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应对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洞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3-03-02 16:53 浏览量: 3004

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金融科技新高地”全体大会2月25日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高金执行理事屠光绍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应对”主旨演讲。他表示,从结构方面来看,大型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的步伐鼓舞人心,而在金融机构之中占据较大比重的中小金融机构还面临着非常多的实际困难。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重要变化,对金融机构的形态、金融行业的业态以及金融体系的生态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一过程极大拓展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也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

但从结构方面来看,一方面,我们看到大型金融机构因为具备实力,其在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发展方面迈出的步伐以及对整个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产生的重要影响,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之中占据较大比重,而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之中面临挑战,面临着非常多的实际困难。

因此,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仅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也将提升金融体系整体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和能力。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特点

1.数字化转型投入巨大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的意义非常重大,但其投入也是巨大的。

比如,从金融科技投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平均在2%以上。

据公开的数据资料,2021年,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达到259亿元,中国建设银行以235亿元紧随其后,中国农业银行投入205亿元,中国银行投入186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最多,达到133亿元。

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更是如此:摩根大通集团(JP Morgen)投入了约141亿美元进行科技研发,而花旗银行预计2023年的科技投入将达136亿美元。

这些投入,远远超出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承受的范围。

以上是银行业的情况,证券业的情况与之类似。

从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各券商技术信息投入数据来看,2021年证券业排在前20名的证券机构的金融科技投入,在5亿元到23.4亿元之间;

排在21至70名的证券机构的金融科技投入,在0.97亿元到4.8亿元之间;

而排在70名之外的证券机构的金融科技投入,则不到1个亿,在1700万到9700万之间。

由此可见,中小券商的投入额与大型券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小券商的数字化转型投入普遍低于证券行业平均水平。

在投入资源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券商往往局限于数字化手段满足业务和基本管理的需求,难以系统性、前瞻性布局并全面铺开、深度推进数字化转型。

2.发展速度快,对业务模式和技术迭代要求高

数字化转型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业务模式和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

这要求金融机构具备敏捷、灵活的运营和管理机制,采用快速迭代的方法对业务模式和技术进行优化。

业务模式迭代,主要指金融机构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以创新业务模式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加强客户体验,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盈利模式等。

业务模式迭代的底层是数字技术创新,主要指金融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金融机构业务模式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当然这也与其投入相关。其中,金融机构数据库升级是技术迭代的典型例子。

3.数字化转型属交叉领域,对人才特别是高级复合型人才需求高

从结构上来看,金融科技领域最稀缺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不是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的简单相加,而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涉及场景化、跨学科的融合。

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四点挑战

1. 对于数字化转型,在认知和定位上还不够清晰

各个金融机构的共识是,如果不推进数字化转型,未来在竞争之中的生存可能都会面临问题,更何谈发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推进了数字化转型,就解决了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问题。

金融机构还需考虑的问题是,自身为什么要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之中,可能面临技术认知不足和转型定位不清的问题。

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对新技术的应用和作用认知不足,无法清晰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其业务的重要性和带来的益处。

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可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定位不清晰的情況,缺乏对自身业务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深入分析和洞察,导致无法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目标。

而如果技术认知不足或转型定位不清,中小金融机构可能无法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和自身的发展定位之间形成有效结合。

2.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上面临决策两难

数字化转型需要巨额金融科技投入,但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两难抉择。

一方面,高额投入带来沉重负担。

中小金融机构未必要像大型金融机构那样大规模投入,但是一定量的投入是必须的。

数字化转型投入包括软件、硬件、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等方面,这对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人员培训、技术研发、运维等方面的投入,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由于这些机构大多数有地域限制,网点有限、客户群有限,数字化转型投入很难产生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不投入则无法与其他机构特别是同行金融机构竞争。

以银行为例,中小银行的竞争对手,不只有大量的银行同业,还有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等,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中小银行传统业务受到挤压,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降本增效成为中小银行的必选项。

投还是不投?

转型转不转得起?

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3.面对自身业务模式、规模及场景有限的制约,无法通过拓宽场景取得业务协同效应

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较为狭窄和单一,没有能力建设有规模效益的应用场景。

具体而言,其制约体现在用户规模有限、业务范围有限、信息交互有限、场景输出有限,这些都是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

4. 机构人才缺乏,从而形成马太效应

快速的技术更新迭代造成了中小金融机构人才投入和培养的困境。

这意味着原有科技人员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落伍。

也正因为中小金融机构面对技术更新迭代快速的困难,不少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进退失据、被动应付的局面。

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难以跟上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长期以来把科技部门定位为后台支持保障部门,以致金融科技人才难招、难育、难留,这是非常现实和实际的困难。

对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五点建议

1. 对监管部门而言,要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标准,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基础设施平台

通过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标准,增强中小机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有效共享,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这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利用标准、规则、设施和平台并降低成本是非常有好处的。

2.对专业机构而言,要鼓励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低成本、效果好的解决方案

如何突破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瓶颈?

一方面,大型金融机构能够发挥作用,因为它们已经具备实力并且已经形成重要优势。

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其科技子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解决方案,需要建立合作机制、提供咨询服务、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数字化生态系统等,这样才有助于中小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目前,已有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具体业务。

另一方面,还需发挥金融科技公司的专业优势。

对于小型金融机构而言,其可以不发展自身的科技力量,而选择由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专门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这方面已有很多较好的案例,国际上也有这样的经验。

3.对中小金融机构群体而言,推动中小金融机构通过联盟与协作,抱团取暖

推动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联盟与协作的方式加速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数字化转型或金融科技发展相关联盟、提供共享技术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合作项目、举办数字化转型峰会,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这将有助于小型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能力和竞争力。

4.对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而言,突出中小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小微实体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目标,结合自身业务重点,进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转移

大型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往往是“全能型”,其金融科技运用需要适应、反映各项业务的需要,自动化水平也更全面、更系统。

但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讲,不能什么都要,以免最后什么都拿不到。

所以,中小金融机构一定要做好取舍。

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重点服务小微企业客户和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形成与大型机构的差异化竞争。

在产品、渠道、生态等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一定要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关键。

5.对地方政府而言,鼓励政府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出支持政策,例如人才激励计划

无论是在大湾区还是其他地区,中小金融机构都是整个金融体系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才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资源,需要通过推出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

目前,已有一些地区出台相关政策,更多鼓励人才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

当然,也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做好这方面工作。

最后,大湾区作为中国金融发展的高地,也是金融科技发展最快的地方,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完全能够在建设金融科技高地的同时,打造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大湾区样本。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