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颋:从产业和区域经济角度更好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22-02-24 17:16 浏览量: 3206

“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深港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由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办,主题为“迈向2035/2050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全球金融竞争力”。

来自深圳、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66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专业人士就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跨境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与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高质量发展模式、深港合作提升大湾区金融与产业竞争力、中国与全球宏观形势与展望、中美关系展望等八个议题展开演讲与讨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从产业和区域经济角度更好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任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一般人们提及全球的其他三大湾区,都是以单一城市为核心,如纽约、旧金山、东京,而粤港澳大湾区则是广东省加上两个特别行政区,具体的范围是珠三角的九市+港澳,涵盖多个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等跨数省、数十个城市的经济圈规模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又相对紧凑。所以从区域空间的角度,粤港澳大湾区无论和全球几大湾区相比,还是和中国的其他正在发展中的城市群相比,都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该突出几个关键词:融合、创新、连接、开放。当前在推动粤港、粤澳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同时,还要加强珠三角九个城市间的协同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是不足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从调动地方积极性的角度,采取了一种类似于“锦标赛”的策略,各地围绕着一些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互相竞争,这也造成了一些区域的分割。过去一段时间,珠三角城市间的同城化进程在加快,各地做了大量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现在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是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9+2个城市间的进一步融合建立新的标杆。

再看现在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是要首先做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无阻。畅通无阻就是要破除市场的分隔,所以任何有碍于资源要素在国内大市场畅通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都要被破除; 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地方行政壁垒也要被拆除。在这个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要树立重要的标杆作用,在原来行政区隔的背景下,怎样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做一些体制机制的突破,从而为全国建立更充分的统一国内市场、打破行政壁垒阻碍做出标杆性的范例?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责任。

在整体融合的背景下,可以先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环湾紧凑圈层,也就是内湾的核心区,通过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这个核心圈层涉及到环湾的几个城市,包括广深港澳这四个核心城市,以及东莞、中山这两个重要节点城市,构成了一个环湾的片区。随着交通一体化发展,以及珠江口连接两岸的桥梁相继建成,使得这个环湾紧凑片区成为了大湾区的中心。过去珠江东西两岸交通不便的时候,这些片区都是各市的郊区,比如广州的南沙、中山的南朗镇即现在的翠亨新区、珠海的东北部片区、深圳的宝安西部片区、东莞的滨海湾等,都是相对边缘的区域。但随着城市间交通逐步打通特别是珠江口两岸桥梁密集连接之后,这些区域成为了“战略留白”,可以腾出相对有规模的土地,为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提供空间基础。

当前珠三角各市间通过产业的融合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如广佛间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发展、深莞间产业的紧密结合等。未来应该更加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市场化选择实现城市间的融合。这里举几个重要片区的案例:

一是由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珠海唐家湾、东莞滨海湾等片区构成的珠江口“腰部片区”。目前这个片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水平还不突出,但是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随着深中通道等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陆续建成,这个片区变成了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后发优势凸显。如果各市能够明确产业上的功能定位,彼此间做好协同,将在紧凑圈层形成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融合带。

二是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紧邻的深圳光明科学城和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成为先行启动区。以这个片区为中心的80公里半径范围内基本覆盖了大湾区的重点科学设施分布,包括大学、科研机构、核心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等。因此,这个片区是以科创推动的城市间融合发展。

三是东莞临深九镇及松山湖高新区和深圳临莞五区间以产业推动的融合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东莞临深九镇在接受深圳外延发展上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优势效果,说明城市间要素和产业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未来应该围绕这个片区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将两边的产业动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深莞之间融合协同的产业发展带。

四是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在深中两市的产业规划中都设计了发展蓝图,其中以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中山翠亨新区为先行启动区,以“两区联动”为引领,推动两市政策衔接,创新合作机制,打造珠江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示范区。

在珠三角发展的进程中,深圳逐步形成了产业和科创方面的引领优势,吸引了大湾区城市在产业上对接深圳;而深圳也需要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外延式发展,与周边城市紧密配合,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生态体系。从大湾区承接国家战略的角度,应该在这个紧密圈层内更好地融合产业和创新动能,打造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范例,进而带动整个大湾区范围的融合发展,为连接和畅通国内国外双循环发挥战略性作用。

来源: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