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站在品牌背后的女人

MBAChina
2010-06-01 16:22 浏览量: 1863
 智能总结

马涛简介 马涛,(英文名:MaggieMa),女,现任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大中国区企业传播部总经理。91年开始从事公关行业,是中国最早的公关人之一。马

  马涛简介

       马涛,(英文名:MaggieMa),女,现任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大中国区企业传播部总经理。91年开始从事公关行业,是中国最早的公关人之一。马涛曾在酒店业,航空业,制药业以及大型制造业担任企业传播,市场传播及政府事务工作。

  一、中国最早的公关人,伴随中国公关行业一同成长

  公关行业在中国的起步大概是在90年代初,而Maggie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公关行业的。应该说,那时候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多,大多数公司都不设这个职位。而公关的概念也跟今天有很大不同,更多时候,他们是在向客户做销售,而不是面对媒体和公众,推广和管理公司的形象。当时她在一家酒店,先有了职位,然后再慢慢探索做什么、怎么做。

  在酒店工作期间,Maggie负责接待过很多国家总统以及政府要员,令她印象最深的是1996至1997年间,国务院港澳办筹备香港回归的几次接待。当时,香港的媒体业很发达,每次重要会议,都会吸引大批香港媒体。而她当时并没有什么面对记者的经验,能做的“公关”工作之一就是给大厅里等消息的记者们倒水喝。如今,身为跨国企业高层的她提及那段经历,仍然是历历在目。也许,正是她们这批公关人这种拓荒式的探索,才有了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公关事业。

  2001,在北京第二次申奥的过程中,她应北京奥组委的邀请,作为公关顾问参与和见证了那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如今,回忆起那段时光,Maggie仍然充满了**。

  二、对公关人来说,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的企业传播工作是一个天赐良机

  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无疑是她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诺基亚公司和西门子公司,都是世界闻名的顶级企业。而这两家公司的合作,也给了很多人无限的期许,包括客户、社会大众以及公司员工。诺基亚的网络部和西门子的通讯部门当时都不是各自公司的主营业务,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两家公司将自己的弱项合并,放手一搏,这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Maggie更愿意把这次合作比作两个明星的恋情,有公开的部分,当然也有许多秘密的“约会”。在双方高层的几番接触以后,就有了今天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合并转型的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有着几万人的大公司来说,当时仅是参与策划合并的人就有一千多名,这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深深吸引了她。

  姗姗学步的公司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陌生和压力。Maggie和她的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谁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么做”传播给员工,客户和社会-建立了解和信任。#p#分页标题#e#

  首先是来自员工的期望。员工来自两个具有深厚成功文化底蕴的企业,必然面临许多磨合的问题,包括一些制度上的差异。说到这点,Maggie感触很深,因为她和管理层第一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着重内部沟通。这是合并案例的特色-建立并实践透明和公开的企业文化,赢得信任,达成一致,取得信心。

  举个例子,合并之前,两家公司之前都有自己完善成熟的薪酬和奖励体系。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成立后,面对5500名全体员工,来自多个合资企业,使用9个劳动合同版本,公司管理层决定建立统一劳动合同、薪酬和奖励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它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一个合并后统一的人员管理、奖励和发展的机制和平台,保证公司目前业务的顺利进行,并为未来的扩大打好基础。同时,这个项目的实施又是公司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和体现。

  这是一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设计主导,全体管理人员需要优先执行的项目。传播部门需要做什么呢?“像产品上市一样PR这个项目,将员工当作客户,这样传播工作就能达到告知、理解、互动、同意、参与的效果”。Maggie说“*是,99%的员工都很认可”。

  对于Maggie来说,另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无疑是对公司的宣传,社会大众对于诺基亚西门子公司的期望。她坦言,目前公司的知名度已经有了,但认知度还需要提高,很多人并不清楚诺基亚西门子公司是做什么的。这其实是与他们的业务模式相关,由于他们的客户都是一些大型的电信企业,所以目前他们主要的宣传工作也是面对企业级客户。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提升。

  作为企业公民,面对社会问题,都需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在汶川地震当中,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同母公司诺基亚一道,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捐款等措施。作为企业传播负责人的她,亲自提笔写了公司的捐款倡议书-5月13日,在短短8小时内,大中华区的30多个城市的员工就筹集了60万的捐款。这令她始料未及,毕竟,这只是一家成立刚一年的公司,各方面的事务都还刚刚开始。

  三、面对误解,我们要用事实说话,让时间给我们一个机会

  也就是在地震捐款过程中,社会上对于在华跨国公司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这让很多跨国公司的高层都感到头疼。在“汶川地震与社会责任感座谈会”上,很多跨国公司的高层都向媒体吐了苦水。他们从第一时间就开始行动,并且不止一次的捐款捐物,同时亲赴灾区抗灾,很多还建立了长期支持计划。但是这在当时却并没有得到个别舆论和网友的正面回应。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