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后感——从“守仁格竹”认识阳明心学


从“守仁格竹”认识阳明心学
5月8日,有幸听了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杭伟题为“心学赋能科技创新 提升企业家心力”的讲座,从“守仁格竹”故事认识阳明心学,感触良多。
五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立志要做圣人。如何成圣?朱子说,且去格物,日格一物,格出一理,格尽天下物,遂致天下理。于是,年轻人和朋友翻尽典籍后每天从早到晚面对门前的竹子竭尽全部心力格其中之理,也就是冥想,思考,想尽天下事去和竹子比证。三日后,朋友劳神成疾,年轻人还笑他不中用,他自己坚持到第七天也病倒了,而且差不多还“格”出病来,以此才作罢,这个年轻人就是明朝大思想家王守仁,这也就是有名的“守仁格竹”故事。
阳明先生悟道之后才知道自己功夫用错了,这天底下哪里有可格之物?格物,只是在自己心上下功夫,就是排除物欲,得到真知。自此之后,王阳明就提出了“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的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主要内容的阳明心学。
人之所以成不了圣贤,是因为他们的良知常常被内心的私欲所侵蚀、所蒙蔽了,所以需要去除私欲,恢复良知,恢复天理。什么是天理?天理就是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自省,靠实践,即“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不是纸上的学问,而是实践中的智慧。王阳明说过,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练自己,这样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有人说,王阳明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王阳明的一生,就是他心学的最佳代言。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深化了道德意识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他认为知行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王阳明认为,人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去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大道理其实人人都懂,知易行难,知而不行,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到,如果真正懂得了,谁人不行?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能做到两者合一者,无一不是成功之人。明白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之后,我们还需要去运用它、践行它、提升它。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认识就必须去践行道理、检验道理,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在践行道理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已知道理的不足之处,就需要去改正它、提升它,从他人的经验或者认识中去对照,去检验我们的认识,去一点点地充实我们的认知,以达到至善的地步,这也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
阳明心学,更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如何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安宁,达到“有我”与“无我”境界的统一,或许我们需要从阳明心学中寻找答案。
文/郭世超(2021级MBA)
(本文转载自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