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三十一期学术汇报会顺利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2-12-28 16:30 浏览量: 2901

2022年12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三十一期学术汇报会“新时代婚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顺利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茅倬彦教授、上海大学人口学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陈蓉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沈洋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崖潇艺做汇报。报告会由沈洋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复旦大学人口与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顾宝昌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6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茅倬彦教授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理论和构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育养教育成本”。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多重家庭均衡理论,发现我国家庭生育正经历从传统均衡向现代均衡模式嬗变的深刻变革,并从尊重生育环境、推动家庭内部性别平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三方面阐述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框架。

陈蓉副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大城市终身未育的现状特征及未来趋势:以上海为例”的研究。当前中国已进入低生育率社会30年,终身未育女性增多是人口转变的一个突出新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基于“七普”及相关数据,从时间、婚姻状态、社会经济地位诧异三个维度探讨我国女性终身未育特征及变化趋势,考察欧洲学者提出的“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沈洋副教授对“恋、婚、育意愿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以上海未婚青年为例”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目前生育意愿和保障相关研究较少涉及性别差异、忽视恋爱和婚姻的前置作用,文章以居住在上海的25至45岁间的未婚青年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比分析两性恋爱、结婚、生育的意愿和行为。研究回应了性别革命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性别不平等的制度和文化增加男女非自愿不婚的可能性。

崖潇艺博士生汇报了“我国青年不婚不育态度形成机理”的研究。近年来,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表达了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的声音,不婚不育对家庭模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通过上海市妇联发放回收问卷,并购买问卷星平台服务补充男性样本,调查数据不仅展示了未婚青年不想生育的原因,总结了我国独特的“自我拉扯型”不婚青年类型,凸显了我国青年婚育意愿与婚育行为的悖离。研究还访谈了19位持不婚不育态度的青年。结果发现,对于婚育成本收益以及不确定性的感知是让青年们产生不婚不育想法的重要因素。

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学术报告会每月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难题,分享论文写作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推进学术进步。截止目前,学术报告会已成功举办三十一期,共有113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汇报,获得校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