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溯源·沪上记忆 | 上海滩的“老克勒”侬晓得伐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2021-08-01 07:30 浏览量: 5484

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非比寻常的。一方面,十里洋场的五光十色使上海成为亚洲最繁荣昌盛的城市;另一方面,时局动荡,在繁华的表象下是一触即发的战争。在这东西文化交汇贯通之际,一群特殊的人出现了。他们便是摩登海派文化里最生动的符号——“老克勒”。

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上海,人们大概很难理解“老克勒”究竟是什么意思。就让我们顺着这篇推文,去揭开上海滩“老克勒”的前世今生吧。

“老克勒”一词的由来

“老克勒”中的“克勒”是舶来词,据传有四个英文单词音译来源:

·一种是钻石的重量单位克拉“Carat”。在老上海,3克拉以上的钻石是非常罕见和昂贵的。所以每当珠宝店里能见到这样“好货色”,店里的老师傅就会一翘大拇指,说:‘这个老克勒’。

·一种是颜色“Color”。表示其生活的多姿多彩。

·另一种是等级“Class”。“侬Class高”就是“你好高级”的意思。

·还有一种就是白领“White-Collar”。在旧上海,专指在洋行工作的白领。

旧上海的老克勒,他们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的一群人,也最先吸收结合的西方文化的,那时的他们土洋结合,形成了一定时期的海派文化

“老克勒”并不是自称,而是别人的尊称。对上海老爷叔说一句“老克勒”是对其极大的赞美。

“老克勒”的穿搭

作家木心曾这样评价“老克勒”:“上海人能一眼看出你的西装是哪条路上出品的,甚至断定是哪家店做的。佣仆替你挂大衣上装时,习惯性地一瞥商标牌子,凡高等洋服店,都用丝线手绣出阁下的中英文姓名,缝贴在内襟左胸袋上沿。衬衫、手帕也都特制绣名。衬衫现熨现穿,才够挺括活翻。领带卸下就用夹板整形。衣架和鞋楦按照实况定做。穿鞋先拿鞋拔,不论长袜短袜,必以松紧带箍好吊好,如果被看到袜皱了,‘此人太没出息’。夏季穿黑皮鞋是贻笑大方的,全是白皮鞋的市面。”

由此可见,“老克勒”的外在讲究西服笔挺,日常生活也会穿得更正式些。礼帽、手帕和墨镜等也是其必备单品,他们走路笔直、穿花格子的衬衫、衣服一定要送到洗染店去洗、裤子上的两条熨线是一定要有的、皮鞋一丝不苟擦得非常亮。

“老克勒”的生活和精神内涵

“老克勒”的生活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精致

旧上海的弄堂熙熙攘攘,但并不阻碍“老克勒”们的悠然自得。他们听着老唱片,喝着小壶煮的咖啡,穿着船型牛皮鞋。一天的生活既可以始于丰盛的“四大金刚”,又可以始于有腔调的西式早餐。

“老克勒”们的神态非常从容自信,眼神是目光平视,言语谈吐清楚,动作不快不慢。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谦虚,对生活格调和品质的追求是其精神内涵。

在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还有一支“世上最老的爵士乐队”,可以说是生动展现了“老克勒”的风采。

笔挺的西装和整洁的衬衫

目光炯炯有神的他们似乎从未老去

上海“老克勒”并不和有钱人划等号。老克勒不在于富贵而在于腔调。他们有着自己的朋友圈子,彼此有着共同的品位,信仰,爱好。平常老克勒们聚在一起,就在洋房里举办舞会。人们喝着浓郁香醇的咖啡,海阔天空的闲聊。或听着悠扬的爵士乐,翩翩起舞。在屋内轻柔舞动的人们,那一刻,旧上海的浮华逼真呈现。

OLDSHANGHAI

END

上海,已经是焕然一新、蓬勃发展的国际化都市。作为旧上海殖民文化的最后一代,老克勒们犹如最后的贵族,逐渐淡出在现代化上海的舞台。甚至有人说老克勒已经成为了美丽的传说。

但无论如何,上海滩“老克勒”们的精神是不灭的。他们的衣着得体,谈吐文明,举止优雅,懂得体面地过日子和享受生活,是骨子里的精神贵族。

人文学院新媒体中心

文案 | 阮任杰

编辑 | 阮任杰

封面 | 徐 颖

责编 | 沈意闻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