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承上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入3.0时代 | 媒体聚焦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1-09-14 17:11 浏览量: 1934

日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这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开始吗?这份《规划》意味着什么? 又有哪些新的亮点?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就《规划》出台的意义、内容上的创新以及落地建议等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翻开新的一页。

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赋予上海的使命。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上,市长龚正宣布,上海已基本建成“四个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上海基本完成19号文件的任务。

那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建设道路如何走?《规划》引人注目地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这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开始吗?这份《规划》意味着什么? 又有哪些新的亮点?大江东工作室为此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等专家。

■ 陆家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徐网林摄

第二次升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3.0时代

在屠光绍看来,《规划》的颁布,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入3.0时代,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承。

屠光绍是19号文件的参与和起草者之一。他分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1.0版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这是第一次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也是首次在中央文件里明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2.0版是指2009年的19号文,进一步强化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并对战略目标、具体任务及战略保障,包括战略实现的工作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

如今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下一步如何推进就很值得关注,屠光绍将其称之为3.0版。而 2020年之后,的确出现了升级的机遇。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在更高起点上作出新的作为,也必须要有3.0版。

屠光绍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十四五”规划,虽然是由上海市政府出台,但并不意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重要性下降,为什么?因为总体部署是由数个不同层次的文件共同构成的,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出新的要求,涉及金融的许多方面,很多都是2.0版没有的,比如全球资源配置、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离岸贸易与金融、扩大金融开放等。浦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从这个角度看,《意见》中对金融的要求,也是国家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此外,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着眼于2020年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从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的建设任务。

在屠光绍看来,中央把相关部署放在《意见》里,还有更深的考量,“希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更好地形成互动。中央赋予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多、更大的使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海整个功能转换,提升浦东的引领作用,更多的是强调与实体经济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互动。”

“要求更高了,当然需要阶段性发展规划予以落实,要有更具体的抓手、路径和推进方式。《意见》为上海金融中心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规划》提出更具体的任务,两者结合,足以显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了3.0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他说。

■上海证券交易所迁入杨高南路新址。上证所提供

两条主线:

不断补短板,再创新优势

如何认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内容?屠光绍以为,要把中央《意见》的金融内容和上海的《规划》合起来研读。

《规划》把6个具体目标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金融营商环境高地。为实现目标,上海推出了5个关键着手点:“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

这简简单单几个词,在屠光绍看来,含意颇深,其中有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继续夯实基础补短板。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任务是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经过10多年努力,“三化”有了明显进步,但同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以国际金融中心标准衡量,国际化还有明显短板,国际投资者参与度还不高,境外投资人参与上海金融市场虽不断增加,但比例很低,国际资源配置功能还不足,境外企业境内上市还是空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的一些基础制度建设还需要完善。

另一条主线是争创发展新优势。数字化——金融科技、绿色化——绿色金融,是两个新增关键词。“两个中心、两个高地、两个枢纽,体现了争创新优势的目标”,屠光绍说,比如绿色金融,这是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带有全局性、整体性,对经济发展包括金融发展意义重大,将丰富金融的理念,深化金融的功能,完善金融的使命。绿色概念提出后,整个金融服务的方式、功能,包括金融资产结构,都会随之改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将有重大调整,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也将出现很大变化。

“绿色金融全球都在发展,谁能走在前面,谁将获得新优势。这符合全球潮流,也是一个新赛道。”屠光绍说,中国能不能在绿色金融方面有进展,既是服务中国,也有利于全球,因为中国体量大。在“双碳”过程中,金融资源要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金融能够支持低碳经济,就能够支持绿色发展,服务国家的双碳目标。这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屠光绍说,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作用,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首先,绿色金融要进入市场,比如说股票交易市场,能不能有更多的绿色发展的公司上市,能不能获得更多金融市场资源,利用好资本市场来发展,这个就是绿色的选择,低碳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在这个新赛道上,上海必须要发挥更多作用。当然,上海不光是资本市场,上海还有信贷,还有保险,能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也是一个机遇。还有资产管理,全国公募基金一半在上海,这都是绿色投资主体,都需要发挥作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赛道上,谋定而动,快速作为,就能成为一个新优势。

还有金融科技,这个领域大家相对熟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快速崛起,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金融机构的形态、金融行业的业态以及金融体系的生态都会出现新的变化,这也是新赛道。中国已经排在第一方阵,但要占居优势还需继续努力,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必须也应该发挥引领作用。

“加快补短板、争创新优势,这两条主线是并行的。”屠光绍说。

■建设中的临港金融湾。临港管委会提供

四大新作用:

突出金融高水平开放战略

屠光绍以为,《规划》更多地体现了上海城市功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上海的城市功能需要提升、需要深化、需要特长,更需要特写。这些深化拓展,都需要金融来提供支持。

屠光绍说, 浦东作为引领区,金融的引领是重要内容。浦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引领区中的金融创新要求,同样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四个大的新作用:

第一,更多发挥支持、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作用。在实现原有战略目标的同时,现在对战略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必须要适应这种新要求、新变化。

第二,完善并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意见》中有多条措施涉及资本市场,要求完善金融体系,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从全国来讲,只有上海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升华资本市场功能,才能更多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促进直接融资方面的作用,这对发展直接融资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这个作用过去就有,但在今天更加重要,更加突出。

第四,发挥在金融体系国际化、金融制度性开放方面的引领作用。

梳理这四大作用,体现更多的是开放。“我认为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讲,就是‘开放’,更加开放。无论补短板,还是增加新优势,关键都在开放。”屠光绍说,这个开放跟以前还不一样,更突出了金融制度性开放。制度是什么呢?就是规则、规制、管理还有标准。这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引领中国的金融开放中,将在制度开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无论人民币市场,还是国际资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如果没有制度开放,是很难推进的。

对此,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也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十四五”规划,对于促进国债期货、股指期货、期权,利率和外汇衍生品发展都较为重视,鼓励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债券市场开放、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都清晰指向了继续加大金融开放的蓝图。如果上述产品和规则创新持续推出,将有助于继续维护中国和上海金融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吸引力,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