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秦荣生解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份面临严峻挑战的艰难答卷
聚焦两会\解读报告
一份面临严峻挑战的艰难答卷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秦荣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成果,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令人鼓舞;从前瞻性、长远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表达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接受严峻挑战的果敢担当,为我国今年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为:发展(71次)、就业(39次)、经济(37次)、企业(36次)、疫情(31次)。下面,我就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对经济、企业、就业谈谈自己的认识。
1.稳增长仍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增长是民生之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尽管政府工作报告这次没有提出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是基于国际社会疫情的控制情况和复工进展程度的不稳定性,并不是经济增长不重要。坚持稳增长,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复工复产,保持经济增长在一定的水平之上。稳增长就是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以全力扩内需为稳增长的重点,促投资、扩消费、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等多箭齐发,一系列“超常规”“强有力”举措陆续落地,确保今年有良好的经济增长。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上,要加快推进新基建、布局新产业、培育新消费、形成新动能。稳增长的基础是保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持续补充企业流动性,对于困难企业要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
“稳增长”也是为了“稳就业”,避免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稳定。今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根据1亿元单位GDP增速对应的新增就业来测算,今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隐含需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在4%左右。从民生角度来看,在经济增速下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经济增长源于有效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扩大再生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持续增加,则依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就业正是确保居民拥有工资性收入、拥有足够购买力的源泉。因此,稳就业既是一个社会问题、稳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增长问题。
2.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是保就业的根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幅提及“就业”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优先稳企业保就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要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潜能,是保就业的根本、长远的措施和手段。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市场主体的供给能力;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要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强化民生导向,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一言以蔽之,我国稳企业治理政策应对得当,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就不会因疫情而改变。我国长期坚守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企业良好发展的势头不会发生逆转。我国的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聚力支持稳企业,大幅度减税降费,各地政府清理取消对企业的不合理限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因此,稳企业就会有保障,经济基本面内生向好,就会为保就业带来很大的空间,中国就业难的矛盾才能得到有效化解。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稳企业更具有全局意义和优先位置。
3.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保增长保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明确预期、挖掘潜能、激发动能,其主要措施是“提高赤字率、进一步减税降费、促进新基建、新经济发展”。一是明确预期,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尽管财政支持力度较去年有明显提升,但并未超出预期。二是挖掘潜能,进一步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持续推进,总计新增2.5万亿减负,其中长期减负为5000亿,来自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2万亿为短期减负,来自减税降费政策延缓至今年年底。三是激发动能,促进新基建、新经济发展。今年新增1万亿赤字规模,同时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这部分资金将全部转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专项债增至3.75万亿,较去年增加1.6万亿,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新基建、新经济等“两新一重”建设。
应对因疫情导致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可以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也可以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可以创造就业,长期来看可以支持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激发经济发展动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而且,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债务水平不高、可用财力丰厚等,都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
4.扩大内需是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保障。在全球疫情防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是实现今年发展主要目标的保障。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要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充电桩、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要降低关税总水平。所有这些内需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措施,既是稳增长的关键,又是企业、保就业的积极性措施和策略。
扩大内需以改革经济体制、机制为核心,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对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是最好、最长久的扩大内需的基础。
(本文转载自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