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70周年校庆 | 讲出上外人的风采与自豪,语言博物馆、校史馆志愿讲解员准备好了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19-11-26 16:45 浏览量: 2402

MBA中国网讯】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博物馆、校史馆志愿讲解员进行了模拟演练。

经过此前几轮培训,志愿讲解员们对上外语言博物馆与校史馆的设立初衷、馆内设置与相关知识资料有了深入的了解,如何在提供专业讲解的基础上,融入个人风格,引领来宾真正进入语言与校史的世界,成为了两馆讲解工作的重点之一。

试讲中,志愿讲解员们逐一上台。稳健的台风,生动的实例,专业的介绍,讲解员们表达流畅,讲解形式多样,将自己的专业背景和个人风格融合进了试讲中,获得了台下老师同学的一致赞赏。

把握个人风格——志愿讲解“新可能性”

语言博物馆和校史馆的相关培训资料有厚厚两沓,志愿讲解员们出色的试讲背后的是他们对于两馆资料的扎实研究与对个人讲解风格的精心琢磨。

谈到自己如何去准备语言博物馆志愿者讲解,日语专业的杨少婕同学表示:“我试讲时以老师讲的示例为主,也结合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保证权威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既做到了准确,又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杨少婕和她的室友都报名了语言博物馆,结对练习也是他们在准备过程中的一大窍门,她介绍说,扮演彼此的听众进行演练,有利于发现讲解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也能缓解紧张情绪。

大一的志愿讲解员刘立荣也分享了自己如何把握自己的讲解风格——“我会阅读熟悉语博馆的讲稿、材料,争取去实地熟悉语博馆的构造、展品,提前进行演练,找出自己的不足。讲解中,我会讲述生动的语言小故事,带参观者近距离体验可操作性的展品,尽可能发挥我摄影的专长来融入自己的风格。”

志愿讲解员在准备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乐趣和惊喜。德语系的江雨墨说,“我在准备的教材上看到了人造语言相关的资料,举的例子中有托尔金中土世界的昆雅语。我本来就是中土粉,之前甚至学过一点昆雅语,在准备讲解的时候看到了兴趣相关的内容(因为这个真的很少见),所以非常开心。”杨少婕也提起之前在培训中老师所讲到的德国解剖学家布鲁德曼关于大脑语言分区的划分,以及语言交流过程的相关内容,“这一部分很有意思,让我对日常生活中语言交流有了新的认识,并启发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这个普通却神奇的过程。”

不惧挑战——多语种试讲与情景融入

在试讲中,不少志愿讲解员采取了全英文讲解的模式;采取中文试讲的讲解员,也融合了本身专业背景,将德语、法语、日语、韩语等非通用语种以及非语言类专业的相关知识运用其中,使得统一的试讲资料具备了上外的多语种特色,赋予了材料上“死”的文字新的生命力。

校史馆志愿讲解员潘晓丽同学在试讲中采取的是全英文讲解。她认为,除了语言上的挑战,挑战更来源于对大量的资料的熟悉与讲解状态的调节。“前期要阅读大量的校史资料,在反复记忆的基础上梳理出大致脉络,再穿插进没有在资料上呈现出的小故事或小细节,这是一件比较费时的工作。此外,真正进入一个讲解员的状态,注意语音语调、将上外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另一大挑战。”她坦言一开始会认为这项工作相当繁琐,耗费大量时间与经历,但在准备过程中,她也渐渐发现了其中的乐趣,收获到了挑战困难后的成就感。

语言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杨少婕认为参与志愿讲解员的工作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本专业,“我自己学习的是日语专业,但语言博物馆的展出内容不是针对某一门特定的语言,它展示了很多关于语言发展的前因后果和应用规律。在掌握了一些语言学普适的原则后再学习自己的专业,这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以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一种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感觉。”

翻译专业的刘立荣有同样的感受,“在培训中,我对于语言,乃至翻译——我的专业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完整的知识储备。这不仅对我未来的学习有所助益,也让我对语言这门‘艺术’更加热爱。”

12月8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博物馆与校史馆

走进上外的七十年历史,走进语言的世界!

编辑:采正东

(本文转载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