展,让人大开眼界。
每个学科的专业内容多,但是老师讲述从最通俗浅显的内容入手,帮助我们打开视野、培养兴趣、提升格局。
尽管学习的时间比较短,但能够直接与大师面对面学习交流,更加让我感受到湖南大学师资力量的强大,我也会更珍惜这个平台,不辜负在这里学习的岁月。
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了解并学习与时俱进的东西,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课程内容丰富,讲解内容易懂,让我深刻认识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国家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重点是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研究,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交叉学科学习,让人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对本行业有更多启发。
非常感谢老师们的辛苦组织,通过本次交叉学科课程让我认识到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以及AI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
在湖南大学EMBA优势交叉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跨越了传统学科的界限,探索了一系列前沿的专业领域。对于新时代的企业家们来说,将我校的优势学科与商学思维结合碰撞出更多火花,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商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商业世界中,我们期待那些能够跨越学科界限、拥有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转载自湖南大学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