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王江等出席外滩金融峰会 共同展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高金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0-10-27 00:00 浏览量: 2846

为深入研判疫情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把脉新经济发展机遇,力争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10月23-25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各组委会成员机构在上海召开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主题为“危与机:新格局下的新金融与新经济”。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战略合作机构参与本届峰会。

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投资者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信心不减反增。根据今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首次跃居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核心优势是什么?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上海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如何客观评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近 30 年间的发展?上海应如何提升金融科技、外资开放、资产管理三大领域的竞争力?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制度和市场建设方面存在哪些短板?

在23日晚间举行的外滩云会场I,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外滩金融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瑞穗金融集团讲席教授王江等多位与会嘉宾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出发:回顾与展望”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本场外滩云会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中国执行董事何建雄主持。在主题演讲及问答交流环节,与会嘉宾谈及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全球资源配置、金融科技、金融法制建设等多个关键词。会议亮点颇多,先来一睹为快——

屠光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出发需要有三个“支撑”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外滩金融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在全球格局和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环境,新背景、新格局之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出发”要把握好新的发展环境和格局。

从国内来看,中国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金融要不断的优化结构、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过程,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需求提升所能够得到的更多满足。从国际来看,全球化面临变局,今年又叠加了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危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在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从而带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如何再出发?要有三个支撑:一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改革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的最大动力。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只有进一步扩大开放,才可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活力、能量。三是特别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变化。要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用好金融科技的资源,从而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效率和能力。

王江:若目标是以服务中国经济为基础、以人民币为支撑的全球金融中心,则上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瑞穗金融集团讲席教授

金融中心有不同的层次,真正称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只有纽约、伦敦,其地位独特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覆盖了大的经济板块,欧美。二是这两家都是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支柱,三是在金融创新方面也是前沿所在。从长远来讲,上海下一步的目标值得我们深思。

亚洲目前还没有一个顶级的、全球化的金融中心,未来落脚点可能会在东京、香港+深圳、上海和孟买之中。若目标是以服务中国经济为基础、以人民币为支撑的全球金融中心,则上海有其独特的优势。要形成以人民币的全球地位为支撑、与纽约并驾齐驱、覆盖亚洲的全球金融中心,上海下一步的发展有两大密切相关的关键之处:充分开放的金融市场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应该是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市场,一定要作为基础设施来建设,以市场功能为建设目标,避免考虑一些短期的利益,有四点需要注意:一是完善结构;二是强化功能和提高效率、发挥出来衍生品市场、定价机制等功能;三是全力开放,开放不仅仅是把“门”打开,更重要的是制度和规则是科学的、与全球接轨的,能对进来的外资机构一视同仁;四是以金融科技和大数据为杠杆,形成后发优势。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