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F Banker智享荟-医疗大健康丨古宏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的肿瘤早筛——机遇和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1-09-17 17:30 浏览量: 3697
 智能总结

带量采购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大量资本涌入医疗赛道,医疗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政策环境又给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应对资本和市场“黄...

带量采购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大量资本涌入医疗赛道,医疗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政策环境又给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应对资本和市场“黄金期”的烦恼?作为投资人,这个行业应该如何投资?哪些赛道又会脱颖而出?

9月4日SAIF Banker实践课程邀请来自学术、产业、投资领域专家,以“医疗器械”为主题,探讨在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大环境下,医疗器械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SAIF Banker智享荟之“医疗器械”—学术篇

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的肿瘤早筛—机遇和挑战

古宏晨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Med-X研究院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当前政策形势解读

“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规划重点提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目标将从第一个百年计划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转向第二个百年计划的目标——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百年计划的递进对健康产业的影响体现为产业发展逻辑的转变,即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简言之,国家政策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医疗健康领域正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2.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3. 医疗健康的需求出现重大变化,呼唤新业态。

肿瘤早筛的意义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注]

这些慢性病的特点是发病过程长。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肠癌是中国排名第三的高发肿瘤,早期表现是腺瘤,但发现时通常已发展至第三期至第四期。如果在第0期、第1期被发现,生存率可超过90%。

肿瘤早筛就是在无症状的人群中把有问题的受试者筛选出来。有问题的受试者每两三年进行一次循环筛查,争取在最佳治疗窗口期改变生命的轨迹,否则一旦拖到中晚期,不仅病人痛苦,国家医保也不堪重负。

肿瘤早筛的意义是把健康的关口提前,避免社会医疗结构的失衡。这一做法符合肿瘤本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民生工程。

上海百万居民参与的结直肠癌筛查实验中,现有方法是采用问卷调研和大便隐血检查来发现高危人群,在参与筛查的110万人中发现20.5万例。其中愿意参与肠镜检查的是5.2万人,依从率为25%,检出结直肠癌884例,腺瘤性息肉9418例,假阳性率80%,这是目前早筛的状态,因而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性和功能性都好的早筛技术,实现疾病预防。

早筛领域的技术挑战

早筛技术的普及取决于经济性和功能性。早筛面向的是无疾病症状的人群,没病时让人们主动花钱做筛查,需要在经济性和功能性上都得到保证。

目前核酸甲基化是肿瘤早筛采用的一类重要方法。基因甲基化是指序列中的胞嘧啶C(Cytosine)戴上了1顶甲基化(CH3)的“帽子”,它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在某些位点上甲基化状态的显著改变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

现有的早筛检测技术和产品的缺陷是成本高、性能不足和流程复杂。虽然有产品阴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9.6%,但阳性预测值不高,约48%。早筛价格超过千元,对比医院400元-900元不等的肠镜检查费用,这一价格偏高。检测样品需要送回做集中检测,且需要做多种方法的复杂检测才能知道结果,所以无法普及到基层医院和社区。针对成本高、性能不足和流程复杂这三大挑战,中国需要发展新一代的肿瘤早筛技术。

上海交大生医工学院在肿瘤早筛项目中取得了三项突破:一是首创定点检测的甲基化技术;二是进行大数据挖掘,找到最有效的位点;三是从方法学上颠覆传统路线,在大规模、高通量的检测系统里实现全自动检测,可以在基层医院普及。

目前该技术在上海仁济医院以及浙江的一些县级医院展开研究,获得的数据是,阴性预测值超过99%,特异性、灵敏度超过90%。

新一代甲基化检测技术的核心优势

操作便利性

灵敏度

特异性

费用

常规甲基化检测方法

需核酸转化处理,步骤繁琐,检测时间>6小时

转化过程DNA降解、断裂、灵敏度低,不利于发现早期癌症

依赖Taqman探针,易造成特定位点信息缺失

检测过程繁琐,增加试剂、人工成本,检测费用高

新一代甲基化检测技术

无需核酸转化,步骤简单,检测时间约2小时

DNA不易降解,灵敏度提高10-100倍

特殊探针设计,可检测低至1/1000以下的甲基化位点

简化流程,耗时短,费用为传统方法的1/5-1/10

目前该技术的第一个产品是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全球首创的基层可及的肿瘤早筛产品和解决方案,高通量自动化基因甲基化检测系统可实现100-500人次/日的处理能力,满足1万-10万人群的大规模筛查。该产品也是全球首创的临床科室可及的肿瘤检测产品和解决方案。分子POCT检测系统,单个样本即时检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及门诊、疾病监测病情。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未来筛查的种类有望从肠癌扩展至肺癌、肝癌、胃癌以及泛癌种的检测。

*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本文整理自古宏晨教授9月4日于“SAIF Banker实践课程--医疗大健康之医疗器械”活动中的主旨演讲《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的肿瘤早筛--机遇和挑战》,更多精彩嘉宾观点将在未来陆续推出。

SAIF Banker是面向SAIF金融MBA在校生开设的实践课程。作为MBA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自2015年启动以来,SAIF Banker紧密结合学术教育与实践,聚焦行业动态,分享最鲜活的案例和最前沿的思想。

2021年,SAIF Banker实践课程全新升级改版,以行业为主题,依托上海交大的科研优势,发挥京沪深三地的产业互动,打通高金资源,从前沿科学、金融、市场、政策等多角度剖析行业,帮助同学了解中国的产业格局。SAIF Banker将每月举行一期,每期聚焦不同行业主题,涵盖的行业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和高端装备等。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