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捷:伯南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洞见


胡捷:伯南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洞见
昨日(10月10日),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Douglas W. Diamond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Philip H. Dybvig3名美国经济学家获得这一奖项,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
对此,曾任美联储任高级经济学家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受邀参与澎湃新闻的直播节目并且接受记者采访,解读和点评三位新科诺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与现实影响。
▲视频为胡捷教授做客澎湃新闻直播间的内容节选
“
Q:您认为伯南克的个人经历有何亮点?
胡捷
高金实践教授
他最大的亮点就是学术与实践完美结合。学术上他得了诺贝尔奖,实践上他做了美联储主席,而且非常成功。
在2008年那次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他应对果断,措施得当,处理的结果也非常好。
“
Q:伯南克当年任职美联储主席时,如何处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胡捷
高金实践教授
做法的具体细节咱们就不回顾了。谈谈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就是在金融危机时,央行要及时地、充分地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
央行是最终贷款人,具备这个能力。但是敢不敢做?应不应该这样做?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他对于大萧条的研究,给了他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危机时刻央行应该毫不犹豫地出手,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
在大萧条的时候,美联储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态度。当时经济危机加金融危机,导致银行批量倒闭,而美联储没有积极地向这些银行施以援手注入流动性,使得很多银行,包括经营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的银行,都由于流动性枯竭而倒闭。
这加深了整个经济体系受到的创伤,经济恢复的周期大大延长。
“
Q:理论贡献上,伯南克有何亮点?
胡捷
高金实践教授
伯南克作为一个学者,研究大萧条那段历史,以非常详实的数据,认为美联储在大萧条期间的无所作为是错误的。相反,美联储当时应该出手救助。
我认为正是这样的研究,使他能够在2008年危机时当机立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
Q:实践贡献上,伯南克有何亮点?
胡捷
高金实践教授
最大的亮点是他在2008年果断出手,让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救市。这是学术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2008年金融危机时,对于美联储决定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各界有一些质疑。几个观点如下:
◎ 第一个,认为市场本身有无形的手,会自然恢复,人工干预没有必要,
◎ 第二个就是担心经济体系有太多的货币,从而通胀。如果注入的节奏和数量把握不好的话,可能通胀上来了,但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健康仍未恢复,从而进入滞涨。
◎ 第三个,担忧助长道德风险。一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次贷这个产品上不谨慎,惹下大麻烦之后,央行又去救他,就可能为未来更多类似问题埋下伏笔。
但是,很显然伯南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也比较系统。长时间的研究给了他信心,各种这种权衡之后,他的行动是比较果断的。
“
Q:您如何评价伯南克处理金融危机的做法?
胡捷
高金实践教授
它救活了那些不该倒闭的金融机构。美联储以量化宽松为代表的操作,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买过来,它们那些流动性不佳的资产就变成了现金,免除了资金链断裂的威胁。如果放任美国金融体系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再看通胀。我们观察美元广义货币M2发行量,并没有跟随央行基础货币同速增长,从2008年到2019年,M2的年增长大都在个位数。就是说,央行的货币注入金融机构之后,金融机构并没有基于新获得的现金做更多的贷款,因此没有更多的派生货币产生。
事实上,2008年到2020年,过去了14年。伯南克主导的那一轮救市,没有引起高通胀,至少在消费品价格上是没有的。
那么为什么没有引起消费品的价格增长?两个因素,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全球化是的美国上涨的需求有全球的供给去满足;科技进步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产能可以高效提升。
也有一个可能负面的后果。金融机构拿到这个钱,没有放贷,它们干嘛去了?金融机构拿到这些钱之后,很多就拿去炒股去了。股票的供给是有限的,就几千家公司,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有限的市场之后,把股票的价格给炒上去了。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
Q:基于此前伯南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您认为这对全球当下的面临问题有何启示?
胡捷
高金实践教授
所有国家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因为所有现代经济体,央行和金融体系的工作原理是类似的。所有银行都有同样的脆弱性,所有的央行也都具备同样的潜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去救助银行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危机。
中国经济体系是现代主流经济体系之一,也可以借鉴他们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
◎ 首先,中国经济进入了三期叠加的阶段,增长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前期刺激政策待消化,表现为需求收缩,供应冲击和需求转弱。
也就是说,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处在痛苦的转型期,过去积累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
◎第二,我们又进入了全球化2.0时代,中国经济面临供应链布局重新调整等外部冲击。
◎第三,疫情冲击对中国经济有很大影响。
当下令人困扰的经济形势,会让很多问题逐渐暴露,最终投射到金融体系。
这次诺贝尔经学奖颁给金融危机相关研究,提示我们更加重视银行业的健康问题,让我们从历史经验和学术成果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未雨绸缪,迎接未来挑战。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6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 | 从优势到胜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