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首届“梦想杯” | 上外辩论队:我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辩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18-12-21 16:45 浏览量: 3736

编者按2018年10月2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校辩论队摘得首届“梦想杯” 上海市大学生辩论赛桂冠。四位辩手领奖照片短时间内在上外人的朋友圈刷屏,激起了一阵新的辩论热潮。时至今日,决赛已过一月有余,比赛夺冠的热度逐渐冷却,而上外辩手们的对辩论的热情和对胜利的追求仍在持续升温

梦之所往,迎难而上

“从来就没有好打的比赛,至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打。”

上外辩论队在梦想杯决赛中的对手是上师大,辩题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更应侧重创新之城还是人文之城”。作为反方,上外辩论队的立场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更应侧重人文之城”。

为了这一场所有参赛队员们公认为“梦想杯”赛程中最难打的一场比赛,他们准备了两个星期,查阅了大量数据资料,和辩论强队华政、华师大以及辩论队教练分别进行共三场模拟辩论

梦想杯颁奖现场

17级西方语系意大利语专业的宋雯欣是上外辩论队的一辩,也是决赛场上唯一一位从本科阶段才开始系统学习辩论的选手。她坦言道:“刚拿到决赛辩题时,心里其实特别没底。当时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这样一个全球资本流通迅速、技术交流频繁、人才重视程度极高的大环境下,城市建设肯定是要更侧重创新的。”带着这样的隐忧,她在备赛时仔细翻阅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这份长达175页的官方城市建设指导报告,推敲其中的一字一句,深入体会笔者的言下之意与言外之意。之后,对于这个持方,她终于多了一分新的理解,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区诠释“人文之城”的优势。

同时,由于“人文”这个持方很难像“创新”一样找到大量数据进行强有力的论证与支撑,选手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在情怀的催化之下,使评委和听众相信'人文'的重要价值,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抛弃它,都不能忘了本。”——这也成为了他们在决赛现场上需要全力以赴去感染评委和听众的目标。

在宋雯欣看来,打辩论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最初拿到辩题时产生的想法与对辩题进行深入解析后的认识相去甚远,分配正反方时站在社会风向的反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繁杂的数据库中反复翻阅查找与论点切合的数据却常常很难正中要害,偶尔还会在一场模拟辩论之后推翻自己的某个甚至全部论点、一切推倒重建......每一场比赛的准备都需要消耗辩手们大量的精力,“因为从来就没有好打的比赛,至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打。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原来辩论就是我们真正喜欢的东西。”

现任校辩论队队长、2016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朱衣宣曾在朋友圈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回到打辩论的最初,你字想对自己说点什么?”他的答案是:“别打。别打。别打。

朱衣宣在“梦想杯”决赛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提及这个问题时,被队员们戏称为“朱叔叔”的他一边不自觉流露出些许笑意,一边解释道:“因为刚开始对辩论的感情还没有那么深,如果你说要我放下,我就放下了。但是懂了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你跟我说别打了,我就放不下了。我觉得我一直努力地把辩论当成我的兴趣爱好,但是它就像是病毒一样,会瞬间扩散,然后慢慢吃掉我其他所有的兴趣爱好,最终成为我唯一的兴趣爱好。

从高一开始打辩论、2017级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邵泽亮也有同样的感觉:“说实话。辩论这个东西如果你真的要去计算它的产出比和收益比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很亏的事情,因为你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但却可能还会被莫名其妙地判输。”

在辩论队队员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种种似乎都与辩论有关,一切都经由辩论相互关联起来,组成了各自交叉重叠的生活。尽管很多时候他们也会纠结、会困惑、会犹疑不定,但在仔细思考过后,面对投入产出比“很亏”的辩论,他们的答案还依然是:“原来辩论就是我们真正喜欢的东西

在他们心中,辩论或是容纳自己胜负心的容器,给了平日里极强的求胜欲一个出口,得以让日常生活中的自己更加平和地去迎接与感受一切或好或坏的结果;或是一场纯粹的逻辑思维竞技游戏,将一场具有表演性质的思维对话以一种比赛的形式呈现出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又或是一个舞台,是能够让当时那个不够自信的自己登场展示、建立自信的包容之所。

总之,“辩论是我的另一种生活”。

成长于斯,相伴共进

“在班级概念被淡化的大学生活里,我找不到第二个能有如此凝聚力的地方。”

被问及“上外辩这个平台对你个人的提升有什么样的作用?”时,朱衣宣纠正道:“我觉得我不太会把上外辩称作一个平台,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群伙伴,或者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或者说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在他眼中,上外辩是一个充满自由与空间的组织,面对种种创新与尝试,大家永远怀有开放与包容的态度。也正因此,上外辩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兴旺如此。

但开放与包容并不意味着比赛时的“佛系”。在准备比赛之时,队员们往往都有着“激流勇进、不进则退”的强烈责任感。每一个人都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个人、为团队赢得更多比赛的机会。

深夜模辩,22:50,归

准备比赛时,磨练的也绝对不是仅仅上场的四位选手。上外辩论团队分工明确、齐心协力:查数据、筹备数据库,多视角、多方思考、不断模辩……在这个过程中中,深夜讨论打模辩是常有的事。可是队员们也都乐在其中,“我们总是在打完模拟辩论之后,一大堆人踩着门禁在黑夜里合影,每次小伙伴到齐了都会拍一张照片。”“虽然照片很糊,虽然每次刚到宿舍澡都没洗灯就灭了,虽然是真的很累,”邵泽亮顿了一下,“但我们也是真的很开心

胜负之间,步履不停

“其实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在过着经常打比赛的日子,生活总是离不开辩论。”

“这次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上外带回来一个冠军。”这是朱衣宣在拍摄“梦想杯”校园宣传片时的寄语。虽然在赛前说出这样的话,但在最终拿到这个冠军之前,大家心里都是没底的。在回答夺冠系列采访里的传统问题“有想过真的能夺冠吗?”时,队员们纷纷摇摇头,“其实没想过”,他们如是说。

正如马来西亚辩手颜如晶提到过的:“比赛就是要赢,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胜利”二字在朱衣宣心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他看来,在辩论能力的培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赢”的概念。“在我们上外辩论队,我们出去就是要赢比赛的。赢比赛是很正常的,输比赛是需要检讨、反思的,尤其是输给一些从实力上看不如我们的学校。我们就是一支强队,要拿出强队的态度不能因为赢了一个小比赛就沾沾自喜,也不能输给了对手后就觉得对方实力太强,我们输掉也没什么。”在面对辩论队队员时,朱衣宣也常常这样要求与激励他们。

但其实,队员们心里对于辩论的输赢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上场的辩手,想赢很正常,但是如果输了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2017级德语系德语专业的吴嘉诚说。因为辩论的输赢是由评委们投票决定的,而参赛者和旁观者,这两个角色所看到的赛场注定是不一样的。“作为辩手,你无法去想象评委眼中的这场比赛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你准备了这场比赛,身在其中,即便你同时以尽量客观的评判角度去看对手的表现,也很可能与场下评委的看法不一样。把自己该打的东西打出来,即使输了,也没有什么好去抱怨去遗憾的,继续打好下一场就好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输”都能抱着这样的想法一笔带过。“当确实有一场输得很惨,并且的确存在问题时,也还是需要进行深入反思的。”宋雯欣补充道。

辩论队员们为队长“朱叔叔庆生

真实的感受到奖杯沉甸甸的重量时,四个人都满心欢喜,“是身心舒畅的感觉”。当看到自己夺冠领奖的截图和宣布上外辩论队夺冠的推送在上外朋友圈刷屏时,他们说“终于等到这一天,让大家知道了上外辩。”虽然离朱叔叔的梦想——“让全上海的辩手都知道朱衣宣是个男生”——还有一点距离,但是他们正在稳步向前进着。

如今,比赛结束一个多月了,当小编再次回访他们时,他们这样说:“夺冠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出去打外赛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其他学校对于上外的重视,朱衣宣曾说,他在上外的目标就是希望让其他的大学在辩论赛中遇到上外的时候觉得棘手,我觉得现在大家做到了。”

“除此之外,其实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在过着经常打比赛的日子,生活总是离不开辩论。”

采访 | 刘婧萱 陈婷

文案 | 曾烨莉 刘婧萱 陈婷

编辑 | 刘婧萱

责任编辑 |王宇歆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服务号:SISUers/ 订阅号:sisu1949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