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丨鲁迅:一个彻彻底底的无党派革命斗士,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2021-10-05 08:00 浏览量: 4003

2021年9月25日,国庆前夕,是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

140年前,一个名叫周樟寿的男婴在浙江绍兴出生,他后来更名为周树人,并以鲁迅的笔名在中国文坛叱咤风云,险些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他刮起的思想新风,席卷了一个时代。在他死后的灵柩上,披着“民族魂”三字。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且抛开那个领导中国文坛的鲁迅,那个写“两棵枣树”的鲁迅,来讲讲鲁迅和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鲁迅先生为现代网络文学贡献出的热梗的其中之一

毛鲁之缘

对于研究鲁迅和延安的学者来说,共同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是:

“鲁迅究竟送了几只火腿给毛泽东?”

两位伟人之间的神交确实令人费解——无论怎么看,火腿似乎都不是一个能与政党领袖和文坛巨擘联系在一起的语汇。尽管这听上去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但历史上确有其事。据鲁迅好友冯雪峰言,火腿是由他在1936年9月下旬送到延安的。彼时红军刚刚从长征中缓过神来,面对内外交困的局势,正处于艰难的休养期。鲁迅以这样淳朴的方式带来他的问候,其对毛泽东、对共产党的牵挂可见一斑。

“火腿外交”背后,是两个在不同领域奋斗的战士之间惺惺相惜的认同感。

早在1918年,时年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时就曾专程前往八道湾拜访鲁迅,可惜的是鲁迅不在家,只见到弟弟周作人。对于《新青年》忠实拥趸的进步青年毛泽东而言,他或许尝到了早期“追星失败”的苦涩。但他对鲁迅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批判武器的学习,从来不曾停下脚步: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提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现状,而毛泽东则将封建压迫概括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新文化运动伊始,鲁迅便高举“改造国民性”的大旗,毛泽东在湖南参与创办新民学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党先声,也以“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狂人日记》里“吃人”的封建制度(画风相当暗黑)

有趣的是,不光在中国社会文化这一层上两人有着共鸣,在面对外界的批判时,两人的处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国民革命失败后,当时的革命文学界一度批判鲁迅成风,其中以郭沫若领导的创造社言辞最为激烈,给鲁迅扣上了“二重反革命”“封建余孽”的帽子,骂的相当难听。鲁迅还是精明,深知自己嘴上功夫比不过别人,于是在一系列唾沫星子满天飞的骂战过后,写了《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批评了“某些”革命文学者在“革命”“文学”之间摆荡、革命立场不彻底的特点。(郭沫若:你报我身份证号得了)后来毛泽东在多年后评价这段公案,直言“创造社不那么高明”。这可能有对鲁迅的偏袒和维护,但更多的或许也是回忆起自己以《反对本本主义》批判红军内部教条主义的往事。

鲁迅郭沫若罕见同“框”

是的,正是这种种经历的重合,让两人常常“隔空喊话”。今天是鲁迅夸赞毛泽东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的战绩,明天是毛泽东将鲁迅评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圣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鲁迅在《亥年残秋偶作》挥毫写下“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纵然国统区万马齐喑,那样“阒寂”,但依然有共产党这样的“星斗”在闪耀,颇有些迷弟为偶像打call的既视感。他更是去电毛泽东,直言:“中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寄托在你们身上。”给共产党极大的声援。因此,毛泽东评价鲁迅“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相当贴切。

社会进化论的蓬勃与式微

但是,所谓“老马也是有小马的时候”,青年时期的鲁迅思想起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更不是唯物辩证法。在《鲁迅全集》中,第一篇文集是《坟》,而其中的第一篇文章叫《人之历史》(《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发表于1907年。那时候鲁迅甚至还不叫鲁迅,而是以“令飞”的笔名发表的,可见其年代之久远。

“进化之说,佌灼于希腊智者德黎,至达尔文而大定。德之黑格尔者,犹赫胥黎然,亦近世达尔文说之讴歌者也。”

这是《人之历史》的第一句话,出现了达尔文、进化论等我们熟悉的名词。进化论我们都学过,这是生物学上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生物的进化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这个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阐释的正是达尔文的思想,这本书被严复引入中国后,有了一个更出名的名字——《天演论》(1897年)。严复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引申为社会学上的“自强保种”,这就是严复的“社会进化论”,至今仍在各大省市的历史考卷中折磨数以万计的考生。

选自2013年上海市高考试卷

早在南京求学时期,鲁迅就接触了这一思想:既然有机生命之间的武断界线已经被祓除,那么发展人的科学也该自然而然地蓬勃起来;既然没有分离的种、只有一条不间断的生命之流,那中国人必然能够通过努力,赶上列强发展的脚步——鲁迅是这样笃信的。从《人之历史》里,我们能够清晰看到鲁迅沿着严复的“社达”一步步探索至挽救革新旧社会、旧中国方法的脉络。鲁迅早期进化论者的形象便这样确立起来了,在《呐喊·自序》里鲁迅揭示了这一具体方法,即“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在鲁迅的小说形象中,我们也能看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子。《狂人日记》中那声声不断的呐喊“救救孩子!救救孩子!”为什么是孩子?是因为孩子是新的、是充满朝气的,是最具备“进化”潜质的。《药》批判民众的麻木不仁,是鲁迅意识到民众觉醒的重要性,此乃“进化”的前提。这些恰是进化论的体现。然而《药》却忽略了民众的真诚、善良,反映了这个时候鲁迅的个人主义倾向。

出于实践的困难或者是男人喜新厌旧的本性,很快,鲁迅就意识到了进化论的局限性。作为一个生物学的舶来概念,用它来观察中国社会,并不能深刻剖析社会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也无法解决中国革命基本力量的重大问题。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中称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沙漠中走来走去”,《琐忆》中坦言“进化论牵制过我”,可见伴随中国社会问题日趋深重和实际实践过程中的屡屡碰壁,鲁迅进化论的立场已经出现了动摇。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宣告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彻底失败。这一事件彻底轰毁了鲁迅对进化论的信念。在《三闲集·序言》中鲁迅写道:“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被背刺的阵痛,让鲁迅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学说,转而追索其他救国的途径。

成为无产阶级斗士

前面提到《药》实际上或多或少反映出鲁迅的个人主义倾向,其实在不久以后的《一件小事》中,善于自我剖析、批评、反思的鲁迅就开始认识到了普通劳动者正直、善良的品质,这也被认为是鲁迅后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先导。

在政变后,鲁迅认清“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标志着鲁迅从进化论者转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老马”的时代到来了。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最初目的是为了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民党争夺舆论阵地,也就是俗称的“刷脸熟”。在这个时期,鲁迅的思想趋于成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后,理论武器也更为锐利,这都使他的杂文更具战斗性了。例如《拿来主义》大骂国民政府的投降主义,直言这都是“送去主义”,并鼓舞人们“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振聋发聩。

«鲁迅在“左联”大会上讲话»(油画 陈逸飞)

1936年,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是某种政治上的因素,左联解散。但在这六年内,鲁迅和左联已经为共产主义思想创造了极大同情,也极广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将中国的大部分作家都带入正确路线。鲁迅的事业成功了。

结语

1936年10月,左联解散不过数月,鲁迅病逝。

毛泽东为了纪念他,在中央苏区设鲁迅图书馆、纪念碑,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对鲁迅进行国葬。

如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无产阶级革命也早已获得胜利。越来越多的爱国青年涌现,掷地有声地说出“强国有我”。我们应该铭记:这不是社会进化论的功劳,而是得益于像鲁迅一样以笔、以枪的革命家前赴后继的努力。

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的结尾,鲁迅写了一句很马克思的话:

“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不断的斗争。”

人文学院新媒体中心

文案|吴宇航

编辑|刘佳奕

责编|沈意闻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