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考研大神,如何圆梦北京大学?

MEM网
2020-05-22 19:05 浏览量: 3590
 智能总结

换一种方式圆梦院校-2020年北京大学第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说明会

一则“2020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复试通知(统考)”,引起各路同学留言感叹:

“我的天,还是人吗?”

“这就是天才吗?”

“不得不服!”

)当然,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情理之中,北京大学作为中国学府的金字塔尖(之一),每年考研都面对名额少,竞争激烈的状况。如果说,其他985、211大学还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冷门,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专业作为考研选择,那么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顶级学府,尽管已经有诸多大神考出令人惊叹的高分,其专业报录比却依然吓人。据统计,201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一共2.8万人报考,其中录取2300人。

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为例,2019年该院计算机技术报考人数2019人,录取270人,录取难度之高显示了考生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工作前景的高度认可,于院校就读热门又有前景的专业是多少人的理想状态啊!搜遍全网,你或许看过不少“从普通二本成功考研到北大,是种什么体验?”之类的励志经历,受到一些鼓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自我怀疑——到底要多努力才能够圆梦北大?数据显示,2020考研报名人数达341万,增长率15.79%。

在已经公布的院校中,有不少高校报名人数突破2万人大关,个别高校甚至接近3万人。其中,北京大学高居榜首。据北京大学官微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有29990余人——近3万考生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比去年增加1000余人,增幅为3%。2020考研即将落下帷幕,未能成功进入复试的同学还在纠结复读还是调剂。随着考研人数攀升即将触碰350万人大关,对于想要冲击院校的同学来说,无疑心中压力又添了一分。其实,除了考研,你还有更好的选择进入院校!“啊?什么第二学位?”“双学位?辅修学位吗?那不是只能本校学生报吗?”都不是!

第二学士位是经批准设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高校,按照招生计划,经统一考试后录取进校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学制两年,学习合格可获得第二个学士学位。我国于1984年开始授予第二学士学位,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教委批准,少数高校试办了第二学士学位班,如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第二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学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学士学位等。

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对象主要是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含实行学位制度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在职人员)。也可以根据国家的特殊需要,招收少量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含按学分制提前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以下简称在校生)。此外,一方面由于各校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会由教育部严格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报考生源来自于即将毕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而已经不是有关文件所规定的"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从而使得第二学士学位的考录竞争也日趋激烈,*城市的院校(如北/清、人大/外经贸等)的情况尤其如此。

某度搜索:全日制普通本科结果:全日制普通本科包括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四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所以,第二学士学位是国家规定的正规高等教育,属于正统的统招全日制。

发证机关:我国学位授予的最高部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毕业证书全国通用,电子注册(www.chsi.com.cn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国外23个国家承认学历。获得第二学历和第二学位者,参加工作后享受硕士研究生待遇。

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待遇:读第二学士不亚于考研,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待遇同等于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有考研的好处多吗?毕竟考研可以让自己专业水平和就业机会得到扩展啊”其实,第二学士学位的目的是为尽快培养出一批国家急需的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专门人才,与培养研究生的方式相辅相成,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就专业设置来看,培养的多为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播音与主持、经济学双学士等目前较稀缺的专业。总的来说,拥有第二学历的复合型人才就业面更宽,找工作多了一个敲门砖,在入职的时候薪资待遇是等同于研究生待遇。并且由于两个专业背景,考公务员多了一个岗位选择,考研多了一个方向,更重要的是,可以再拥有一次来北京读院校的机会。

换一种方式圆梦院校-2020年北京大学第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说明会

5月22日19:00开启直播:带你了解第二学士学位的核心优势及报考流程!

录取该项目考生获得北京大学本科同等待遇:

北京大学本科正式学籍2020年9月入学,脱产学习

2 年毕业颁发北京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工学学士学位户口转入北京大学集体户,

毕业后可按有关规定落户

编辑:赵培灼

(本文转载自MEM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