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访谈|上外学者乔国强:研究外国文学,要有容纳整个世界的大情怀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2-10-26 09:43 浏览量: 2401

●●●●●

视频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在教育部组织评选的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由上外犹太研究所乔国强教授所著的《贝娄学术史研究》一书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曾说,“2世纪的美国文学是由两位小说家支撑的——威廉福克纳和索尔·贝娄。”美国有线新闻网也称索尔·贝娄“主宰了战后20世纪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关于索尔·贝娄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而上外犹太研究所乔国强教授所著的《贝娄学术史研究》以“尽可能穷尽一切资料”的研究理路,详细梳理了英美等国家对索尔·贝娄的研究文献,并从一个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探讨贝娄的创作,其意义可谓深远。

▌索尔·贝娄,琐碎故事中见哲思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索尔·贝娄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力,且受到无数作家读者敬仰的文学巨匠。作为一名家乡远在俄国圣彼得堡的犹太移民,索尔·贝娄以独特的犹太人视角和美国精英知识分子的情怀展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城市的社会变迁和人世百态,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

乔国强在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作讲座

贝娄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创作改变了美国文学的风气,其文体创作、价值取向与前人多有不同,“在贝娄之前,多是海明威一类作家,主张写重负之下的优雅、硬汉精神,而贝娄则写日常生活,突出描写尴尬、郁闷的无所适从的小人物,充满幽默和反讽,语言较为口语化,读来朴实,与海明威简练用词、重写行动的风格全然不同”,“读贝娄总让人感觉很亲切,你不需要正襟危坐、板着面孔读一些英雄人物,你可以舒心地看,整个人完全放松下来,不需要那么庄重”。在乔国强看来,贝娄的作品总能使读者从看似繁琐的故事中读出哲思,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介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就自己所能理解的贝娄阐述自己的观点”。

乔国强在第二届思索国际青年论坛上发言

《贝娄学术史研究》全书总体上分为两编。

第一编是贝娄学术史,下分十一章,其中一到六章主要介绍了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文学评论界和学术界对索尔·贝娄作品的评论、解读等;七到十一章主要介绍了贝娄研究在俄罗斯、西班牙和西班牙语美洲、法国、日本、中国的具体情况。

第二编是贝娄学术史研究,下分四章,从贝娄的创作思想、贝娄的犹太性、贝娄小说中的现代性以及贝娄笔下的城市四个方面,对贝娄的创作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附录则辑入了较为完整的重要文献及索引,既方便读者做扩展性阅读,也为贝娄研究者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索引。

乔国强在浙江省图书馆讲座

▌“尽可能穷尽一切资料”的研究方法

乔国强对于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近40年,200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著《美国犹太文学》一度被称作国内外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最全面的著作,专著《贝娄学术史研究》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欧洲经典作家学术史研究”的子项目“贝娄学术史研究”的研究成果,由乔国强一个人独立完成,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及至2012年,该项目顺利结项。

这套系列“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研究员主编,是我国第一次系统地进行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成果的出版得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于2011年被正式列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项目、2011年“十二五”400种精品项目之一。

乔国强给学生上《叙述学》课

与此前贝娄相关研究不同的是,《贝娄学术史研究》坚持了陈众议先生“做研究要穷尽一切资料”的研究思路,相较于不翻阅资料、不在学术史基础上展开研究的研究思路,乔国强强调“做经典作家、文学思潮、文学现象要尽可能穷尽一切资料,要学会在学术史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如此才有助于提出新的研究思想、观点、方法”。

索尔·贝娄的第一篇作品发行于1944年,距今已有大半个世纪,涉及的相关资料可谓浩瀚。在研究中,乔国强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整理,虽然没能按原计划穷尽一切资料,但阅读的学术专著已近百本,学术文章上千篇,与此同时,乔国强坚持文献梳理不掺杂个人观点,要以客观语言忠实反映他人的成果的基本原则,如此,于此基础上展开的作家研究才能谈出有中国学者立场的观点、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我出了很多书了,这是我自己耗时最长的一部书,花的功夫最多,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

▌走出“他者”之镜

乔国强教授做客苍霞学术讲坛

中国学者研究外国文学,涉及的重要问题即是如何站在中国立场看“他者”和如何看待“他者”看中国的问题。乔国强谈到,文学创作考验作家的语言表达、作品书写技巧,其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唤起人性力量,让人能从悲剧中感到一些活下去的力量,相较而言,西方国家带有现代思想的创作较早,可供学习之处自然很多。

不过,外国学者研究外国文学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个人立场。“个人立场”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是要毫无依据乱说一气,而是基于全面了解、穷尽一切资料才有的发言权。“中国学者研究外国文学,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虽不可自大,但也要敢于表达自己,哪怕观点没有那么周全完美,也要敢于说出来与他人探讨”。

乔国强教授主持在上外召开的第一届犹太国际研讨会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如何看待国外学者的中国研究。乔国强坚决反对一味追捧他人观点,不敢表达个人想法的态度。在他看来,借他者反观自身固然重要,但无条件接受他人观点,放弃个人立场同样不可取。“一位优秀的外国文学研究者一定也是位优秀的中国文学研究者。”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以中国文学的精神诉求、审美特色审视他国文学,常能发现一些“别样”之处,由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需要有一个能容纳下整个世界的大情怀,去掉偏见,与地球上其他国家的读者一起于文字描写或再现的细微之处,感悟人类生存的种种意义。”“研究工作绝非是一件鸟语花香,可以边玩边做的事。相反,倾其一生,也未必能做得完美。实事求是地说,我也没有做好,我愿意在有生之年与你们一起努力。”他如是说。

来源 |党委宣传部

视频|ITC 钱俊妮 吴琼

文字|张燕姿

编辑|柳源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