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 | 《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研究》国际期刊在上外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1-10-22 18:08 浏览量: 2202

10月22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学术论坛暨国际期刊发布仪式在虹口校区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多所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领导、跨文化研究中心师生及校友代表汇聚一堂,以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的形式,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跨文化研究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之道,并一同见证了《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研究》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Interactions Research)的诞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致开幕辞。他代表校党委对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充分肯定了中心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心体现出的合作协同与团队精神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表率。

他指出,观点清晰的交锋和温文尔雅的交流都是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交际的方式,交锋也是交流的一种形式。我们在理解世界的同时,也要让世界理解我们。如何对待中国与世界在表达方式上的相互适应,如何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也应该成为跨文化交际学未来新的课题。他期待跨文化研究中心继续立足中国,守正创新,拓宽视野,胸怀天下,关注更多全球普遍性问题。

期刊主编、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前会长、跨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力行教授对期刊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他指出,该期刊作为研究中心又一项重要的学术产品,以国内及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互动交流为研究对象,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重点推介前沿课题、理论与方法论,是中国跨文化研究走向国际、影响世界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该期刊的宗旨,是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致辞祝贺中心推出国际期刊,表示该期刊聚焦多元文化交流,重视本土化理论建构,鼓励跨学科合作,期待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合作,共同将国际期刊打造成引领跨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红玲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姜锋、王有勇与中心负责人一同按下了《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研究》国际期刊启动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评估组组长、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孟建教授就建构我国国际传播新体系中,如何在跨文化分层,即在跨国界(跨区界)、跨整体(跨意识形态) 、跨语言的“三跨”中,超越跨文化传播误区,实现精准传播,进行了理论阐释并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谈到国际传播的生态矩阵,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发展,根据跨文化的三重英文涵义差异,指出transcultural与cross-cultural;intercultural思想史视角下的区别,认为cross-cultural和intercultural二词都在强化差异与比较的同时附和了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政治,而transcultural则可以起到去边界的作用,期冀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视野下推进跨文化传播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吴瑛教授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国内外背景切入,谈到中国文化全球传播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文化理念、文化产业、文化融合层面上,同周边进行多元文化交流,不仅限于政府和主流媒体,拓宽传媒渠道,加强二次传播、三次传播,对内促进文化繁荣,对外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最后,张红玲教授着眼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历程,跨文化研究四个研究视角,以及上外跨文化研究的五个重点课题等三个方面,阐述跨文化研究如何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顾力行主任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就“精准化国际传播”和“多元化人文交流”两个主题分别进行发言。

论坛上半场由卓越学院副院长邓惟佳教授主持。发言的题目有: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的“国际传播的三种叙事实践:全球叙事、跨文化叙事、融文化叙事”、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相德宝研究员的“基于文明圈层和道德基础的精准国际传播研究”;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的“‘一带一路’新实践与中国形象的精准化传播”;全球传播与地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玲宁教授的 “实现精准化国际传播需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汤蓓副研究员的“国际卫生合作中的话语主题变奏与国际传播”;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胡春春副教授的“文化能力作为核心能力—论欧洲语境下的中国话语”。这些议题围绕着分层传播、话语叙事等传播实践展开,从宏观视角探讨国际传播如何实现精准化诉求,从而有效促进国家形象传播,加强中国话语建设。

论坛下半场由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迟若冰副研究员主持。发言的题目有:中东研究所丁俊教授的“以文明交往互鉴引领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王广大教授的“以共同体为方法论,讲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故事”;跨文化研究中心张晓佳副研究员的“疫情后在沪外国专家日常生活中的能动性:‘悬浮’与‘扎根’之间”;西南财经大学邓一恒教授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跨文化研究的阵地”;语料库研究院耿强研究员的“翻译隐喻与富语境文化沟通”;新闻传播学院王庆福副教授的“基于对话理论的纪录片中国话语建构”。这些议题结合具体研究案例,探讨跨文化研究视角下的跨学科合作如何提升中外人文交流实践。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前校长胡正荣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加拿大皇后大学心理学荣休教授、加拿大皇家学院荣誉会员、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IACCP)前主席John Berry,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荷兰莱顿大学批判遗产研究荣誉教授Michael Herzfeld,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荣休教授胡文仲,哈尔滨工业大学荣休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学会(IAICS)前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CAFIC)前会长贾玉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休教授关世杰,夏威夷大学管理、文化与社区心理学系教授Dharm Bhawuk,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教授施旭,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协会(IACCP)前会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AASP)前会长、香港科技大学管理系客座教授Michael Bond,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IAIR)会长、日本庆应大学教授Adam Komisarof,意大利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IDR Institute)创始人、美国波特兰跨文化研究中心(ICI)联合创始人/主任、波特兰州立大学跨文化交际学教授Milton Bennett,德国洪堡大学教育学院教授Juergen Henze, 美国国际教育管理协会执行主任Darla Deardorff等国内外跨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发来贺信贺电,对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15周年庆典及《跨文化交际与传播》国际期刊发布表示衷心的祝贺。

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15年来,研究中心秉承“发展学科,旨在育人”的宗旨努力整合学校多语种语言学科和复合型学科资源,开展跨学科研究。研究中心聚焦研究前沿、兼顾传承创新、展开国际交流、回应社会需求,形成“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特色。中心出版了引领性的跨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完成了多项科研攻关课题,打造了完整的本硕博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编写了具有开拓、创新价值的跨文化交际与研究教材,开发了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中心团队建设的国际慕课入选国家首批精品课程、国家一流课程名录,并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迄今,研究中心主编出版了10部《跨文化研究论丛》,发表SSCI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27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国内期刊论文百余篇,确立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与鲜明的路径特点,在国内外跨文化研究领域不断推动科研与实践的齐头并进。

来源|跨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张晓佳

摄影|陈计才

编辑|王年华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http://global.shisu.edu.cn©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SISUers/ 订阅号:sisu1949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