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第一课 | 党委书记姜锋:时代新人,志在四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1-09-18 16:53 浏览量: 1838

9月17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级1500余名本科新生共同聆听开学第一课。这堂课的主讲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今年是他第四年为新生带来大学成长课。“扎根中国,世界眼光,全球话语”,适逢建党百年,姜锋与新生一起,分享了“我们上外人”的故事,回顾了“我们的大学”以及百年党史与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我的大学’”该如何度过,明确了新时代上外青年的使命担当。

上外人:时代新人,志在四方

上外人可以是柔和细腻的,

也可以是充满‘血性’的

为准备新生入学第一课,姜锋特别“连线”了三位在各地的“上外人”:远在巴基斯坦进行田野调查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师汪段泳、新进入职外交部的2020届德语专业毕业生张希、在北大深造的2021届印地语专业毕业生陈安澜。现场分享了三位上外人的上外故事、学习研究经历,并带来了他们对21级新生的祝福和寄语。汪段泳老师投身田野调查十余年,砥砺问学、坚毅研究,以个体努力探索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毕业生张希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中拓展视野、增强定力,以语为翼、逐梦外交,发出上外青年的光与热;陈安澜在多元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游历求索、沉淀积累,打磨学术水平,扎根区域研究。姜锋总结道,他们都是新时代的上外人,志在四方,步履不歇,希望所有的上外同学能像他们一样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既有细腻的情感,又有刚毅的“血性”。

建校以来,上外在外事外交、语言翻译、语言教育等领域人才辈出、大师涌现,他们立足本职、默默奉献。首批“七一勋章”获得者刘贵今大使,深耕非洲,为传承中非友谊、深化中非合作、促进中非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年逾七旬仍为中非合作发挥余热,是令我们无比尊敬的“外交英雄”;“学术大师”方重,提出了颇具"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研究理念,最早将陶渊明的诗文翻译成英文,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乔叟研究专家、翻译家,为中外人文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年轻一代上外人,为讲述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不懈努力。

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向何处去

语言即世界,语言即人生

姜锋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语言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前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决定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在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决定人类的生存。人工智能时代对语言的精准描述与精确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语教育的百年历程。建党百年史与中国外语教育历史休戚相关,中国外语教育扎根中国大地、放眼世界,实现民族复兴、世界大同。一方面,学习、接受和传播共产主义,外语教育作出过历史的贡献;一路走来,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百年风雨,初心不忘,外语教育不离其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兴办和发展外语教育,培养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需要的人才,通过外语教育开展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

新时代,上外作为“国家队”,肩负使命,坚守初心,用语言诠释世界,用语言成就未来,“Interpret the World, Translate the Future”,姜锋和同学们分享说,Interpret和Translate不仅仅是翻译,更是诠释,诠释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同学们要积极发挥中外交流的桥梁作用,用中国话语介绍世界,用全球话语说明中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上外”力量。新时代的上外人才应当做到“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不会外语对不了话,只会外语对不好话”,姜锋强调,不仅要学好语言,还要通晓语言背后的国家和文化,提升某一领域的专精。希望同学们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判断能力,在世界眼光下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夯实语言能力、学科和专业能力,创新语言系统研究,构建国别区域知识;提升话语能力,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的传播听得懂、说得清、沟通得了。

▌我的大学:心知所往,积微成著

伟大的品格更加体现在细节上

作为师长、作为学长,姜锋向新同学致以大学生活起航的祝福和嘱托:

希望同学们具备“独立意识”,不要让父母代替自己的成长。大学是新起点,是人生的新阶段,是成长的新机遇,“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要去体验探索的过程”,“大学的路是由同学们自己去独立塑造的”,同学们应当学会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问题,认真规划学业和生涯,踏实做好点滴小事。

希望同学们具备“读写意识”,不要让手机束缚自己的思想。“我们希望大家朝气蓬勃理想远大,更希望能有扎实的知识和能力来支撑起大家的梦想”,从《致林克》讲起,姜锋现场分享了周昌宗的《西方现代语言哲学》,勉励同学们制定读书计划,认认真真阅读经典,在无尽的书海中畅游,在人文的潮涌中思索。除了“读”还要“写”,“写作”是思考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是美的创造,是同理心和同情心的感悟。

希望同学们具备“品质意识”,不要让浮华限制自己的格局。提升审美品位和格调,要美在仪容仪态端庄大方,美在言行举止合乎礼仪,美在保护环境守护生态,美在严于律己文明修身。网络时代信息繁杂,面对诸多噪音更要守住初心、理性判断,姜锋例举了《民法典》对“人格权”的规约和保护,希望同学们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到来后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叮嘱同学们崇尚法治精神,遵守网络道德,既要依法维权,保护自身信息安全,又要宽和包容,尊重他人隐私权益,此外更要增强与不实信息交锋的实力和底气。

课堂尾声,姜锋再次欢迎所有2021级新生的到来,感谢同学们为上外注入活力、带来朝气,祝福大家在未来的四年学有所得、行有所成,期待大家能应家国之呼唤,发时代之先声。

提问环节,姜锋与同学们就如何发挥专业所长、贡献青年智慧,如何涵养身心、锚定目标、成就未来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分会场

新生笔记

向上滑动阅览新生笔记

看到刘贵今大使胸前的七一勋章,我明白了姜锋老师所讲的“语言”之意义在何处:“语言”是上外人最深厚的基本功,用语言向世界介绍泱泱华夏,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可爱的中国,美丽的中国,是上外人的使命所在。作为一名新上外人,我会在未来努力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不让浮华限制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文化交流传播者。

2021级英语专业本科新生 牟家慧

会有很多个9月17日,但我永远不会忘记2021年的这一天,开学第一课有生动的故事、真切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和谆谆的教导。故事中我看到了汪段泳老师如何开展田野调查,如何在遥远混乱的局面里,以执着求真的精神,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何尝不是对传媒人的最好激励——是讲述者,更是影响力。未来,我将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在国际传播中让中国故事更加响亮。

2021级新闻传播学类本科新生 陆之奕

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不因浮华限制格局,不让手机束缚视野”让我深有感触,课后我写下给自己的诺言:“遍览名著,格物致知,以青春之我,怀蓬勃之志,执理想为笔,担责任在肩!”

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新生 朱雪慧

姜锋老师说:“我们要培养‘多语种+’人才,这源于这个时代和国家对青年人的要求。”课堂上提到的陈安澜学姐是我同专业的学姐,她对南亚文化的热爱、对学术的追求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开始思考日后学习的目标、意义和计划。今天,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我想首先应当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意识”的人,一个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人,这是我们为国家进步而努力的开始。

2021级印地语专业本科新生 陶泓妤

开学第一课我知道了很多上外优秀的老师同学和校友的故事,他们告诉我,要不断探索、选择,才能实现沉淀和开拓。姜老师的第一课让我明确了大学生活的目标,有了奋发学习的动力,我会读更多的好书,学习精准的语言,练习写作,练习表达,用更好更美的语言表达我的感情,讲述我们中国的故事。

2021级少数民族预科班新生 阿丽亚·哈力比亚提

来源丨党委宣传部图片丨ITC各院系编辑丨伍雨薇 徐瑞雪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http://global.shisu.edu.cn©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SISUers/ 订阅号:sisu1949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