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短音频 | 海上先声•礼赞上海社科大师:上外方重教授
●●●●●
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
联合制作的
大型人物传记类系列短音频
《海上先声·第六季》
近日在FM89.9长三角之声推出
第一集为上外方重教授专题
【播音文稿】
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中国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礼赞上海社科大师——海上先声!海上先声今天播出:方重——我的毕生只做了教学、翻译两件事。
方重(1902年至1991年),英国文学专家、翻译家。
1919年5月4日,愤怒的学生冲进卖国贼的家,清华学子方重就在队伍之中。他晚年回忆道“是五四运动造就了我方重,爱国主义精神是我赖以生存的精神曲线。”
1923年,方重远赴美国求学,研究英国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愿望:把中华文化精华传播海外,以振国威;把西方科学文化精华吸收进来,以振民风。
学成归国后,方重在武汉大学等校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的同时,并未放弃中国古典名作的译介工作。1944年,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教授邀请方重赴英国讲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为翻译家,方重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精通中古英语的人,也因此率先将英国诗人乔叟的作品译成中文。讲学英国期间,他深感我国古代诗歌英译本多有不确切之处,回国后旋即着手翻译陶渊明诗作,意在为世人生动展示一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的“高风亮节”。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看来:方重的翻译,既是达至化境的文学翻译,也是与作者惺惺相惜的心灵翻译。
对待翻译的严谨态度、广博视野,同样反映在教学上。早在武汉大学时,方重就以“要求严格”而出名,培养了叶君健、章振邦等一批杰出人才。他辗转任教多所高校,1956年开始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
他始终坚持“博雅之士、通才教育”的培养理念,主张外语专业应注重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转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他在上外任教34年,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时光荏苒,方重已成为上外的一个精神符号,引导着后来的学子见贤思齐、发扬蹈厉。
本节目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
“
以优异的学术成果报效祖国
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
著名学者方重先生便是如此
他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创新
几十年来
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时值重阳佳节,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乔叟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比较文学学者、上外英语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方重先生(1902-1991)的119周年诞辰。
大师档案
方重(1902—1991),字芦浪,文学家、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比较文学家。江苏常州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并获学士及硕士学位。1927年归国,参与筹建武汉大学,任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1944年,赴英国讲学并任英国三一学院客座教授。1947年回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56年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曾任英语系主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等,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上海外文学会会长等,译有《乔叟文集》《坎特伯雷故事集》《陶渊明诗文选译》等,著有《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中国》《英国诗文研究集》。
大师经历
唯一的动力是爱国主义
1919年5月4日,愤怒的学生冲进了“卖国贼”的家,方重便在队伍之中,“当时我只是凭着凡有志热血男儿都有的爱国热情参加了这次运动,没想到,从此奠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方重(第二排右一)在清华时期与同学们高唱爱国歌曲
方重常常问自己:“你为祖国的繁荣、民众的进步做了些什么?”用文学作匕首、作投枪,不能让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宝埋没在尘埃之中。开启民智,方能救国。方重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987年,85岁高龄的方重写道: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成为教授之后,唯一的动力是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造就了我方重,爱国主义精神是我赖以生存的精神曲线。
1923年,方重远赴美国求学,研究英国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愿望:把中华文化精华传播海外,以振国威;把西方科学文化精华吸收进来,以振民风。
1986年,方重详细回忆了他颇为传奇的求学岁月,作成《求学年代漫笔》一文。
学成归国后,方重在武汉大学等校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的同时,并未放弃中国古典名作的译介工作。1944年,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教授邀请方重赴英国讲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1932年方重先生在武汉大学
贴着人物译
作为翻译家,方重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精通中古英语的人,也因此率先将英国诗人乔叟的作品译成中文。
着手翻译乔叟作品前,方重已潜心研究乔叟十余年。1943年,他译著的《乔叟故事集》出版了。此书后经多次整理、修订、补充而成两卷本《乔叟文集》,于1962年出版,而后再版。1977年,乔叟专家、美国学者罗明斯基访问中国,还专程拜访了年逾七旬的方重,交流研究乔叟的心得。
《乔叟文集》
讲学英国期间,他发现我国古代诗歌英译本多有不确切之处,深感这类汉译英工作之重要不亚于英译汉,回国后旋即着手翻译陶渊明诗作,为中英文化交流作些努力,意在为世人生动展示一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的“高风亮节”。
他认为,只有了解作者,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作品。“只有在对作者的思想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的作品比较才可能深刻而有分量。”
方重先生参阅的《陶渊明集》上布满了笔记和标注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看来:方重的翻译,既是达至化境的文学翻译,也是与作者惺惺相惜的心灵翻译。作为翻译家,他真正做到了“贴着人物译”。
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学为所用
对待翻译的严谨态度、广博视野,同样反映在教学上。早在武汉大学时,方重就以“要求严格”而出名,培养了叶君健、章振邦等一批杰出人才。他辗转任教多所高校,1956年开始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
方重先生在上外
1986年,方重受命成为上外第一位博士生导师。这一年,他已是84岁高龄的长者。他始终坚持“博雅之士、通才教育”的培养理念,主张外语专业应注重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转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他认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学为所用”才是人才培养的合理途径,教育要着眼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1990年夏,耄耋之年的方重作诗一首:“八旬半盲方重老,山光水色梦中绕。喜闻桃李满园开,尤怜落英墙外飘。”字里行间诉说着他对于祖国深深的眷念,对于毕生事业真真的热爱,对于海外未归学子切切的牵挂。
他在上外任教34年,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时光荏苒,方重已成为上外的一个精神符号,引导着后来的学子见贤思齐、发扬蹈厉。
方重教授执教60周年纪念会上与家人合影
来源|文汇报 上海社联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王年华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http://global.shisu.edu.cn©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SISUers/ 订阅号:sisu1949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