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组织的善与恶——记香港中文大学黄炽森教授沙龙分享 2013/05/21

南京大学商学院
2013-05-21 00:00 浏览量: 2616

514日晚,12MBA各班同学与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炽森教授在南秀村丹佛西餐厅,进行了一场轻松的交流。然而,话题却并不轻松。

黄教授从Bauman的著作《现代性与大屠杀》谈起,提醒大家注意现代组织中有“非人化”的倾向,即把组织目标简化为一套定量的措施和流程,而参与其中的一切,包括员工都是工具。一旦在一个组织中执行任务的人将对象非人化及绝对化为定量目标,他们便不再对那些会影响他们行动的对象有道德需求,只把完成任务作为最高道德,甚至出现“受害人的异化”,把受害者定义为异类,可以顺理成章的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样组织内部的人可以合理地以冷漠的“专业”来对待人,避免思考公平与正义。二战中对犹太人的屠杀不仅仅是某个独裁者的问题,而是这样一种组织机制使得近20万德国人参与了这场屠杀,并在此过程中无道德上的愧疚。

黄教授以此提醒我们的是,在当今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中是否存在着类似的行为?例如,大学把“排名”和核心期刊发文数量作为教师目标,而不理会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甚至有教师把教学视为负担。

在黄教师眼里,苹果公司外包组装产品的工作,从而转移道德风险也不是善的行为。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似乎回到了泰勒“科学管理学派”之前的年代,利润成为唯一准则,加班工作成为常态。

目前企业普遍的方法是在商业活动依然用丛林法则拼命挣钱,然后在适当时候进行慈善活动。黄教授认为,在企业界可以进行如何善待员工的实践。他列举了西南地区一个房地产商的做法,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保持给员工涨工资。

另一方面,对于大学和管理学界,他认为中国管理学者应有发表自己论文的平台,建立适合中国的学术期刊系统;既要注重实证研究,也要鼓励思辨与批判。在中国管理学方面,能否对劳动者被“异类化”进行研究。作为研究企业的管理学者,要反思和研究企业行为如何为他们的股东带来幸福,而不仅仅是利润。

在对人的关注方面,黄教授也提及台湾的MBA教学中,保持了课前起立问老师好的传统。这样的形式是否能让师生双方保持相互的关注和尊重,是我们可以思考和借鉴的。

文:2012级A班孙焰斌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