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MBA新年论坛:解读新常态 迎接新挑战 把握新机遇 2015/01/16
元月10日,南京大学商学院与扬子晚报第六次携手举办MBA新年论坛,盘点2014,谋划2015。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新挑战、新机遇——中国未来经济前景展望”,企学研媒各界巨擘齐聚南大展开“头脑风暴”,为众多MBA学员和扬子晚报忠实读者、粉丝呈现一堂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A开幕致辞
南京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沈坤荣:
分享智慧,开启2015新征程
今天我们共聚南大,一起分享智慧、畅谈未来、共叙友情、祝福母校,共同开启2015年新征程。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南京大学MBA获准开办20周年。我们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已成为国内著名培养单位。20多年来,5000多院校友正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成为新动力,随着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的崛起,经济社会形态和群体交往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新变化。希望新的一年里南京大学MBA作为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共同铸就良好品牌。
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
3大热词,迎来激情2015
第一个热词是“碰撞”。2014年国家经济告别了高歌猛进,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预测未来经济走向给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红利”,带给我们观念的碰撞和思想的盛宴,意义深远。
第二个关键词是“点赞”。论坛原只向校内师生开放,现在携手扬子晚报邀请读者和企业家到现场交流,这种开放的思维和服务精神必须“点赞”。
第三个关键词是“*”。作为老牌强势媒体,扬子晚报在2014年也经历了一个*的过程,重新布局,流程再造,让传统纸媒与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发生“多变一”的聚合勾连,实现了全媒体格局的重塑。今天的扬子晚报,从文字、图片到音频、视频,从微信、微博到微电影,从扬子晚报网到APP客户端,我们这张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正在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的新闻服务和鲜活体验。
B精彩演讲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谈人力资源:
新常态时期“四高型”员工受青睐
“企业竞争告别‘商品短缺’时代、‘资本圈钱’时代,正走向人才竞争时代”、“求职者正从‘找饭吃’到‘找稳定’再到‘找发展’转变”……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教授的主题演讲《新常态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彩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求职者从“找饭吃”到“找发展”
赵曙明介绍,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时代,从组织形态变化看,商业模式从“劳力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人才密集型”演变;从求职者变化看,从“找饭吃”到“找稳定”再到“找发展”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人才的培养与投入的产出比是惊人的——“有数据显示,企业每投入人才一元钱,所得回报就是50元。”
赵曙明提及,知识是资本、在企业占有一定的股份,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他举了惠悦公司对北美400家上市公司跟踪调查的数据为例: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在指数上与股东收益成正比。“人力资本投入指数在25%以下的,股东收益很低,有的甚至是负收入。指数在25%-75%的,股东收益增加30%的回报。指数高于75%,股东最高可获得150%的收益。”
“四高型”人才受青睐
在新常态下,什么样的人才更受青睐?赵曙明介绍,新常态下要注意“四高型”员工的培养:即“高自律性”、“高素质”、“高积极性”、“高协作性”。
“高自律性”,是“人才的首要标准”,要求员工具有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改善能力,主要指信仰和道德层面的标准。“为何有的企业能成为百年老店?核心还是价值和理念。企业好不好,是企业文化的导向。”而“高素质”是“人才的能力基础”,表现了人力资本的属性,特别是新常态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人才具备不同背景下高效完成工作的能力。“高积极性”是“人尽其能的前提”,要求人才具有更强的探索精神,面对工作难题与挑战,要勇于试错,以更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更有弹性与韧性。“高协作性”是“人才能力的放大器”,主要是指人才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公司培养人才,则应让员工更温暖,力争每个人都有升迁通道。以美的“双通道职业发展”为例,管理、研发不同岗位形成各自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充分发挥特长并享受相应级别待遇。企业可给四类人不同的回报:“给干得久的人股份、给干得好的人位子、给想干的人机会、给能干的人舞台。”每位员工个人能力的改变聚集起来,就可以显著提高公司整体绩效。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丁荣余博士:
近9成专利“躺”在高校未转化到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丁荣余博士在《经济新常态与知识产权运用》演讲中介绍,知识产权是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再到经济强的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富裕的标志。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已超80%。据《世界银行报告》,美国人均总财富是我国的54倍,其中无形财产高达我国的99倍。
近年来中国和江苏的知识产权发展较快,但也存在问题,如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5%。南京大学2013年专利转让与实施许可占比9%,东南大学是6%。从全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来看,只有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1.7%,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丁荣余引用习大大的话说:“创新绝不是发表论文、申请到专利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
“一项专利产品有无市场,决定了它的价值。”丁荣余建议专利方眼睛要紧盯市场。产业链重构中也可发挥专利导航作用。如江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部分产业发明专利多达9000多件,但其中近85%权利归属在高校没转换到企业,如能通过专利导航,则会提升江苏产业。
“知识产权转化的最好方式,是对它进行投资。”比如阿曼学院开发中心建了七个投资基金,目前规模大约25亿美元,建立很多知识产权运营的企业。日本向大学和科研单位派遣知识产权顾问。企业想“掘金”知识产权,当使得知识产权与企业的产权制度、激励机制、发展机制融为一体;并有高水平增值服务,与知识产权在价值分析、资本结合、市场交易等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价值增值。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范从来谈资本性金融:
“你自投1亿我跟投5千万;成功了你是马云,我就是二马云”
“资本性融资可以激发创新动力,因为是自己的事;债务型融资做不到,因为是别人的事”。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范从来博士在主题演讲《创新驱动的关键是发展资本性金融》中指出了江苏经济令人喜忧参半的新特点,并开出了治疗创新乏力的“药方”——发展与债务型融资不同的资本性融资。
规模第一的融资没形成相应投资
江苏经济令人喜忧参半
范从来介绍,江苏2014年9月末,人民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高出全国的8.5%、广东的8.4%、浙江的9.5%,山东的6.6%。1-9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1143亿元,居全国第一。1-9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与全国增速16.1%、广东、山东、浙江投资同比增速16%相当。
这意味着江苏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增速持平、与周边省份也基本持平。范从来进一步解读称:“江苏经济的新特点令人喜忧参半:好的一面是一样的投资获得更高的增长;忧的一面是规模第一的融资没有形成相应的投资。”此外,江苏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但2014年1-9月,全省新增本外币制造业*102亿元,仅占全部企业*3757亿元的2.7%。这意味着金融资源更多停留在了金融部门,金融资源没有有效配置到高效率的实体经济部门。这些都发人深思。
创新项目为啥缺乏动力?
因为缺乏一起“下油锅”的资本性金融
范从来介绍,“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但现有的银行融资形式并不利于促进创新项目发展。
“真正的高科技项目,其风险收益特征是有很大概率出现很低的收益甚至亏损,同时有小的概率出现较高收益。”这种项目其资金靠银行能解决吗?范从来提出,金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债务型金融,一类是资本型金融。债务型金融即现有的银行常见形式,以还本付息为交易形式,无法获取可能的高额回报,自然要努力降低风险。通俗而言就是“我把钱借给你,你发多少财与我没关系,把本金和利息还给我就行。”这种债务型金融由于无法获取高额回报,自然要努力降低风险,创新型项目不具备其融资对象的要求。
而另一种资本性金融,可形成资本、股权,对剩余利益有索取权,体现了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最适宜那些几乎没有抵押物,但增长更快、风险更高、盈利也更丰厚的创新性项目。通俗而言,“你自投1个亿、我跟投5千万,跟您一起‘下油锅’。成功了,你是马云我就是二马云。”
范从来介绍,“新常态”在企业形态上的表现不再是成熟技术通过大企业组织实施,获取规模经济性,使得企业进一步变大,更多的是创新创业,是小微企业的不断涌现。而小微企业最重要的正是资本不足,因此要大张旗鼓发展资本性融资。“资本性融资是支持那些早期创新企业更为主要的金融力量。”他建议,在政策层面支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吸引投资性金融机构向江苏集聚,打造多层次股权投资中心。现有的22万家江苏应该大规模从私人企业改造成上市或非上市、挂牌或非挂牌的公众公司。要像江苏过去大规模进行乡镇企业改制那样开展这一工作,因为只有将企业大规模公司化改造,企业的资本结构才可能是开放的,企业股份的价值才可能是公允的,有了这些,资本型金融机构才可能向江苏大地涌入,江苏经济才可能通过资本型金融走向创新驱动。“这就是中央大力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原因,而近期股市暴涨,体现的也是一定的国家意志。”
中江国际集团总经理薛乐群博士:
中国有望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有望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一带一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新机遇
2014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对外投资却呈“风景这边独好”态势。展望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更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新机遇。南京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中江国际集团总经理薛乐群博士在《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中,分享了“走出去”的成功经验。薛乐群介绍,近期商务部对外透露,中国今年对外投资预计将超过1200亿美元。考虑到2014年前9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873.6亿美元,同比下降1.4%,而对外投资同比增长21.6%,则意味着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金额将很可能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4年因此被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元年。薛乐群解释,从过去200年全球经济大国的兴衰逻辑看,一个经济大国一定是资本输出大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无一例外。2014年,中国有望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未来中国资本极有可能重新塑造全球的金融和贸易格局。作为身处其中的企业,薛乐群感慨良多。他介绍,中江国际集团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出去,先是劳务输出,最多时在全球有2万名劳务;后来是工程输出、产品输出,国际贸易和国际工程额都超过10亿美元。现在资本输出也在开始创造红利,比如在安哥拉、纳米比亚建厂,在莫桑比克、赞比亚投资房地产,在津巴布韦、南苏丹投资矿产,在加拿大合办教育机构。回顾历史,我国2006年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7亿美元,2013年增至1078亿美元,12年里增长了近40倍。预计2020年对外直接投资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为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会这么快?因为我们是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除了国家投资战略资源外,另外国内有大量的过剩产能需要向外转移”,薛乐群介绍,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的原因还包括:一、国内生产成本提高;二、产品直可接进入海外市场;三、获取战略性资源;四、获得品牌技术;五、获得海外企业渠道资源。展望2015,薛乐群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海外投资机遇。“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的建设支持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加快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形成新的长期增长的动力。但他提醒,“走出去”将遇到许多挑战,尤其是企业内部机制、人才国际化提升、应对东道国复杂政治社会关系、跨文化整合能力都要有所准备。
C互动问答
每个干部都是“放牛娃”绝不认同中国经济唱衰论
问:赵院长,您介绍了“双通道职业发展”。但实践中由于管理岗位的“官本位”效应,容易造成技术人才积极性下降。如何解决?
赵:以华为为例,15万员工中7万人从事研发,最高级别工程师的工资可能超过管理岗位的老总。国有制企业正在改变,比如中粮集团宁高宁当董事长后,打破干部身份,每个干部都是“放牛娃”,所有干部都成经理,要求你要把牛养好,实际就是打破了金字塔式的“官本位”。
问:范教授,请您预测一下今年的经济走势?
范:中国经济将告别商品短缺的旧常态,现在企业既要关心商品市场需要什么,也要关心技术市场能创造什么奇迹。如果你还拿不准的话,就看资本型金融机构在关心什么。技术和资本的组合一定会帮助企业家进入新常态。
问:我们现在处于创新驱动阶段吗?
范: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是有交叉的。以往我们说美国人创新能力强而且很有修养,其实我们中国人也快了。我们这一代父母没留下多少财富,但到了儿子、孙子一代,就会有几百万的财富基础了。到时决定他们个人价值的就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对人类文明做出多少贡献。创新驱动就是这个状态。有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唱衰,我绝不认同。
问:薛总,经济增速放缓,微小企业如何活下去?薛: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都应给予充分关心帮助,在*、融资、担保方面给与支持。建议微小企业也可和国有企业抱团发展,结合优势互补,参与国企改革,利用国企混合所有制共同发展。
D读者点赞
“铁粉”连听5年,畅谈2015财富期许
杜莉,某培训公司总经理
我是第五次报名听课了,感觉今年分析更丰富、新颖。“新常态”对金融行业影响比较大,专家们讲的关键点对我工作有参考价值。2015年经济走势不是特别好,我会提高投资理财的风险意识。
陈云南,朗福酒业总经理
我既是南大MBA学员,也是扬子晚报忠实读者,参加四五年了,感觉这次深度、高度、广度更进一步。范从来教授谈的债务型金融和资本型金融让我印象深刻,现实中的确如此。2015年我打算跨界经营,并一定注意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许有平,青年农民
我第一次参加,对赵曙明教授讲的“四高”人才印象深刻。2015年我准备投资养鹅。希望2015年政策上能增加农村教育资金投入。
朱明,个体业主
经济走势对小微企业而言关系太大了,论坛上听到了平常听不到的东西,很有营养。2015年想紧跟“新常态”政策,同国有企业合作,“与大象起舞”共赢。
石越勤,教师
以前只大概了解国外有“人才双轨制”,听了论坛总算知道了它的全貌。一个“新”,囊括了我对今年国家和省内经济发展的期待,作为资深股民,我也对2015年股市充满期待。
陈女士,文化从业者,85后
有机会参加学习、聆听到行业外的信息很感宝贵。现在包括自己所在的单位都在谈转型。听了论坛有举一反三的感受。
文:实习生李睿哲谭信扬子晚报记者徐兢马燕摄:扬子晚报记者范晓林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