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她是“最美教师”孟秀霞!


山东理工大学:她是“最美教师”孟秀霞!
茫茫的夜色里划过流星的印记,坚定的脸庞上镌刻着岁月的斑驳。极目远眺,桃李满园。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孟秀霞在科研领域努力攀登,矢志奋斗,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迎着朝霞出发,踏着星光返回。邂逅科研,不忘初心“化工实验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工艺探索将产品生产出来,最终实现工业化应用。”讲起化工,孟秀霞滔滔不绝,眼神中满是炽热的光芒。回忆起自己与化工专业的初次相遇,孟秀霞感慨万分。最初,她对化工的概念很模糊,在进入天津大学的化工专业后,了解到化工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下被这门学科吸引。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她逐渐地认识到化工专业能够真正将科学研究的内容应用到日常,并且切实解决人们遇到的问题。“这或许就是化工的意义吧!”孟秀霞说道。
大学毕业后,孟秀霞进入到齐鲁石油化工炼油厂工作,在这里工作的时光让她受益匪浅。她主要负责氢生产和分离相关工作,日复一日的观察学习使她对工业制氢的生产过程了如指掌。“工作人员将反应物放到反应装置内,就可以直接得到我们所需的产品。”神奇玄妙的化学反应蕴含着深奥的化工原理和知识,这也让她对科研萌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段工作经历不仅促进了她科研事业的进步,也提供了化工厂的实践经验,为她来校执教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为了追寻更高的科研梦想,孟秀霞考取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期间,她依旧将科研放到第一位,日日和科研相伴。毕业后,她来到山理工化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无机膜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这里,孟秀霞做了大大小小的多项研究项目,但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反应-分离一体化设计”的实验,可大大简化化工生产工艺,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2010年,孟秀霞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为了制作出更便携的电池,孟秀霞将电池制成体积小重量轻的中空纤维,相较于普通电池储存着更多的能量。每次科研取得的优异成果,都激励着她继续在科研之旅中前行的信心。“虽然我们离工业应用比较远,但是我们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慢慢朝着那个方向推进。”
博士毕业后,孟秀霞回到山理工,并依然坚持着新型电池的研究方向。前行的路虽然满是荆棘,但有心中信念的支撑,再多苦难也都不值一提。领航科研,协作钻研时代赋予了科研工作者更多创新的舞台。科研的路,孟秀霞走了很久,但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每一次的成功与坎坷都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一步步探索、一个个成果、一次次获奖,是坚持和热爱促使着孟秀霞在科研领域不断进步。“如果前期准备不充分,后期的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关于科研,孟秀霞最看重的是前期的准备过程。她会告诉学生,一定要从阅读最基础的文献开始,积累并借鉴前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自己的思路并制定方案。与此同时,她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文献资料与自己的实验过程做对比,然后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并进行修订,通过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实验过程。
“如果没有团队的话,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取得优秀成果的。”孟秀霞所在的科研团队——无机膜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于1998年成立,她2004年加入。“在团队工作时,每一个课题的完成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令孟秀霞印象最深的是团队一起努力获得的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从奖项的申报到撰写过程,需要把团队之前做过的各种理论、科研的思路以及观点进行凝练。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全身心投入,共同分析汇总,最终凝练成了“陶瓷中空纤维膜机理与微结构调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性能、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结构控制、氧渗透机理与空分制纯氧”等四个方向。获奖时团队所有成员在开心之余更多的是满足感,来之不易的奖项是对团队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大家所付出努力的赞许。“教师对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孟秀霞注重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方面,孟秀霞更提倡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育人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她的信条,她会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鼓励他们去自行探索。科研的态度,是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的。科研无止境,探索不停步,要一直走下去才有惊喜,孟秀霞带领着对科研心怀热爱与憧憬的学子在科研的天空尽情翱翔。心系学子,诲人不倦“科学研究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遍布荆棘的路。做科研,一定要坚持。”孟秀霞的眼里镌刻着坚毅与执着,话语中饱含着希望与力量。实验室里,她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三尺讲台上,她是一位杏坛布道人。在日常生活中,她更像学生们的母亲,工作闲暇之余,孟秀霞会时常去实验室看看,与学生们聊聊天,耐心指导学生实验,为学生们解疑答惑。时代大跨步向前,伴随着互联网通讯的迅速发展,她也运用多种通讯工具与同学们随时保持联系。有时候同学对她的秒回感到诧异,对此,孟秀霞只是笑笑,“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当堂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拿到课下来解决。”
谈及学生工作,孟秀霞总是充满热情,伴随着晚风,思绪飘回过去。有一年,孟秀霞带了一个研究生作为她的科研助理。孟秀霞回忆起学生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是氧分离与膜反应器的构建。由于在这个过程中透氧膜材料都是氧化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氢气等还原气体的侵害,很容易发生热应力效应而折断。失败了几次之后,课题进展缓慢,学生有了很深的挫败感,“你先暂停两天,潜下心来去查一查文献,从文献中找找答案,再仔细琢磨琢磨实验过程,找到错误的原因。”孟秀霞耐心地鼓励他坚持下去。
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终于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何降低热应力?是否可以将反应的热冲击进行分散处理?正是这一看似简单的细微改变,却对整个项目的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是,学生改变实验方案,把整个中空纤维都均匀地涂覆催化剂,这样反应就会慢慢推进,让热应力慢慢释放。该学生的研究成果已在著名化工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这些成果也助力了他进入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科研路就是一条从幼稚走向成熟,由懵懂走向厚重的过程。”遥望天光,孟秀霞平和地扬起笑容,在桃李成荫的池畔守望每一个前程似锦的科研人、每一位积极向上不断探索的莘莘学子。
文案:侯子怡王葉孙凯峰
图片:受访者自供
美编:陶颖
编辑:孙霞
初审:闫凯心
审核:张枫雪
总审:王伟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