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商学院丨张二震: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

南京大学商学院
2019-03-15 13:40 浏览量: 2740

MBAChina网讯】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为我们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并且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增强中国经济学的自觉自信,指明了方向。

实践提出了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要求。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话题。伟大实践呼唤着理论的创新,中国经济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代中国的经济学只有立足中国的实践,解答中国的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构建话语、提炼思想、创新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才能无愧于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第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被大量介绍和引进到中国。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和制度背景与我国不一样,即使是正确的东西,也不可能用来解释我国现阶段改革发展的实践。我们在阅读一些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的论著时,尽管会有所启发,但总会觉得他们说的“不像”是我们这儿发生的事情。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也承认,按照正统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就。尽管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但毕竟不能替代我们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中国经济学家应该也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建立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但要等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完全成熟后才有可能建立理论体系,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马克思在世的时候,资本主义还未出现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我们不也能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分析中,体会到马克思理论的深刻洞察力和惊人的预见力吗?理论是实践的反映,但又高于实践,这就是理论的魅力和指导价值。当然,在客观经济过程的矛盾尚未完全暴露之前,作为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不可能十分完善,但理论发展的逻辑过程,就是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不断成熟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为理论发展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土壤和条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为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创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怎样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大胆借鉴、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概括、总结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概括提炼,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张二震

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南京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