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李峰:金融先行,促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0-09-09 16:00 浏览量: 2702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加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峰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胡浩受邀为《证券时报》撰文。文中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应当推进金融一体化先行。上海则应当发挥金融要素聚集的集中化优势,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上海金融力量。

一、全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在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一体化成为增强国家、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任务。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汇地带,已跻身成为全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长三角一体化涉及三省一市的互联互通、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从全国来看,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建立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现代化引领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通过将长三角打造成核心引擎和重要“增长极”,带动全国发展。就区域发展而言,长三角一体化通过深化跨区域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协调的发展。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区域层面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是三省一市的区域协调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将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以及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放在更加宏大的国家战略背景层面来看,则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全国协调发展的态势。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金融一体化先行,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金融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应当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公共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互联互通。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是铁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市政、民政等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机构应当加强PPP等融资创新,大力发展公共金融服务。

二是企业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建立创新产业体系。长三角地区总部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门类齐全,聚集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也拥有一大批具备市场潜力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服务好区域内大型骨干企业,助力有市场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区域市场主体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个人金融服务应当促进辖内居民财富增值和消费升级。居民财富和消费是拉动内需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促进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意义重大。长三角辖内居民人均财富和消费均长期居于全国前列。金融机构应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和消费金融业务,促进居民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从而拉动内需增长。

四是绿色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长三角一体化,应当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金融机构应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区域生态修复和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发挥集中化优势,贡献上海金融力量

上海作为全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发挥金融机构集中、企业总部集中、人才资源集中这三项集中化优势,为长三角一体化的贡献上海金融力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立长三角金融信息数据库

要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建立大数据等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大数据主要分布在实体企业、金融科技企业、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中,涉及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水平等要素,有很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要打通这些信息,进而对其进行利用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求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金融信息数据库。例如,在城市服务方面,可以将各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相关企业的支付清算系统连接起来,实现通存通兑,便利市民在公共交通、水电缴费等城市服务领域的支付手段;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通过金融信息数据库助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异地养老、异地用工、异地医保结算。

(二)打造在岸/离岸金融中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以陆家嘴核心区为中心的在岸型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上海自贸区在改革开放政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为了建设离岸型金融中心的天然良港。上海应以建设在岸/离岸国际金融中心为新起点,建立以陆家嘴为核心的在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证券融资、大宗商品定价、资产管理等;建立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核心的离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海外投资、离岸人民币定价、跨境贸易融资等。通过建立国际/国内两个金融中心,促进长三角吸引好外资,利用好内资,实现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三)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建立科创板生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进步。上海应当借助科创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建立科创板生态,助力G60科创走廊建设和长三角科技企业发展。操作层面,可以以政府平台对接科创母基金和科创板的形式,对科创企业进行进行先期辅导和投资。对进入科创母基金的企业,通过跟踪辅导和服务协调机制对其进行专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科创板后备企业数据库。通过对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培育优质企业,为其在科创板上市融资提供便利。

(四)重视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升级

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存在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依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这些中小微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对长三角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应当充分发展总部经济优势,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圆心,重视供应链金融,向上下游企业延伸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体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信用*融资四项业务。

(五)建立区域风险预警体系,协调统一监管机制

长三角金融服务的健康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区域联动的风险预警体系和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上海应当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区域协调作用,联结三省一市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开展长三角金融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实现协同统一监管。同时,要基于大数据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议区域联动的风险预警体系,从源头开始就把控实质风险,形成市场监管、税务、公安、司法机关、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间的有效互动,形成全流程风控体系。

内容来源 | 《证券时报》

【 更多教授观点】

★教授观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忻榕数字化时代来临,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会消失吗?

★ 教授观点| 交大安泰陈方若:改变知行分离,要让教授们摆脱“成功的诅咒”

★ 北大光华陈玉宇:结构变化中的企业之道

北大国发教授杨壮:西方领导力的实质

魏江:商学院要让企业家多学点“无用之真理”

★ 做空制度如何适度监管?清华五道口张晓燕教授相关论文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

★ 北大光华马力:中美谈判陷入胶着,美国到底想要什么?

★ 复旦大学EMBA教授鲍勇剑:危机问题有“八难”,管理者如何应对

★ 胡捷:美国经济能否缓慢复苏,疫情二次暴发成最大隐忧

★ 黄毅:全球化为什么不是消亡,而是重构?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ESG评级应该万流归宗吗?

★ 教授观点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吴飞:热销的明星基金真的值得被追捧吗?

★ 教授观点 |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企业不要把社会责任和盈利对立起来

★ 教授观点 | 袁志刚: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层矛盾和基本走势—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

★教授观点 | 北大光华教授王锐:新消费,新健康与新场景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官方微信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