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商学院导师说 | 郑江淮:新基建投产比签约重要,都市圈是未来投资重点
郑江淮
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学院副院长
加快5G基建、特高压、城市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仅能够有效补足疫情冲击造成的投资缺口,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显著的即期效应,而且能够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激发经济持续发展新动能。
“新基建”强调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强调以应用为导向强化产业上下游的联系,能够带动较大规模关联产业发展。此次防疫进程中的数字化应用带动整个数字经济产业链升级就是顺应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新基建对人才投入和激励比老基建要求高,需要更多脑力型劳动者,对于劳动力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由于覆盖面将更广,不同领域的基础设施交叉融合度更高,对投资和运营模式创新的要求更高;新型基础设施的管理涉及市政、交通、安全、信息化等多个部门,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管理,这将改变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
发展新基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策支撑不够明朗。首先,国家层面对于新基建内涵和覆盖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各地都是按照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类进行规划和推进,对于七大类具体细分又容易出现泛化现象,比如对于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泛化到整个信息产业。 其次,国家目前仅针对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有关省市申报的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对于七大领域没有出台明确支持政策。
二是量质发展能力欠缺。目前,在政府基建投资中尚未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但从PPP库细分项目可以看出: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等)占比接近41%,而“新基建”项目占比仅有0.5%,规模不足1000亿元;类“新基建”项目,如园区开发、垃圾发电等,占比14.7%左右。可见,新基建在量上难以与老基建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我国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增强产业链,但部分关键产品仍处于中低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控于人,面对产品智能化、高端化的国际市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均处于劣势。
三是发展路径缺乏新思路。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新基建”主要是数字化基础设施,技术含量高、发展变化快,而且必须与市场、企业的需求耦合。在推进新基建发展中,一些地方政府直接大包大揽偏重直接投资、上项目,有可能会提高债务风险,缺少为“新基建”发展创造条件,制定规则标准,提供良好营商环境,达不到拉动经济的效果。 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益,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冲击,在这一轮“新基建”投资中存在抢跑现象,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大搞基建全面投资,形成新的产能过剩甚至借着新基建名义去申请国家补贴和扶持资金。
推进新基建发展基本思路
一是统筹新基建和老基建发展。目前,老基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发展水平方面仍有短板,某些新基建其实就是发展中的老基建的技术支撑,脱离了老基建这个载体,有些新基建就难以立业建功。因此,要实现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必须一方面促进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复苏,另一方面加大以“新基建”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扶持力度,共同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统筹新基建和“新基建+”发展。新技术催生新基建,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代表信息技术发展赋予基础设施建设新内涵,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向新型基础设施方向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关联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带来的功能提升,统筹推进新基建项目、服务于产业前端为新基建提供设施设备和技术服务的项目、基于新基建功能衍生发展的项目等建设,实现新基建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统筹新基建和新应用发展。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带动新基建创新应用场景快速发展,比如基于5G技术的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工程等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消费提质升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基建”持续有力推动新产业、新经济发展,为消费升级创造了条件,比如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异常火爆,新应用提供的强大支撑功不可没。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升相关领域功能水平。系统梳理新基建在建项目、新建项目、储备项目,按照“分区域各有侧重、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导向,精准出台政策推进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新项目按期开工、储备项目尽早启动。具体政策建议:1、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专项债券投向,确保“新基建”项目资金投入。2、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对“新基建”项目实施精准支持,降低*利率,增大信贷额度,增加中长期*,降低“新基建”项目的融资成本。3、充分发挥PPP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广泛调动民间和社会投资的积极性。4、构建要素保障体系,用地方面结合城市总规和新基建相关产业布局,强化土地要素服务保障,提前做好相关土地储备,优先服务新基建平台以及有关项目建设,为新基建领域留足发展空间。
二是推动关联产业项目一体化建设,加快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产业优势。疫情背景下,综合分析宏观经济“三驾马车”运行态势,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将阶段性在稳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新基建项目有可能适当超前布局——这既可助推当前基建提速,也有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重点要做到“三个推动”:
1、投产达效比签约更重要,看重成效成果、不看重一时热闹,推动为新基建提供设施设备和平台服务的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产能。2、创新比套路更重要,形势瞬息万变,推动以新基建功能技术平台为依托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构建产业生态。3、链条比单体更重要,产业需要集聚发展、集群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动发展,一体化提升新兴产业层级。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打造以新基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建立推进新基建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与新基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人才结构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需求变化,进一步加大与之适应的产业人才培养,加大相关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经费投入、提高研发人员占比。2、建立市场驱动的多元投资机制。当前我国财政压力较大,政府债务负担较重,新基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基建投资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亟需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特别是消除对民营资本的各种限制,尤其具备一定收益的项目,要鼓励对市场开放,不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3、建立都市圈联动的发展机制。未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这将是未来基建投资的重要区域。要树立整体联动发展,拓展新基建发展空间,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带来的功能提升,重点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的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新基建联动建设,成为新基建跨区域发展示范。
(本文转载自南京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