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青年实践快报 | “绘沪蒙锦绣华章 传丝路非遗魅力”人文学院赴内蒙古自治区实践团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2021-07-09 07:30 浏览量: 3903

项目及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

“绘沪蒙锦绣华章 传丝路非遗魅力”

指导老师:仪德刚教授

带队老师:汪永安老师

团队成员:

张宇航 任泽宇

罗光演 黄琴 郭凯静 盖洪力 李晓娜

邵光娅 孙明书 韩嘉伟 何轶凡 万佳 韦钧

01

实践背景

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一带一路”的北端,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俄罗斯、蒙古及欧洲腹地的重要节点,内蒙古地处我国正北方,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俄蒙经济带建设中,占据特殊重要地位。同时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承载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交流的智慧与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曾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巩固民族文化认同,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但是我国仍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困境。“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02

实践目的及意义

非遗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作为草原丝绸之路起点,其非遗民族传统工艺非常具有代表性。实践团将立足于沪蒙交流,传承草原丝路文化的魅力,前往呼和浩特市及周边进行调研。

“绘沪蒙锦绣华章 传丝路非遗魅力”人文学院赴内蒙古自治区实践团正是在草原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带视野不断聚焦的背景下,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日益迫切的背景下开展。

03

实践过程

在人文学院仪德刚教授和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汪永安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一行11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调研考察。本次行程中调研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鄂尔多斯博物院、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莫尼山非遗小镇、大盛魁文创园、马头琴博物馆、丝绸之路展馆,还与非遗传承人额日勒、马头琴博物馆长阿伦娜馆长展开了详细调研访谈。

与内蒙古自治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进行调研访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考察内蒙古博物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内蒙古师范大学

交流研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内蒙古农业大学

交流研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考察莫尼山非遗小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考察大盛魁文创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非遗传承人额日勒

进行调研访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考察鄂尔多斯博物馆

以及鄂尔多斯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

实践成果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管理保护和创新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我们主要发现以下三点问题:蒙古族刺绣遭遇了家族世袭和师徒相承的窘境;地毯织造技艺面临着批量生产和市场竞争的创新压力;蒙古族服饰存在质量上乘和收入低微的发展矛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实践团调研获取的相关材料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要厘清非遗传承的历史与现状,充分了解非遗的工艺特点与技术流变,充分发掘传统工艺中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推进沪蒙两地非遗的发展、传承和保护经验互鉴,以新形式、新方法、新理念,唤醒、唤活草原织造技艺,多维度展示非遗文化与丝路魅力,进而推进沪蒙时尚民族经济往纵深发展。

05

实践心得

#01

黄琴

在与文保中心的负责人交流和大盛魁文创园的参观学习中,让我深深感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止是口号。

通过走访交流和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其实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文化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是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现在却处于逐步式微的状态。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服饰、阿拉善地毯和蒙古刺绣、马头琴等分别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内蒙古服饰是当下保护和发展较好的,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但是阿拉善地毯由于自身的成本高昂和市场受众小等原因,处于濒危边缘。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和保护呈现地区和种类差异。通过对发展状况不同的服饰、地毯和刺绣等分析后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行动上的落实和政策资金支持仍值得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受到民众的认同,市场的认可,国家的支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切实落实非遗文化保护,需要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和保护理念“沁入民众骨子里”,将保护理念化作坚定信仰,形成自觉自发的民族文化认同,最终通过实践贯彻落实。

#02

罗光演

我们实践团在指导老师仪德刚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展调研。我们参观了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的实验室等,包括各类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同时,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的领导指出,自该学院成立60多年来,科学技术史团队正是继承和发扬“专、恒、勤,目标、合作、诚信”的“李迪精神”,勠力同心、砥砺前行,才能在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对此,我们深有体会,一切成功的取得都需要众志成城的韧性,需要齐头并进的恒心,需要不屈不挠的奋斗!

下午锡林郭勒盟的非遗采访也让我们印象深刻,草原人的粗朴外表下有着广阔的内心,更藏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从制作马鞍的这位传承人的讲述中我们得知,正是为了让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技艺不失传,让优秀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他们才一贯坚持着,从未因利而动摇,未曾放弃做好非遗,只会因机而求变!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坚持初心是很重要的,只有顺应时代大潮,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才能勇立潮头,争当“弄潮儿”!

#03

李晓娜

博物馆、展览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最佳场所,团队参观了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领略内蒙古文化遗产与历史底蕴。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东西方古代铜镜艺术展向我们展示的300多枚精品铜镜,每一枚都是内蒙古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片。“丝路万里,金鉴千秋”,铜镜文化是丝绸之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凝聚着世界民族艺术的深厚传统,在千年光影变幻中展现不同年代的礼制法度与工艺文化,也为我们了解内蒙古文化提供了一个切入点。我感慨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博大精深,更提醒自己在学习领略非遗文化之美的同时,更要以实际行动保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与优良传统,在思想与实际行动上提升自己、奉献自己,守护住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

#04

盖洪力

蒙古族马头琴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来到内蒙古马头琴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这是一家以传承和弘扬马头琴为代表的蒙古民族音乐艺术的博物馆,我经过实地参观马头琴展品和体验马头琴演奏技艺,近距离感受草原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了解马头琴演变历史,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做好传承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要去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知识,我们又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学参加非遗培训,通过短短的一节课程感受到我们需要搭建学习和展示技艺的平台,促需要进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水平,需要增强非遗传承的实践能力,需要激发非遗传承的内在活力,要探索全新的模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感受到这是一次高水平培训。我相信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将非遗文化在草原上更加广泛的传承好,传承下去,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既要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与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相互融合发展,又要少数民族群众发现并挖掘自身的价值与潜力,增强他们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增强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团队合照

人文学院团委

编辑 | 力轩 耿梦芹 唐孙佳

责编 | 严懿晨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