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党委书记姜锋:少些追星族 多些寻梦者
【MBAChina网讯】9月11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级全体本科新生齐聚在松江校区教育会堂,与校党委书记姜锋分享他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在题为《大学之道 语言之美》的课堂上,姜锋与1503名新同学一起追溯上外办学历史传统,畅谈大学使命担当,交流人生经验,他勉励新生成为“追梦者”和“圆梦人”。
学问起步于语言,不问无学,语言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载体和标志。
“校园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多语种气息,世界在上外相聚。”
当今世界不断在全球化中演变,语言也越来越成为个体生存与人类和平的依靠,无论何等学问、何种职业,抑或是何种使命,语言的关联度日益增强。语言即人生,上外的多语种+特色为同学们打开通向广阔天地的大门。
上课伊始,姜锋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期待与同学们共勉,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综合素质”,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追梦者和圆梦人。
大学离不开学问,学问之要在于问,何谓“大学”?姜锋从“University”开讲引出拉丁语词源 Universitas,揭示大学作为学术和师生共同体教学相长、探求真理的本质。他指出,大学的活力在于不断发展,在于不断超越和自我超越,他特别提醒刚刚踏入大学之门的同学们,要摒弃权威崇拜,勇于挑战,善于包容,平等交流。
语言是上外的本色,很多同学选择上外是出于对语言的热爱。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人,只因有了语言才成为人。
姜锋由此进一步向在场新生着重分享了他对于语言的思考。他指出,学问起步于语言,不问无学,语言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载体和标志。世界上大约有 7000 多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条件,是丰富世界文明和人类思想多样性和整体性的基础。
当今世界不断在全球化中演变,语言也越来越成为个体生存与人类和平的依靠,无论何等学问、何种职业,抑或是何种使命,语言的关联度日益增强。语言即人生,上外的多语种+特色为同学们打开通向广阔天地的大门。
上外目前正在着力推进“战略语言”建设,现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40种,不仅包括34种现代语言,还开设6种古典语言和人造语言课程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种选择。“校园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多语种气息,世界在上外相聚。”姜锋这么说。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我语言的局限就是我世界的局限。
姜锋还通过一组数据介绍说,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全球英语学习者的人数高达15亿,而中文却只有3000万。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理念,传播中国声音,扩大中文的影响力,为人类的智慧做出更大贡献,依然任重道远,是青年人的使命,是上外人的担当。
姜锋强调,如今的上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语院校,上外目前开设的专业有一半是非语言类专业,但不管同学们攻读哪个专业,语言能力是上外同学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其他学科,提升专业素养,形成不同领域和学科的专业能力,这不仅是上外学生有别于其他院校学生的优势竞争力,也是“我们的初心”。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大学,上外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显著的交叉性,不仅囊括语言、文学、翻译、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国别区域研究等五个基本领域,还与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有机融合。
红色基因,我们的使命
上外是“国家队”,上外学子应肩负起为民族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担当。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也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姜锋在讲述上外校史时指出,与新中国同龄,意味着上外的办学历史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他还通过抗美援朝时期上外学子奔赴战场,中国外交事务中的上外校友等事例,强调上外是“国家队”,上外学子应肩负起为民族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担当。
回顾学校办学近70年的历史,姜锋介绍了上外历史上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从单语种到多语种,二是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三是从多学科到“多语种+”。他还向新生们逐一解读学校的大学校训、办学使命、办学愿景、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使在场学生对上外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体认。
姜锋与新生们分享上外创校校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姜椿芳、百岁高龄的语法学家章振邦教授、驻外工作的上外青年校友徐湾等的故事,并特别引述姜椿芳校长反对名利主义、反对潮流主义和求真精神的话语,生动展现了上外人的形象。
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全球知识,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观点,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构建知识的载体,语言体现我们的价值,上外人正聚精会神建设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这是目标,是责任,是贡献。
“多语种+”是上外在新时代提出的办学战略,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改革,姜锋对此进行详细解读。他表示,在多语的环境中生活学习造就多语的能力,以多语的视角观察世界,培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志向,即以基于多语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前提,打破专业、学科壁垒,以人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自觉,以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促进国别、区域研究意识,以问题研究导向提升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精,成就“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
姜锋感慨到,目前我们所见的世界史和国别区域史大多由他人撰写,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观念差异和视角偏颇,一部欧洲人撰写的“地理大发现”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历史英雄,但对那些“被发现”的民族何尝不是灾难和遭受的罪过!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多地承担着全球的责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也不断融入全球的内容,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匮乏,我们对世界知识的贡献仍有限。语言是破解这个局限的关键一环,而上外的多语言优势,更有助于丰富研究的视角。
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全球知识,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观点,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构建知识的载体,语言体现我们的价值,上外人正聚精会神建设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这是目标,是责任,是贡献。
最后,姜锋寄语广大新生,无信不立、无学不能、无实不功,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多读(Reading),二是勤写(Writing),三是分享(Sharing),勉励在座新生少一些“追星族”,多一些“追梦者”。
【听课感言】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对校党委书记姜锋老师的一段话印象深刻,姜锋老师说,上海外国语大学不同于外边的教育机构,它可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还有它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就是我心目中大学的样子吧,我们不仅仅可以徜徉书海,我们还可以感受上外的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和上外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这就是我心目中大学的样子,我也会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配得上“上外人”的称呼!
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 仝琦
昨天参加了姜锋书记主讲的的开学第一课,我感触颇深。看到“报考上外的理由”,我陷入了沉思:我为什么来上外?也许单纯就是为了自己内心对语言的那份热爱,对多元文化和世界观的向往吧。姜书记作为德语前辈,引用姜椿芳校长的话语,激励我们多多阅读,要不为名利而是为真知真理而学习,这使我深受触动。作为大一新生,牢固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坚守不慕名利的初心、感受多彩生活之美是我的必修课。“愿我们能在后人的敬重中成长”,加油!
德语系2018级本科生 林卓然
昨天的开学第一课中,校党委书记姜锋老师带我们走进了上外的历史,深深触动了我。看着一张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裹挟着时光掠过屏幕,我不由得于内心深处发问:我,真的能够继承他们的衣钵吗?为了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上外人身上为国为家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未来的四年里,我会努力向姜书记等老师们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不辜负学校“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
英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 王初阳
(本文转载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