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 浙师大,我的1988!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18-10-02 17:48 浏览量: 3002

建校62年来,发展一直是浙师最鲜亮的底色。改革开放40年来,升格大学、成为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实现“百强梦”“申博梦”“窗口梦”……浙师校园越来越美,综合实力越来越强。行进在这场伟大变革中的校友们,以他们的青春成长记录并见证着浙师的发展 。从今天开始,我们约请校友撰写回忆文章,与大家一起回望那属于浙师的最美芳华。

欢迎广大校友来稿,来稿请寄news@zjnu.cn,xwb@zjnu.cn。

浙师大,我的1988

马向东

1988对于我而言,是个特殊的数字,是深深刻入记忆的——30年前,我考入浙江师范大学,成为政教系882班的一员。从那时到现在,“政教882班”一直是我们自豪而响亮的名号。

四年专业学习对于我的培育自不待言,然而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师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从小我就对电影、音乐、文学、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来到师大,这一派田园式美丽风光让我在课余生活里像“一朵幸福的花儿”

师大影院是我们那代人的美好记忆,宽大而简洁的电影院每隔两三天放映一部新片。坚持看每一场师大电影,是因为我四年大学生活坚贞不渝的“电影情结”,延续着我从小爱看电影的历史。那时没有网络和手机,看电影的学生很多,售票窗口前常常人挤人、人叠人,买电影票和春运抢购火车票似的。每到两节课后,我就飞一般跑去买票,抢得很辛苦。幸运的是,因有着杭州口音,一位美丽的售票阿姨认出了我这个杭州老乡,之后每场电影都给我留票,我再也不用在窗口挤了。

电影看多了,就成了“电影迷”,后来师大举办全校电影知识大奖赛,参加者众多,人人手里一份试卷在图书馆查答案,还互通有无。奇妙的是,进入决赛的12名选手中,11名是中文系的,唯一一名非中文系选手是我。在电影院主席台上举行现场决赛,一场饶有趣味的角逐下来,我名列前六,获得了二等奖。

师大学生社团活动很有亮点。演讲协会、书法协会社社爆满,有个口琴协会居然也满满一教室会员。我被当会长的好友拉进口琴社,让我教口琴。我一口气连吹几首节奏明快的乐曲,看到大家的专注神情觉得挺有成就感。后来会长帮我等几个会员报名参加全校“三独”(独唱、独舞、独奏)比赛。两轮角逐后,杀进决赛的口琴演奏者只有我一个。

在电影院大礼堂的舞台上,我与小号、吉他、二胡、小提琴、笛子等乐器演奏者PK。决赛前我突发奇想练出了单音、重音双口琴演奏,当两支不同韵律的口琴交响乐般地演奏出欢快的民乐《喜洋洋》时,全场观众沸腾了,掌声雷动。评委现场亮分,到最后,我不可思议地获得了独奏组第一名。

人杰地灵的师大是很适合培育学生写作能力的。我从小喜欢阅读写作,1990年3月,我的第一篇散文《旋风雨丰》在《浙江师大报》上发表。文章写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同学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种种“怪异”表现,让雨丰一夜成名,也让我被人们知晓。之后我在师大报上发表了文章《说说时间观》《初为人师之后》,都是针砭时弊的。当年的校报编辑曹苇舫、陈文华等老师是我的写作导师。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省艺术研究所,先后在《戏文》《浙江文化月刊》《中国文化报·钱江潮》担任记者、编辑、副主编,曾参与《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中国戏曲志·浙江卷》等文件志书的编纂工作,有两三百万字的各类文章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发表。之后我进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担任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至今已历16年,从事的依然是与文字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

三十年转眼过去,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学业深造、能力提升、性格养成和美好生活。1988,值得我永远铭记;四年师大生活,值得我永远珍藏。

作者 | 马向东(政教1988级校友,现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照片 |吴雨丰(政教1988级校友,现为义乌市第三中学心理辅导室创建人)

编辑 | 徐润喆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