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堂如何“云”展开?中外联课、研讨、活动……SISU@云端各种精彩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2-03-31 09:12 浏览量: 3402

疫情下的上外校园比平时多了一分安静,但“云校园”却万分热闹。云课堂、云活动、云交流……一时之间成为了上外学子的常态。上外的“云校园”全方位展现出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中外联课、学术研讨、外教课堂、外语活动,这些涉外学研交流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有些甚至比以往更热闹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它们如何“云”展开的吧~

云端中外联课互动体验更强

远程联课,在线人数增加了,交流感也更强了

曾任职于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的Matthew Perret老师自2016年起就给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的学子们进行线上口译教学。虽是远程授课,但一直以来,Matthew老师就十分注重线上课堂的互动性,师生之间的在线讨论和交流总是能擦出思想的火花。

尽管大家对于在线课程并不陌生,不过疫情影响下依然带来些许变化。以往,高翻学子们会集中在线下口译实验室,在中方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屏幕与Mathew老师的云端互动。准封闭期间,大家分散教学区、各自的宿舍,授课模式便也灵活调整为全员在线。

由于口译教学本身就需要大量练习实践,这种沉浸式的授课模式对十分注重交流感的Matthew老师来说反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改变,看见同学们纷纷登录云端课堂,打开摄像头,他直呼“”(“我不再只是幕布上的一个全息投影啦!”)不少同学也表示,“很有上课的氛围”。

|以往,Mathew老师总是在线给坐在教室中的学生们集中上课,因此自己的头像会以“单人大头照”的方式呈现在幕布上

|现在,在全员在线课堂中,Matthew老师能和每一位同学进行更加直接的眼神交流

虽然现在受疫情影响,课程只能在线上进行,但是视频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老师和同学们都开着摄像头,很有上课的氛围。

——周鸿钰 Yukki

课程中老师始终循循善诱,从线上工作模式的特点讲起,提醒了我们,除了语言质量外,译员也要注意声音音质、背景噪音等可能会影响听众体验的因素。

——朱若芊 Laurel

能在疫情特殊时期接触到这样的课堂是十分幸运的。Matthew老师作为资深译员,能够犀利地指出一些我们从未意识到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大有裨益。

——王传砚 Rya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have learned is that always remember there are people who really need us! Interpreters are important!

——王诺妍 Yan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学生们的听课感想

事实上,早在疫情之前,上外高级翻译学院在口笔译教学方面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远程教学合作就有所探索,因而对于常态性的在线课程已积累不少经验,从而能在疫情到来时,迅速反应,作出调整。

此外,远程联动的教学模式也是上外高翻学院线上课程的一大特色。2021年11月16日,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语言学系就以“疫情期间的会议口译实践、专业发展和职业使命”为题,为中澳会议口译专业二年级的14名学生实时联合授课。双方师生共同模拟了会议同声传译的全过程,收获颇多。

云端学术研讨 碰撞思维火花

“线上学术活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上外英语学院的博士生们表示。疫情期间,青年学者们依旧可以自主参与云端研讨,与国内外学术前沿保持同频共振。

钱家骏是2017级翻译学方向的博士生,同时也是上外与英国莱斯特大学“翻译研究沙龙”项目的学生团队负责人。疫情期间,他负责确定沙龙主题、联络汇报人、收集报名信息等,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在最新的第十二期沙龙活动中,博士生徐铫伟围绕其博士论文展开题为“数字人文视域下《飘》多译本中情感意义的再现”的汇报,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的热情参与。

“这期沙龙是首次面向中英两校以外的博士生开放,希望能在疫情期间帮助青年学者们获得更多学术资源,也希望能鼓励大家融入到分享与研讨中,”钱家骏说。

尽管面对面的线下沟通受到疫情影响,但博士生们与导师,以及志趣相投的国内外学者们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

钱家骏说,导师按照惯例每月组织一次在线组会,导师的博士生微信群互动交流非常丰富,师生的私信、电话、视频会议也很频繁。“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方式保持联系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研究进度;另一方面,感到压力时向导师倾诉,对情绪管理也有很大帮助。”他最近还积极与国外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专家Kristian Tangsgaard Hvelplund博士保持密切联系,并计划邀请Kristian参加今年下半年的沙龙活动,进一步深化沙龙的国际化特色。

疫情期间,云端讲座和学术研讨已然成为国内外学界的重要交流平台。钱家骏的导师肖维青教授上周刚刚围绕口述影像翻译研究展开一场在线讲座。这场讲座以英语作为讲授语言,肖老师有自己的考虑。“无障碍影视在国外学界已有不少探索,用英语分享希望能引起更多国外同行关注,中国的无障碍影视服务发展很快,中国学者也在积极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她说。

肖老师的另一位博士生马鸣皓就对字幕翻译及口述影像深感兴趣。他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游戏本地化方向的博士生陈多多,自发展开了一场有关视听翻译研究的跨国对话,就中西院校视听翻译博士生课程设计与科研模式上的差异进行探讨,并将对话内容编辑成文,发布于机核、知乎等平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对话详情哦!)

“写这篇文章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视听翻译也可以是一个严肃的学术话题。同时,也希望借此促进学者与行业之间的理解和交流,”马鸣皓表示。

云端外教课堂 拉进师生距离

线上课堂,授课难度增加了,但师生距离更近了

Judith Karam是上外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受疫情的影响,这学期她教授的《英语口语》《商务英语报告写作技巧》和《国际商务与国际金融》课程暂时转为线上进行。

“转为线上授课后,每门课程带来的挑战各有不同,”Judith说。其中,《英语口语》课程因为设计了分组讨论的环节,对她而言最具挑战性。为调动同学们课堂讨论的积极性,Judith借助了“瞩目”上的分组讨论室功能,反馈颇好。《商务英语报告写作技巧》原本要求学生们进行实地调查,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Judith鼓励学生们用好在线资源,尽可能帮助他们在准封闭期间也能完成实践,学有所获。

Judith表示,她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打开摄像头,积极提问。此外,她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坚持每周留出固定的时间与学生们进行线上自由交流,欢迎学生们与她沟通任何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这段困难时期迟早会过去,”Judith说。“要善待自己和他人。”

云端外语活动 丰富课余生活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英语角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各种渠道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和练习英语的平台。”上外英语角的负责人华蕊说。以往,英语角每周四五点到七点在松江校区一教西侧的空地上进行,同学们可以自主加入讨论小组,与不同学院的同学交流,外教老师也会到场参与讨论。

疫情期间,线上英语角在惯常的畅谈环节之余,还利用灵活便利的线上平台开发了多个全新主题活动。其中“齐声迎仲春”英语趣配音14天打卡活动,旨在发挥英语角传统优势——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表演释放压力、收获快乐,吸引许多同学参加。

|“齐声迎仲春”节目将配音与英语角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吸引了众多同学们参与线上打卡活动

“这个活动弥补了交流的功能,而交流本身就在于互相促进和陪伴,”参与者孙怡菁说。配音能让许多同学在碎片时间通过这个方式解闷,如果坚持到最后是一定会有帮助的。

线上英语角从策划到执行都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是英语角整个团队在每个人都很辛苦的情况下仍努力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是指导老师和同学们都倾尽了自己的巧思,也做了很充分了前期调研。“虽然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和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英语角是个非常有凝聚力的团队,大家都在认真工作,”华蕊说。

线上英语角带来的多样活动让同学们能随时随地参加,同时活动周期更长,这样英语角就不止是周四出现在大家面前,而是每一天都能陪伴大家。

“线上更自由,能学到的知识很多,还引入了辩论,形式更加丰富了,”参与者孙怡菁说。线上英语角少了环境音,让人更加集中于议题的讨论,更沉浸地感受它所散发的人文关怀。

“在线形式带来的诸多好处更加坚定了我以后要办好英语角的决心,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和永远会和英语角在一起。”华蕊说。

上外英语角团队合影

疫情下的校园,我们与世界的对话方式变成了云沟通。外籍教师通过云端继续带领同学们在知识的殿堂学习;中外学者们云端聚首,在知识的碰撞间跨越距离的阻碍;英语角创造了全新的的篇章,带领同学们在英语的多样领域继续探索。

云端难挡学习的热情与爱,我们静待寒冬散过春花尽开的那一日。

来源|SISU融媒体中心·西索通讯社、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采写 |郑婕、俞霖霞、蒋吉衣

排版|俞霖霞

责编|顾忆青、俞霖霞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