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杂谈 | 假期“暑”不尽?不妨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2021-07-22 07:30 浏览量: 2805

今天夏天实在是太太太热啦!小jio刚迈出宿舍门一步,滚滚热浪就把它变成了“碳烤猪蹄”。上课、吃饭、拿快递都成了煎熬,大家恨不得24小时窝在空调房,和凉席、冰棍厮守终生,哀叹酷热的夏天何时才能过去。

或许我们应该庆幸还有空调、冰棍帮忙,几千、几百年前的古人们可没有这些“神器”!那么他们是怎么熬过夏天的呢?其实,在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几千年里,古人充分发挥智慧,创造了好些行之有效的避暑方法。

摇扇子纳凉

麒麟臂修炼指南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颇有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

青铜冰鉴

低配版冰箱

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

木质冰箱

高配版冰箱

清代宫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被称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

这种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科学合理,与现代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盖板通常为两块,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使用时可将活板取下,先在箱内放入冰块,然后便可以将瓜果、饮料等食物镇于冰上。箱底有小孔,可以随时排放冰水,保持箱内清洁;箱盖则雕有镂空的通气孔,用于散气通风,在保鲜食物的同时,亦可借助里面排出的冷气降低室内温度,进而起到“空调”的作用。

由于木冰箱的成本较高,使用场合主要限于宫廷和上层权贵之家,因此流传下来的实物并不多见。

唐代空调房

赛博朋克式避暑

唐宋时期,避暑纳凉已成为皇家宫廷、高官显贵夏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行宫避暑

至尊服务,皇家选择

清代,皇帝喜欢在夏天去行宫避暑,凡是皇帝、后妃所在之处,必须在夏至前搭好脚手架,高过殿顶,顶上用苇席铺好。天棚虽然破坏了宫殿的美观,但它起到了隔热作用。皇帝、后妃的寝宫夏季门上安装竹帘,以防蚊蝇。这个竹帘既细又密,是竹编工艺品。后妃出去散步,宫女太监都要为他们提着熏香炉驱蚊蝇。扇子是皇帝、后妃必用之物,宫扇、团扇、羽毛扇、折扇等等,应有尽有。清代皇宫内已有了机械扇子,它的造型是童子手握羽毛扇,只要开动发条,羽毛扇就能上下扇动,产生徐徐凉风。

古代冰淇淋

吃货的天堂

北魏时奶制品就很多,《齐民要术》载有各种各样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元朝陈基说:“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这冰酪,与乳糖真雪相似。

冰镇消暑小吃

讲究人如何消暑

在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在颐和园消暑有这样的叙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由此可见清宫夏季用冰之一斑。

南宋杭州街头还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

即使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们也充分运用聪明的脑袋瓜,想出了丰富的避暑方法。仔细看看,我们今天的避暑方法与古时大多类似,只是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了“升级”。由此看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呀!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人文学院新媒体中心

文案 | 董益铭

排版 | 徐一诺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