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旅行 | 创意稻田画,助力乡村振兴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08-24 21:19 浏览量: 3337
 智能总结

稻渔空间 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宁夏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基于稻渔空间模式 团队名称:乡旅行 指导教师:夏淑琴 杨国涛 团队成员:何 璐 喜晓梅 马晓媚罗晓燕 阿依仙·吐尔逊 吴书彤高金...

稻渔空间

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宁夏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基于稻渔空间模式

团队名称:乡旅行

指导教师:夏淑琴 杨国涛

团队成员:何 璐 喜晓梅 马晓媚罗晓燕 阿依仙·吐尔逊 吴书彤高金梅

项目背景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拓展农业的旅游功能,可有效带动农业与第三产业良性互动。

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剖析稻渔空间模式就发挥农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的协同发展机制。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为核心功能,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休闲旅游人群,让乡村振兴在乡村旅游中焕发新机。

前期准备

在指导老师细致入微和专业的指导下,项目组成员结合自身的个人特长和专业能力,对实地调研工作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分工安排。团队成员通过网络线上交流探讨,线下走访电视台主持人,记者和编辑人员反复商议后设计了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并制作了工作牌。

云会议为实地调研做准备

制作工作牌

预调研

为深入了解稻渔空间目前的发展状况,推进调研工作更好地开展,团队负责人在六月已经前往稻渔空间进行预调研,并采访了负责人赵建文。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赵建文,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从2012年起,赵建文便开始打造水稻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区,把水稻产业做强做优,建成“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发展休闲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他说 “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他还希望通过科普娱乐的方式传播“稻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农业、从事农业。

实践过程

正式调研

唐代诗人韦蟾曾言“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我们来到位于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村的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通过实地走访稻渔空间,访谈稻渔空间工作人员以及游客,填写调查问卷,录制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调研后,我们切实感受到稻渔空间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及其内生发展动力,以及其促进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第一阶段: 初识

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是由各色花灯构成的小路,簇拥的花灯垂挂在拱形架上,路的两边悬挂着以田园诗、名人事迹介绍、田间种植技巧为内容的牌匾。

走上观景台,稻田景观图案呈现在眼前。稻田满眼的碧绿,一眼望不到边,微风吹来,稻田里的稻子就像海浪一样一起一伏。稻渔空间用多色的稻子在田地里绘制出了不一样的花样。

漫步在休闲小木屋、休闲垂钓娱乐餐饮区,稻田养鸭、鱼等农事活动观赏和体验区,有机水稻认养认购区。在这里我们切实看到和感受到稻渔空间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带动下成长起来的环保节约经济创新模式。在休闲区还设有秋千、抓鸭摸鱼、采摘垂钓、采果、坐小火车游览等多种娱乐空间,可满足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需求。

第二阶段: 技术人员采访

在对稻渔空间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我们对稻渔空间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采访。

乡旅行

请问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稻渔空间时都做了哪些评价?

习总书记对我们的休闲农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支持我们解决稻水矛盾所用的方法,最后还感叹道:我们稻渔空间真是个好地方!

技术人员

乡旅行

当地政府对稻渔空间的发展都给予了哪些鼓励与支持?

从科普教育到项目建设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技术人员

乡旅行

稻渔空间目前的客流量是多少?经济收益主要来自哪里?

去年的客流量达到了20万人次,今年预计能达到30万人次。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休闲农业第三产业,可以与农产品种植进行互补。

技术人员

乡旅行

稻渔空间现在发展旅游业的特色是什么呢?

稻渔空间目前以稻为主,在新技术推广,农工文化的宣传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尤为突出。稻田立体综合种养,以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等手段既为水稻产业增收,又存在一定的观赏价值,并配套一系列游乐设施,深受游客青睐。同时作为我们最大的亮点,稻田画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参观。

技术人员

乡旅行

稻渔画是如何形成的呢?

稻田画汇集全国各地各色的水稻,设计公司进行图案设计、工作人员将不同颜色的水稻插入对应的田地中,从而呈现出唯美的稻田画作。

技术人员

乡旅行

稻渔空间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

未来稻渔空间会继续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努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景!

技术人员

团队成员对稻渔空间技术人员进行采访

第三阶段: 游客和员工采访

我们随机对观光游客进行了采访。许多游客表示自己并不是第一次来到稻渔空间,来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观赏风景、放松心情、领略独具特色的乡间风情以及了解并鼓励国家乡村旅游政策下的稻渔空间模式。

同时我们也对景区内的员工进行了采访。工作人员表示,在稻渔空间工作后,自己的收入得到了很大提升,生活上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有的工作人员还表示,自己以前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稻渔空间所提供的便利条件下,自己可以学习到很多田间种植技巧,同时自己的收入来源渠道也更加多元。

最后我们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开展问卷调查,发现了稻渔空间基础设施配置需要完善、停车场较少、餐厅需要发展等问题。

实践收获

2021年7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的调研,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稻渔空间的产业融合已经打破了昔日单一传统的农业种植,打开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稻渔空间观光园,新时代农民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探索,打造出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稻渔共生成就致富“聚宝盆”;“稻”“渔”并存,“种”“养”结合,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兼养蟹,虾等水产生物,科学地利用稻渔空间,推动绿色生态文明发展。

通过对本项目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剖析稻渔空间的运营现状,我们看到了宁夏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动力与机遇,看到了脱贫攻坚后乡村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我们将寻找宁夏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撰写经典案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我们相信,在稻渔空间模式带动下,乡村旅游促发展,乡村振兴美梦圆。

来源| 乡旅行小分队

排版 | 李萌 马妍 柯小燕

编辑 | 罗北京郭乐乐

责编 | 孙文元

总编 | 何韶华

来源 |宁夏大学

校园文化传媒中心(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运营部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