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上证50股指期权首周运行平稳 金融衍生品未来发展空间还相当巨大 | 专家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2-12-27 19:01 浏览量: 3679

12月19日,上证50股指期权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成功挂牌上市。上市首周,上证50股指期权日均成交量2.38万手、持仓量1.53万手、权利金金额1.05亿元。

新品种运行情况呈现哪些特征?市场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我国金融期货发展前景有何展望?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会计学教授李峰接受了上海证券报专访。

——李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会计学教授

上海证券报

如何看待上证50股指期权的首周运行情况?其风险规避、价格发现等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

李峰

中金所上证50股指期权相关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2022年12月19日,从19日、20日两天运行来看,整体运行平稳。从成交量看跌看涨比率(VL-PCR)来看,多空力量较为均衡;从持仓量看跌看涨比率(OI-PCR)来看,资金对上证50的看多力量略强。

我们认为,上证50股指期权产品将与中金所已有的金融期货期权产品发挥协同作用,增强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上证50股指期权的推出,也将使得二级市场股价更加及时有效地反映新信息,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上海证券报

本次上市的上证50股指期权,是继沪深300股指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权后,中金所推出的第三个股指期权品种。目前中金所指数类期货期权产品体系是否已经较为完备,是否能够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

李峰

中金所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较为完备的指数类期货期权产品体系,覆盖了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指数,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但是,金融衍生品未来发展空间还相当巨大。从投资者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来看,目前有产品跟踪的股票指数有362个,除去一些金融机构发布的行业或风格指数,仅由沪深交易所发布的有公募基金产品跟踪指数就有25个,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有290个。在沪深交易所发布的25个指数中,跟踪基金数量最多的是创业板指和深证100指数,目前都还没有股指期货和期权覆盖。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290个指数中,跟踪产品最多的前10个指数仅有4个有衍生品覆盖。

上海证券报

中金所指数类期货期权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完善资本市场稳定机制,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何作用?

李峰

上证50股指期权的适时推出,给资本市场参与者增强了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信心,稳定了金融环境。在过去两年的市场行情中,上证50整体成交热度和估值水平都明显下行,当前均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2年12月20日,上证50指数日均成交额位于2020年以来的10%分位,PE(TTM)为9.2倍,位于2020年以来的11.6%分位。此时推出上证50期权,是对指数期权产品丰富度的重要补充,也对投资者持仓组合增加了风险管理工具。

当前,我国进入扩内需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意义重大,但海外流动性收紧和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对中国境内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明显负面影响,市场扰动因素较多。指数期货期权产品的推出,可以明显丰富资本市场组合投资策略,提升风险管理有效性。

当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来对自己持仓的底层资产进行风险对冲的时候,就不用通过频繁的底层资产交易来规避风险,有利于提升持仓的稳定性,减少资本市场情绪化的剧烈波动。

上海证券报

你对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有何展望?

李峰

针对目前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特征,未来的发展可能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金融期货期权产品种类较少,体系不完备。股指期货期权产品种类较少,仅能覆盖市场主流跟踪指数中的极小部分,个股期货期权相对于上市公司个数来说更是覆盖面极低,且均为场外期权,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未来应当根据市场需要,尽快开发更多的期货期权产品,将更广泛的境内外金融产品列为标的,满足全球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多样化和风险管理需求。例如,针对科创板、创业板等科技创新特色板块推出股指期货产品,以及推动30年期国债期货尽快推出,以满足更长期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二是我国专业投资者对金融期货期权产品的运用能力还不够成熟,相对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熟悉程度和参与度来说,金融衍生品的成交量的持仓量的占比都较低,这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向成熟化资本市场发展。未来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应当鼓励投资者积极进行风险对冲,并且允许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更深度地参与金融期货市场。

三是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低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未来金融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应当扩展到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并且开通跨境参与渠道,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金融竞争力。

内容来源丨高金智库SAIF ThinkTank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