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 | 读书第三期:如何照顾“我们的孩子”?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18-08-31 18:00 浏览量: 2501

书名:《我们的孩子》

作者:罗伯特·帕特南

出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政治学家

罗伯特·帕特南

罗伯特•帕特南,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学家、哈佛大学马尔金公共政策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出任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曾担任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其代表作《让民主运转起来》、《独自打保龄》是过去半个世纪引证最多的社会科学著作,在国内学界和思想学界具有深远影响,学术思想激发了全球范围内草根社会运动的勃兴。

一部关于机会平等与孩子未来的生命纪实——《我们的孩子》,是美国政治学者罗伯特 · 帕特南教授的最新作品。帕特南带领团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及其家庭,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通过几十个短故事的定向说明和定量数据描述了当下美国阶层固化对于孩子未来的影响。同时也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和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出发,分析讨论了阶级差异对代际流动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帕特南主要讨论了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环境等方面在最近数十年呈现出的较大阶级鸿沟,向读者展示了“穷”孩子和“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同时辅以更严格的证据,以此证明发生在书中的个体故事代表着全球范围内的现实。

虽然这是一本谈美国的书,但阅读这本书,也许会让中国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国内读者的广泛关注,恰恰是因为它贴近现代社会中大家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忧与思,特别是可以结合学界以及社会上关于教育资源分配和机会平等的一系列讨论。

“美国梦”破碎 寒门难出贵子

所谓美国梦,帕特南在书中将其解释为“每个人都公平地站在人生起跑线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平等:无论出身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实现人生路上的成功。两百多年来,这样的“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无数怀揣梦想的的年轻人。

但是在本书开篇《美国梦:幻想与现实》章节中,相较于上世纪50年代俄亥俄州克林顿港市镇到处仍可催生“美国梦”诞生的美好画面,在半个世纪过去之后,“美国梦”已经演变成了“美国噩梦”,整个社区贫富分化泾渭分明。帕特南以克林顿镇上演的悲剧为整个美国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揭示了在过去数十年间,无论种族,无论性别,很多贫困孩子被拒在美国梦之外,“美国梦”已经渐行渐远的社会现实。

一.家庭

被定格出身的孩子是否可以有足够的信心去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家庭”是起到事关全局影响的一个决定因素。父母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是否和睦都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方向。从帕特南在书中展示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成长在经济收入最低的家庭中的孩子,即便中学有很好的成绩,他从大学毕业的几率,也要远远低于生活在高收入家庭但成绩差的同龄人。

数据来源: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1988(NELS:88/2000),Fourth Follow-up

此外 ,作者在书中提到,“弱关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所谓“弱关系”,是指孩子的父母是否有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能够在孩子找工作、申请大学或生病就医问题上随时施以援手。书中直接指明,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父母,拥有更广的社会关系网;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他们的社交则被限制在邻居和亲戚的壁垒之间

数据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November 2010 survey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方面,帕特南以研究成果表明,父母的人生经验会进入孩子的行动基因中,孩子的成长需要成年人耐心且细致的关照。当然,这就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自父母的认知刺激,是孩子们最有效的学习手段

据文化水平低下女性的非婚生育率和单亲比率逐步增加的数据表明,如今美国有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有着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经历。不同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孩子们在心理、身体的不同认知,并在孩子的个人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来说——身教更胜于言教,家庭是一个巨大的塑造基地。

分析:两阶家庭的恶果及为人父母之道

在某种意义上,家庭结构可以被视为只是一种中介变量,事实上是上一代人的贫穷造成了家庭的解体,而家庭解体又造成了下一代人的贫穷。但无论如何,家庭都是事关全局的重要因素,教育模式的阶级差异,并不只是停留在父母口头上的理念,而是体现在他们的现实行为中,并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学校

教育,是眼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资源”,教育通常来说能更好地预测孩子的未来。但是对于社会阶段固化的既有社会现实,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都被定格。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就读于私立学校或学区内的好学校,而穷人的孩子只能就读各方条件配置较差学校。曾经可以共同生活的圈层,如今被阶级化壁垒隔绝,形成绝唱。在本书中,帕特南援引21世纪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精英学校和底层学校之间,存在着不容否认的教育质量和资源的不平等问题: “富孩子上好学校,穷孩子上坏学校。”在本章中从对两个墨西哥裔家庭子女在校的亲身体验考察中,帕特南再次展示了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种族出身和学校条件是如何交汇在一起,并塑造每个孩子的人生机会的。

分析:学校的存在到底是拓展或缩小了阶级对立,抑或是没有影响?

公立教育运动的目标并不只是追求机会平等,还包括发展国家的经济生产力、培育民主社会的公民。但是在加剧阶级之间的机会差距方面,学校自身并不是主要动因,居住的贫富隔离是无法忽视的基本存在,同样也使得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为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释。此外,在学校这一环节中,父母参与孩子的学校事务、课外活动的多与少对孩子的软实力和品格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三.社区

“何为美国人的生存方式,与其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如说是邻里社区间的不平等。”由于20世纪50年代阶级的差异还处于一种隐而不彰的情况下,上一代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会传递给下一代。也正因如此,社会流动远高于今天。性别、种族、社会背景、经济实力不同的孩子还可以打成一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到21世纪,穷人与富人从一开始就被隔离,他们之间没有密切的交流,各方面都存在天壤之别,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富家子弟生活卓越,不幸的穷人孩子却各有各的不幸,他们要承受经济贫困、家庭破碎、邻里淡漠、社会组织涣散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决定了社会经济地位是否能代际延续。帕特南指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这个问题只能重蹈覆辙,不断往复。

分析:贫穷限制了孩子的想象

大量的证据证明,社会环境、公共机构和社交网络在孩子的成长中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富有的社区让人看到一番其乐融融和睦共处的景象,而贫困社区的一些角落却隐藏着更多人性恶的东西。贫穷并不会让人更加相亲相爱,反倒会加剧犯罪率、失业率、离婚率……让更多贫困区的孩子顶不住生活的压力,对生活失去信心。

直面当下 路在何方

有些人从数据中认识世界,但大多数人是通过故事来了解生活。”

帕特南表示,《我们的孩子》一书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受过教育的美国人看得到“社会的另一半是如何生活的”。在书中,帕特南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富家子和穷孩子的人生故事。美国的富人和穷人在日益隔离并且越来越不平等的两个世界里,各自生活、学习和养育下一代。大量数据证明,教育等机会的不平等影响了美国的经济的发展并造成经济负担,而阶级之间的鸿沟则会在更大程度上破坏美国的繁荣、民主和政治稳定。

作为一个社会平等的追求者,帕特南并没有简单地将美国梦的破灭全部归咎于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而是指出了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他以一个孩子的成长为线索,先后谈到了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邻里社区这些环节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且阐述了个人主义的盛行导致了一系列传统价值的崩溃,最终导致平等无所依归。

帕特南在立论上非常公允,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美国文化内战中的某一方。事实上,这本书的题目《我们的孩子》,重点就在于“我们的”,在帕特南成长时代的俄亥俄州克林顿港,养育孩子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是整个社区共同的事情,“我们的”就意在强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群关系。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社会里,一切“机会均等”只是空谈。而富孩子和穷孩子之所以会走上不同的道路,这看似是教育(学校和家庭)的问题,但着手改变的切入点则不应该仅仅只是教育。政府需要通过经济和政策的调控来缓解贫穷家庭的压力,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大计。在发展论当道的社会中,“机会平等”已成为虚设的口号,资源的最优配置才是掌权者更愿意看到的。

对比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阶层分化,我们又应该以如何的姿态去照顾“我们的孩子”呢?

读书第二期

编辑:

(本文转载自北大汇丰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