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教授刘国恩:疫情将导致全世界总需求系统性、集体性下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20-05-28 00:00 浏览量: 1792

5月16日,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特别策划在线上盛大开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分享了自己对于疫情未来发展的判断:“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几个月内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除了与开放程度有关,也因为中国在这场疫情中首当其冲。然而目前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尚处于第一波,其对未来的影响和危害还要有更谨慎的考量。”

刘国恩认为,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资本市场,根本上取决于疫情一年、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走向,以及是否可以有更科学的抗疫行动。

根据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16日6时30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461.7万例,达到4617080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0.7万例,达到307982例。一个好的趋势是,从全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目前处于比较平缓甚至是下降状态中。

但刘国恩提醒,新冠病毒如果是一个长期风险,在评估措施方面不要过早的乐观,更不要过早的下结论。因为就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并不是一个机会均等的杀手,每个国家目前所获的阶段性抗疫成果,都不仅仅是采取何种措施所决定的,同时还取决于每个国家面临的不用类型的新冠病毒,以及每个国家的种族人群不同的免疫系统,各国采取的检测措施、计算放大以及付出经济成本的大小,是一个多元因素的综合结果。

关于疫情对于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刘国恩表示,宏观经济的关键动能之一来自于需求,新冠病毒不同于以往人类战争带来的冲击,新冠病毒是一场全人类的战争,而非国家与国家之间战争的零和博弈。

“传统战争状态下,一个国家需求的下降,可能会带来另一个国家的需求上升。新冠病毒所带来的将是全世界总需求的系统性、集体性下降,且下滑趋势不是V字型而是U字型。而在多国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中国要做好更加充足的经济能力准备”,刘国恩说。

在演讲最后,刘国恩表示,应对新冠疫情的终极武器依然是疫苗的研发,目前来看疫苗研发时间比大家预想的时间要长,这取决于目前各国采取单独研发模式还是更为开放的合作模式,例如共享数据、共享技术、共享资源,组成一个全球团队研发疫苗,时间也将会大大提前。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