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商院视点 | 刘志彪:以扩大内需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

南京大学商学院
2020-11-03 16:16 浏览量: 2907

刘志彪,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2日16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与之相应,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和路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自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以质优价廉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要素嵌入全球价值链,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技术形成我国巨大的制造能力和产能,为全世界提供产品。这一时期,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4个突出特点:市场上依靠西方发达国家,在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容易遭受抵制而陷入产能过剩;形成技术与品牌的依赖,难以获得带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高附加值,丧失发展自主性的可能性较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种成本上升导致原有要素优势难以持续,对自身逐步成长的市场容量培育相对不足;表现出以出口为主、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客场经济全球化”特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种发展模式已被证明难以持续。我们需要将经济全球化战略升级为以利用内需为主、在我国主场进行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培育、利用并开放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打造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新的竞争优势,形成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将形成新的特征:内需是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工具、资源与手段,扩大内需将成为战略基点;利用内需拉动进口需求和外需增长,虹吸全球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发展创新经济;以进口为主,经济全球化更多在我国主场进行。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坚持利用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促进进口,进行产业升级、发展创新经济?建议在以下5个方面着力。

把扩大内需的制度改革提升到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扩大内需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起点和基础,也是进行产业升级、发展创新经济的起点和基础。扩大内需既要刺激生产性,推动提高生产率的制度改革,也要进行分配结构性改革。发达国家的社会实践证明,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据绝对地位的收入分配结构,是一种最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制度结构安排。因此,“十四五”时期应努力调整现有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长期战略取向和政策选择。

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任务,置于改革政策设计的优先次序。实施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是国内市场可以为全球资源和要素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未来国内强大市场或将成为我国参与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国际竞争的绝对优势。目前,我国内需结构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内需中消费比重低、投资比例过大。2019年我国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而发达国家一般为70%~80%。二是我国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距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低。三是市场体系结构严重不均衡,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发育充分、竞争激烈,但要素市场如土地、资本、高级人力资源等市场严重扭曲,给参与双循环的企业造成较高交易成本,阻碍了通过内需发挥增长支撑效应。这是中国市场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坚持市场取向改革,通过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切实解决。

在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各类虹吸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开拓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在主场经济全球化态势下,我国庞大的内需将会为全球先进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只有内需强大的国家,才真正具有大量的投资机会,才可为资本和人才创造具有安全性、增值性、流动性的发展机遇。因此,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外资固然重要,但是与开放内需、发展创新经济的本质性要求相比,大力吸引各类技术和人才,才是促进创新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措施。为此,可通过塑造世界性宜居城市,利用内需提供的市场和事业发展机遇,吸引全球人才和技术;可以利用内需优势发展对全球供应商的外包,在国际外包中更好地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可以依托内需走出去,参股联合或并购外国企业,吸收其所在国的知识、技术和人才,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服务。

以进口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现代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过去,在外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国内产业链的基础相对脆弱。代工企业在稳定的利润引诱下,没有或缺乏技术升级和自创品牌动机,往往只愿意或只可能做国外研发设计好的订单,进行简单加工制造出口,无法形成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现代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因此,在基于内需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的进口政策要利用好庞大的内需,激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链,用进口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链。如对电子机械化工产业等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改造,既可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生产,又可为信息化提供巨大的需求支持。

加强进口品在国内产业之间的循环,努力构建国内价值链,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过去在客场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中国产业链过于依赖出口循环,过于强调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进行国际代工。这是形成巨大低端产能,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产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转向主场经济全球化后,可充分利用进口品,促进中国企业立足于国内市场构建自己为链主的国内价值链,掌控价值链两端的技术和市场,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循环的治理规则。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南京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