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讲座、活动早知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1899-11-30 00:00 浏览量: 3006

MBAChina网讯】上外“西索文景”校园活动发布平台已正式上线。每周讲座、活动预告均整理自“西索文景”平台。

5月13日 (周一) 欧亚研究前沿论坛

【主讲】 殷之光

【时间】14:50-16:20

【地点】松江校区行政楼127教室

【主办】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欧亚班

殷之光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中国中心主任、人文学院副教授,欧亚班访问教授。

5月12日 -6月17日 欧亚研究前沿论坛

【主讲】 刘琪

【时间】 5月12日-6月17日

【地点】松江校区行政楼123教室

【主办】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欧亚班

【日程安排】

05月12日 09:30 - 09:30:政治人类学经典案例分析:权利、秩序与文化

05月13日 10:00 - 11:30:无国家的社会:《努尔人》

05月20日 10:00 - 11:30:卡里斯玛支配及权力的象征

06月03日 10:00 - 11:30:剧场国家:《尼加拉》

06月10日 10:00 - 11:30: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

06月17日 10:00 - 11:30: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

刘琪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5月14日 (周二) 欧亚研究前沿论坛

【主讲】 李凤林

【时间】18:30-20:00

【地点】松江校区行政楼129教室

【主办】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欧亚班

李凤林 中国前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大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5月14日 (周二)

【主讲】 赵秋艳

【时间】 12:15-13:45

【地点】 松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一楼学生处会议室

【主办】 教师发展中心, 人事处, 党委教师工作部

【内容提要】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教师职业发展,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各级各类公派出国研修项目,提前做好研修准备,主讲人将作“教师公派出国研修项目”的政策宣讲,就如何选择适合的海外研修项目、研修前期准备、提升研修成效及归国后研修成果分享等一系列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讲解,并与各位老师进行现场交流互动。

赵秋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曾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乌克兰访学,2005年7月至8月学校公派赴加拿大短期研修。先后从事并分管教师出国派遣工作十余年,熟谙学校出国(境)派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及时把握最*策,为教师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等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服务和申报指导。

5月15日 (周三) 欧亚研究前沿论坛

【主讲】 李凤林

【时间】18:30-20:00

【地点】松江校区行政楼129教室

【主办】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欧亚班

李凤林 中国前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大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5月15日 (周三)

【主讲】Mohsen Shariatinia

【时间】14:00-15:30

【地点】虹口校区6号楼

【主办】 中东研究所

【语言】 英语

Mohsen Shariatinia 2010年毕业于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学,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伊朗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伊朗-中国关系。2010年至2016年在德黑兰战略研究中心外交政策部就职,任亚洲研究组主任。2014年至今在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地区研究所任职。

5月16日 (周四)

【主讲】 David Johnson

【时间】 14:00 - 16:00

【地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6

【主办】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研究院

【内容提要】 This presentation explores how language policy interacts with 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learning in multilingual contexts. Our world is increasingly connected and increased mobility of multilingual people has led to increased, and new kinds, of language contact. Yet, because of globalization–and the prominence of a handful of languages (especially English)–linguistic diversity is declining and languages are dying. In this presentation I explain how language policies have both promoted and prohibited minority language maintenance. I argue that multilingual education helps provide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for minority language speakers, which is beneficial both for the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这场讲座将探讨语言政策如何影响多语环境中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传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语种人群的流动越来越多,导致语言接触和新的语言类型的增加。然而,由于全球化—以及少数语言(尤其是英语)的突出—语言多样性正在减少,语言正在消失。在本次讲座中,Johnson教授将解释语言政策如何促进或阻碍少数民族的语言传承。教授提出,多语教育有助于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这对个人和社会都将是有益的。

David Johnson 美国爱荷华大学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语言学博士,曾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和哥斯达黎加大学任教。研究方向有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话语分析等,在《应用语言学》《TESOL季刊》《语言政策》《批判话语学》《语言社会学国际期刊》等SSCI国际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专著Language Policy(2013,Palgrave Macmillan)已在2016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翻译出版,是一本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领域的综合性权威著作。

5月16日 (周四)

【主讲】 董铁柱

【时间】 18:10 - 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154-1155教室

【主办】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到国外学习中国哲学?西方汉学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和建国以来国内的中国哲学研究有何不同?在今天我们——作为学者或是普通人——又可以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和方法论的梳理,我们试图寻找一个理解中国哲学的新角度,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新角度恰恰是对传统的回归。

董铁柱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获哲学博士。毕业后曾执教于美国Wofford College外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著有《孔子与朽木——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

5月17日 (周五)外国文化与外语技能系列讲座

【主讲】 高少萍

【时间】 13:30-15: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211室

【主办】法学院

【语言】汉语, 俄语 Pусский

高少萍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俄语语言文学博士。199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俄语专业,1998年、2011年在上外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课题为话语伦理学与翻译等。2000年-2001年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普访学者)。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辞书研究》《俄罗斯文艺》《中国俄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译文。参与完成九卷本“世界文学史”“俄罗斯教育纲领”“俄罗斯教育法”“俄罗斯之旅——地理”等近百万字翻译。承担上外俄语专业精读教学,兼任法学院多语种法律硕士俄语指导教师。曾获得“上外十佳教师”“上外三八红旗手”“上外首届教学大赛一等奖”等称号。

5月17日 (周五)

【主讲】 郭树勇,刘中民

【时间】14:00 - 15:30

【地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6

【主办】 科研处

【内容提要】 本次学术讲座为我校科研处主办的“核心期刊论文写作辅导系列讲座”的第一场,重点聚焦政治学方向。我校CSSCI来源期刊的主编将系统讲解期刊的主要研究方向、栏目设置、热点选题以及审稿要求,并通过现场互动,答疑解惑,帮助我校教师、科研人员尽快提高选题规划能力,准确掌握写作规范,有效提升论文撰写质量和投稿成功率。在高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提升科研水平的背景下,科学研究和核心期刊发文日益成为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必修课”,也是“攻坚课”。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当前,我校正在全力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加快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并将“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视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相信本系列讲座一定能够给予我校教师、科研人员宝贵启示,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学界动态,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产出更多具有更高学术含金量、社会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成果。

郭树勇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观察》主编。

刘中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主编。

5月18日 (周六)

【主讲】 初庆东

【时间】 18:00-21: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3号

【主办】 英国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社会转型是多维度、多结构的整体变革,而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无疑是社会转型的两个重要组件。作为制度的治安法官是英国政治制度中最独具特色的部分,而作为社会群体的治安法官是地方政府的主体和地方社会的中坚力量,故而治安法官成为观察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窗口。16、17世纪是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也是英国民族国家建构的时代。英国在这一时期深受犯罪、贫困、流民、酗酒、私生子、饥馑与瘟疫等社会问题的困扰。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英国试图建立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但限于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比较薄弱,这就使得英国必须依赖社会各阶层的合作,通过和平渐进地改良,实现社会转型。治安法官作为国家的“官僚”,不领取薪俸;作为地方社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通常生于地方而死于斯。治安法官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之间,举足轻重,关涉重大。

参考书目:

1. Margaret Gay Davies,

2. Anthony Fletcher,

3. J. H. Gleason,

4. Steve Hindle,

5. 刘显娅:《英国治安法官制度研究:历史、价值与制度安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初庆东 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专长是近代英国社会史、史学史。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已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编辑:

(本文转载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