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解决“不敢老”,这里有4份提案@全国两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21-03-09 18:52 浏览量: 2787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教授金李围绕年轻人“不敢生”的提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除了关注“不敢生”外,金李教授也十分关注国人“不敢老”的社会焦虑。围绕养老问题,他也准备了4份提案,重点关注:

● 如何大力发展养老信托,盘活老年人手中的金融资源?

●如何盘活老年人手中的房产,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 如何加强与老年人有关的数据收集分析,提升老龄服务水平?

● 如何在农村环境中推广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难题?

01

关于大力发展养老信托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提案

一、养老产业当前发展困境

目前养老行业面临投入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大量市场化养老机构长期处于微利状态,回报不高,社会资本投资兴趣较低。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大量长期投入,亟需得到政策倾斜支持,促进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养老领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从而不仅满足现存的巨大需求缺口,更好提振内需,而且长期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会资金不愿进入养老产业,甚至老年人自己也不愿意把钱投入养老机构,重要原因之一是担心未来经济变化带来的投资损失。养老产业投资是长期投资,老百姓传统上来说不愿意做长期投资,部分原因是因为长期经济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但是养老经济其实天然具有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对冲。人们今天储存购买力,希望几十年以后使用的时候能够获得的商品和服务和未来的养老需求相匹配。而针对养老产业的投入,恰恰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天然的匹配关系:我为了几十年后养老生活所做的投入,生产出了更多的未来我需要的养老商品和服务,从而极大降低了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此外,老百姓不愿意把养老的钱放在长期投资养老产业,也是因为严重的信任感不足问题,担心养老机构跑路。最近有很多相关负面舆论。

二、大力开展养老信托的意义

通过养老的信托机制,不仅可以提前锁定未来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更加可以增强信任感。信托是“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天然具有增强信任感的功能。这样就能增加群众对养老的投入。更多社会投资会增加老年经济的市场化资金供给,有效补充国家投资的不足,加速养老产业发展。

更进一步,未来还可以以信托机制形成更加广泛的支持养老经济的平台。有些养老经济的投资人,不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养老服务,而是把养老产业的长期投资作为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这些投资当然也应该充分吸收进来,支持养老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些人,即便是为了自己养老的投资,但是其投资未必是完全用于直接建设养老机构,其中可能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拿来支持国家很多其他的和老年经济相关的长期投资项目。加拿大养老基金CPPIB的投资组合中一部分是投在养老机构里,为了将来要长期使用的服务提供了天然的对冲。还有一部分投在跟养老相关的其他领域,比如养老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生物科技等。这些既是国家急需支持的产业,也间接地提升了未来社会上总体能够提供的老龄化时代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有助于打造一个更加完整的养老经济生态体系。

养老信托的大力开展,可以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盘活老年人手中的大量金融资源,投放到对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又对提高老年生活品质有巨大影响的相关领域,更加有效弥补目前国家社会投资的缺口,更好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三、建立养老信托机制的具体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适当提升投资回报率,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建议加快建章立制,让信托机制在养老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发挥信托行业本身的特质,包括账户托管,破产隔离,专款专用,打通实体和金融,长期建立信任感等。这既是从根本上保障信托行业回归初心和本源,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是全面提升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对接。

建议有关部门充分研究,谨慎推进,未来给投资者两层的保底。一层是用信托公司的信托机制对养老产业的投资资金的安全进行保底。另外一层是国家针对符合要求的养老项目的回报进行托底,提供投资最低收益率的担保。两层加起来增加信任感,降低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的焦虑感。这样使得养老项目可以在需要长周期投资,总体资金回报率不是很高的环境中,得到优质的资金来源,支撑养老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02

关于谨慎有序推进住房反向抵押*的提案

一、推行住房反向抵押*的意义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社会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推行反向抵押*对于解决养老难题来说至关重要。反向抵押*通过允许老年人以自有完全产权的房屋为抵押,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处定期换取*,能够在不过多依赖于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老年人的货币收入。这将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财务状况,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目前,我国住房自有率高,然而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却是“房子富翁,现金穷人”。高房价导致人们将大部分工资收入用来还房贷,而捉襟见肘的积蓄却难以覆盖未来高昂的养老成本及医疗费用。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养老成本将会持续走高。此外,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养老工作较高地依赖于子女的资金支持。然而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得成年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如今随着计划生育的放开,一对夫妻抚养多个子女,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普遍,许多家庭生活拮据。空巢老人更是面临无子女赡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盘活老年人的既有房产,将原本锁住的房产价值转换为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缓解老年人及其子女的经济压力。

此外,推行反向抵押*还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刺激内需。以反向抵押*为代表的金融工具的推出,给予了老年人更丰富的融资渠道。每月额外的现金流收入使得老年人及其子女资金更加富余,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哪怕对于那些尚未有*需求的居民来说,了解自己未来可以做到“以房养老”也有助于减少整个社会对于养老的危机感,增加支出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有效地加速经济内循环,刺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行住房反向抵押*的具体建议

1. 强调永久居住权并允许灵活的偿还方式

我国“房屋乃安身立命之所”的传统观念会导致部分群体对于“房产抵押”的概念有所抵触,难以接受人未离世就先变卖财产的观念。要推动反向抵押*在我国的发展,必须强调借款人对于房屋将继续拥有永久居住权。

同时,除了选择去世后将房屋产权转让给金融机构以外,还应当允许借款人或其子女向银行用还本付息的方式来赎回自己的房屋产权。这样一来可以在借款人寿命不达预期的情况下,让借款人或其子女通过赎回的方式回避年金领取年数短而导致的财产损失;二来也给那些向往拥有房屋产权,但短期需要现金流来解决燃眉之急的家庭提供了解决方案。灵活的偿还方式能够让反向抵押*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强化对借款人的保障

健全的利益保障机制是创新型金融工具被市场接受的重要推动因素。要使老年人真正去使用反向抵押*,必须解决借款人对于产品安全性的担忧。因此,政府应当设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提供*的金融机构进行审查,严格控制其杠杆率,并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进行担保,以确保借款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3. 以欧美成熟市场为参考,严格把控风险

不同于一般按揭*时间越长,风险越小的普遍规律,对于*机构来说,反向抵押*的风险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者寿命越长就意味着*机构要支付的现金越多,而抵押品的价值也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月领取额的确定需要经过详细的测算。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较短,对于反向抵押*的理解较为浅薄,需要参考欧美成熟市场的实施方法,避免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03

关于加强数据收集分析,

提升老龄服务水平的提案

面临的问题:

2001年起,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现在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9年底,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亿人。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许多问题:一方面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内成年劳动力的平均养老负担加剧;另一方面,老年人出于年纪问题,生理健康表现逐步下滑,老龄服务需求急剧上升。而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大数据逐步普及,智能生活走入了千家万户,但许多老年人由于对智能手机的接受程度低,并未享受到智能生活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其让老年人缓慢接受智能化生活,不如让大数据主动走向老年人,而这也符合“十四五”规划中“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措施”的养老思想方针。

一、数据采集

为使现代科技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合适的老龄服务,老年人的数据采集是基础,而数据采集不能仅通过简单的问卷或走访形式,为进一步实现科技发展带来的优势,考虑到老年人信息采集的难度,可以实施老年信息收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走访家庭,以问卷填写的形式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第二步以合适的形式有效地使老年人完成每年一次体检,收集体检信息,以备后续使用。无论是需要自己出钱还是国家政策补贴,很多老年人对体检没有很强的积极性,导致很多体检政策失效,所以为采集信息,采取合适的手段十分重要。如对参加体检者可以提供小额的奖励金。第三步通过在社区建立养老机构或老年人服务中心,凭借工作人员与老年人长期的交流沟通,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信息,一人一档完善信息。

二、数据应用

针对老年人一人一档建立信息档案后,根据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可以相应建立解决方案。本文先以健康、生活、理财三方面为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健康方面:根据老年人体检后的健康信息,及时向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医疗手段,完善医保体系,使得老人病有所医;针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不统一的情况,可在相应地区建立老年人服务站,保证小病及时治、大病不耽误的实时医疗保障。

生活方面:了解老年人生活自理情况,针对不同状况提供不同程度的老龄服务;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了解老年人心理深层次需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完善活动中心的器械设备,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对闲暇时光的需求;定期开展反诈骗、反网骗、健康护理、科普等针对老年人的宣传或其他形式,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理财方面:根据老年人的财富情况,可相应开展一对一理财方案沟通,保证老年人与子女间的信息对称,让老年人对自有财富有更加清楚的认知,不必为钱担忧太多,同时也是对养老第三支柱的进一步发展。

三、总结

合理的老龄服务解决方案还需要基于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所以想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消除老龄服务供不应求的局面,做好数据工作是第一步,其次要鼓励市场对养老行业的布局,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从供给端解决老年人问题。

04

关于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的提案

一、关注农村养老问题的必要性

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近期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攀升。伴随着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日趋严重。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年龄人口外流、空心化不断加剧,老人留守农村生活,缺乏子女在旁供养。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不完善、养老人才更不充裕,致使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养老课题的一大难关。要想在整体上提高社会养老水平,农村养老问题避无可避,亟待解决。

关注农村养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尽快解决农村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方能更好地满足农村老人对于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要求,才能够为农村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劳力解决后顾之忧,减轻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从整体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展农村养老是保障城乡公平的必经之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体现在诸多方面,养老的不平衡问题日渐突显。相较于城市老龄人口,农村老龄人口在乡养老存在养老服务供给缺乏、养老基础设施不足等硬性问题,而农村老人进城养老又需要解决城乡生活习惯差异、家庭关系调和等软性问题,这使得农村老人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难度比城市老人更大。这将给实现城乡公平造成阻碍。

二、互助养老模式与农村环境的适配性

精神物质双层面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对于大量不存在失能问题的农村老人来说,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与物质层面的养老帮扶同样重要。互助养老模式与商业养老相比具有更强的社交性,能够让农村老人在互助过程中实现邻里交往、参与村庄活动,在互帮互助的同时实现精神物质双层面的满足。

农村邻里守望传统与互助养老模式适配。农村重视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邻里交往十分密切,有着守望相助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农村老人对于第三方养老服务的购买欲望较低,农村老人遇到养老问题习惯于首先求助于熟人、邻里。这使得互助养老比商业养老等模式更能契合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在农村独具优势。

就地互助抱团满足就地养老需求。农村老人适应农村环境,绝大部分老人希望养老不离村,实现就地养老。互助养老能够在村内实现小范围抱团养老,满足老人离家不离村的愿望,能够更好地满足老人在文化传统与个人意愿上的养老需求。

三、鼓励农村互助养老的具体政策建议

明确互助养老的管理主体与责任划分。要让互助养老走上正轨,需要明确管理主体及责任,避免出现责任相互推诿、互助基础设施无人落实的问题。农村互助养老按村解决问题,村委会责无旁贷。应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村内闲置资源等,为互助养老提供最基本的硬件设施。

设立专项资金,奖补互助养老。应当通过国家奖补等渠道增加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资金支持,鼓励互助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互助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护理床、日常医疗设备、医疗康复设施、文化娱乐活动等设备,满足互助养老的硬件基础条件,对积极参与互助养老的个人及单位予以适当奖励。

建立互助养老的志愿服务记录系统。建立全国联网、村村联通的志愿服务记录系统,鼓励志愿者在相对年轻、仍有服务能力时进行公益服务、帮助老人,存储志愿服务时间,等到志愿者年老时,可凭借曾经的志愿服务记录获得他人帮助,为互助养老的“时间银行”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保障,同时也让跨村、跨地域的移居老人能够凭借记录更快地融入新环境、享受互助养老服务。

总结:农村问题更好解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退路”。先把退路问题解决好,是底线思维,这样我们的进取之路就少了后顾之忧。农村老年问题是塔尖上的问题,是农村亟待解决问题中的难点痛点,解决了“来路和归途”中的“归途“。

金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金李教授也是全球公司治理联盟的董事和科学委员会成员。曾在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从教10余年, 英国政府“杰出人才”殊荣的获得者。他的研究专长在于新兴市场金融领域,讲授企业财务、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及相关课程。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