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刘二海: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韧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23-01-12 19:25 浏览量: 3101

2022年12月18日,北大国发院隆重举办第七届国家发展论坛,中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文根据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北大国发院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校友基金理事、EMBA2001级校友刘二海的演讲整理。

我是风险投资从业者,也是北大国发院EMBA2001级学员。在过去近20年的从业经历中,我主要和创业企业打交道。今天我想从创业企业的角度谈谈全球新变局下的企业战略。

在我看来,在当下这样不确定的时代,韧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生存特质。什么是“企业韧性”,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生存?如何锤炼企业的韧性?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放眼全球:宏观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球新变局究竟“新”在哪里?

过去几年,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地缘政治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美联储贯穿2022年的连续加息,从年初0-0.25的区间,一路加到年底4.25-4.5的区间,给全球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一度涨到7.1、7.2。国内监管层面则是对K12教育、平台经济和数据安全等领域进行了整顿。

放眼国际,以前大公司是不停招人,现在则是不断裁员。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22年跌幅30%。纳斯达克综指创立以来曾出现过两次大跌,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另一次就是现在。相比之下,今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的速度更快、影响更深、范围更广。此外,由中国公司构成的纳斯达克金龙指数跌幅也达到50%。国内,上证指数跌到2900点下方。

以上这些都意味着宏观形势和发展环境已经巨变,不确定性空前增大,新挑战就在眼前。

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发现不确定性的蛛丝马迹?投资人给出的答案可能是“看宏观”。

过往,大家对宏观可能并不那么在意。在过去的一个周期里,风险投资主要考虑技术和模式两个维度,有时候会考虑产业层面。时至今日,宏观因素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诸如地缘政治、政策走向这样的因素都愈加重要。

来看两个案例。2022年上半年,受俄乌战争影响,主业在俄罗斯或者乌克兰的企业要么关门,要么转换业务重新开始。对于国内从事K12教育的企业而言,双减政策或许已经影响到企业的存亡。

另一方面,宏观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新机遇——新基础设施的成熟、下沉市场的发展,以及一些快速成长、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比如电动汽车与新能源,都值得长期关注。投资人试图分析出:哪些产业可能成为未来的大型主题?哪些技术和模式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哪些宏观事件和风险需要规避?

企业必须明确宏观是一种客观存在,企业只能接受、自我调适,并尝试规避风险。综合来看,企业的韧性离不开如下三方面:身处前途光明的大型产业,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能规避宏观层面的风险。

把握大势:创新的基础依然坚实

历经互联网二十余年的发展,硬科技构建的新基础设施成熟起来,正在重塑整个中国经济,城市化和移动互联网的高渗透率打开了广大的下沉市场。这20年来,城市化的高歌猛进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一起塑造了很多了不起的行业。

中国创业公司可以用“生而全球化”形容。仅就汽车行业来说,我知道的一家中国初创公司,从创办第一天起就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全球性企业,在智利、法国和土耳其开展业务,每年招聘很多优秀毕业生,从人才、供应链到客户,充分协同全球资源。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公司已经把车买到了海外,特斯拉则在中国建了超级工厂。同样,咖啡里有星巴克和瑞幸,快时尚有ZARA和SHEIN,年轻人的社区有meta和Tik Tok,这些都是中国创业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可以看到,过去二十年,中国涌现出数量众多的优秀创业公司,除了美国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媲美。

在我看来,中国的创新仍然具有坚实的基础,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信心。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零到一发展起来,与双碳目标的提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双碳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承诺,也是中国与世界最大的共同利益所在。

2022年5月,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John Doerr)捐赠11亿美元,在斯坦福商学院成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学院。据我所知,这是美国历史上排名第二的个人对学校单笔捐款。比尔·盖茨早在2015年就设立了突破能源基金,押注清洁能源。前段时间,美国能源部宣布其下属的一个实验室已经成功实现核聚变点火,这个号称零排放的“人造小太阳”计划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同样也有自己的可控核聚变布局,目前这个领域的进展还有不少。

减少碳排放的实质还是能源问题,全球约83%的碳排放都与能源相关,特别是在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排放二氧化碳。全球对此也有共识,解决了能源问题,就解决了大部分碳排放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就变得非常重要。中国现在每年发电8万亿度,其中有1万亿度来自风电和光电。由此可见,中国的清洁能源发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借着清洁能源的东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就有了抓手。2022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到25%。汽车本身就是个人消费品中的大件,如此高的渗透率不仅直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带动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零配件、自动驾驶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系统发展。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也加速了锂电池科技研发的脚步。锂电池每千瓦时的成本已经从2013年的700美元大幅降低到现在的140-150美元,储能效力也大幅提高。

我们认为,清洁能源是未来二十到三十年的重大主题,不止关系到汽车产业,还关系到储能技术和电网的发展。一旦储能技术和电网改造达到一定水平,风能、光能这样的清洁能源的应用空间就会开阔很多:要么被直接储存起来,要么转化为直流电供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直接使用,通过二次电动化改造,还可以把不同容量的电池包应用到更多场景,比如野外生活供电,照明、冰箱甚至帐篷。这些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汽车行业本身就规模巨大,全世界每年大约有8000万辆汽车的销售量,中国大概2000万辆,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同时,汽车行业的带动性非常强,其毛利约为20-30%,与产业链的关联度高达70-80%。因此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过去国内汽车基本都是合资品牌,伴随新能源汽车这项新技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快速发展起来,产量也非常可观。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很大支持,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比如新能源购车补贴等等,对行业发展帮助非常大。

新能源车企的创始人很多都不是汽车制造业出身。比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最初是易车网的CEO和创办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是汽车之家的CEO和创办人,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则是UCweb浏览器的创办人。这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始人在风险投资的资本支持下,居然能够从零到一撬动如此巨大的行业,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这个产业的发展轨迹充分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家精神和资本的有机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国产汽车品牌终于从国外品牌主导的局面中突围。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能源车企的发展路径与传统车企不同。客户和售后端,它们没有通过经销商展开销售经营,而是通过自营门店发展自己的用户,品牌、维修、保养、救援,实现自我一体化。这一点和安踏很像——安踏在发展早期也没有用经销商。生产端,一座传统汽车工厂差不多需要80亿到100亿的巨大投入,新能源车企则采用合作制造模式,与其他生产企业展开合作,节省了大量资本开支。我认为新能源车企构造了一种与传统车企不同的价值体系,我们称之为“双边重构”。

投资未来:新基础设施大有可为

我们把中国创业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8年,靠规模经济和管理提升的阶段,我称之为启蒙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之后到2008年的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成为主流。企业通过风险投资支持,享受到平台经济的规模优势,做到了以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央企才能做到的规模。这个阶段主要得益于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企业也是完全不同的商业物种。

2018年之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新基础设施时代”。包括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物流、AI+IoT+Cloud、中国制造等形成了新的基础设施,并对整个经济进行重构。当我们谈论新基础设施,主要看中它的普遍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比如互联网支持的现代物流业、中国智能制造等,这些都属于“新基础设施”范畴。必须强调的是,新基础设施日益成熟绝不是说传统基础设施不再重要。传统基础设施仍有扩大、更新、改造的必要,但新基础设施无疑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基础设施时代,对客户端、产品/服务端的“双边重构”,是继平台经济后的下一个重要新机遇。它具备持续连结、垂直整合、大规模协作、数据智能四个特点,并将孕育出一批商业新物种。

具体来说,用户、合作伙伴可以和企业进行7×24小时不间断地连结。这意味着企业对需求的响应和挖掘方式会变得大不一样。网络的完备使得从产业到用户端的垂直整合成为可能,大规模协作变得更简单,协作范围不断扩展,这就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更大挑战。数据智能管控则为企业提供了许多管理解决方案。

苹果就是非常典型的双边重构型企业。在大规模协作的框架下,苹果和众多开发商展开合作,芯片自己做,生产等业务则外包,这是了不起的模式创新。

我们投资的途虎养车在汽车后服务市场,进行了“双边重构”。在产品与服务端,途虎自建包括轮胎、机油等完备的供应链、仓储物流体系等。在客户端,途虎实行24/7用户运营,便捷透明的线上交易;对加盟企业实施强运营连锁,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等。2022年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途虎养车的营收达到54.68亿元,工场店也达到了四千多家,显示出成长的韧性。

瑞幸咖啡设计并实践了具有明显优势的商业模式,在新型饮品和食品服务行业,进行了“双边重构”。顺应中国商业地产的价格特点,采用小门店和自提方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咖啡,从而形成优异的价值体系。在产品与服务端,瑞幸咖啡自建咖啡供应链体系,从云南、埃塞俄比亚等不同地区和国家,采购高品质咖啡豆;并自建咖啡豆烘焙基地。在客户端做用户运营,基于智能手机,细化到每一个C端用户。瑞幸咖啡最新的财报显示,三季度总净收入38.946亿元,同比增长65.7%;营业利润达到5.853亿元(GAAP)。

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韧性?总结来说,我们认为,选择有巨大潜力的主题、设计优异的商业模式、充分考虑宏观因素、顺应大趋势等四大维度是创业企业具备韧性,从而能够穿越不确定时代的重要生存特质。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