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测高的背后,这两位华南理工人值得永远铭记

华南理工大学深圳
2020-05-28 19:12 浏览量: 2501

5月27日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目前,全世界都在等待着中国给出“世界高度”新答案。

这次的珠峰高程测量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具体实施。这支英雄的队伍已是第七次承担珠峰高程测量的任务。

以测量珠峰海拔高度为代表的国土测绘事业,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象征。为此,一代代的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勇攀科技新高峰,一批批测量队员前赴后继,甚至用生命丈天量地。这其中,华南理工大学陈永龄教授(1910—2004)和吴昭璞校友(1929—1960)可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所作出的奉献永远值得铭记。

珠峰测高第一人:陈永龄

陈永龄,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打破了中国的大地测量工作没有国家标准的局面,组织建立国家的大地测量标准(《大地测量法式》),规定了在中国进行大地测量的规划、设计,以及大地测量工作中的具体技术规定。

陈永龄教授

陈永龄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回国后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1952年调入华南工学院,1953年任副院长。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大地测量工作全面展开,为了适应需要,陈永龄编写出版了一部完整叙述中国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大地测量学》(上卷一、二分册)。由他领导制订的中国第一部《大地测量法式》以及《大地测量法式说明》等著作,为建立中国独立而完整的现代测绘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当时高教部把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这5个学校的测绘专业合并到一起,在武汉成立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陈永龄认为,这个决定对发展中国的测绘教育和科技事业影响深远,因此不仅亲任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还参与主持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的筹建工作,携华南工学院的测绘专业师生员工、图书设备,风尘仆仆赶赴武汉。

1965年陈永龄提出测定珠峰海拔高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求定观测珠峰时的大气折光和推求珠峰海拔高度的技术难题。这一测定方案的科学性和测定结果的精度都超过了中国国外历次测定的水平。

1975年,国家决定测量珠峰高程。当时整个高程测定的设计、施工、数据处理这一系列方案都是由陈永龄制定的:由国测一大队队员将一个觇标带到珠峰峰顶,在测量珠峰高程时瞄准觇标来测,用总高程减去觇标高度,同时还考虑到珠峰顶上的积雪问题。最终测出珠峰高程8848.13米这个数字,并由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当时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陈永龄因此被誉为“珠峰测高第一人”。

1975年我国登山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首次测得珠峰8848.13米的岩面高度

1998年,陈永龄获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

2004年8月15日,陈永龄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国测一大队队员:吴昭璞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具体实施。成立66年来,国测一大队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数十次受到国家、省、部级表彰,其中包括国务院通令嘉奖、“最美奋斗者”称号。

66年来,在这么一支令人敬佩的队伍中,共有46名队员在野外作业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将热血浸透在祖国伟大的版图上。其中的一位队员是华南理工大学吴昭璞校友,他用生命践行使命,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吴昭璞

华园求学路

1952年,吴昭璞怀着丈量祖国河山的宏伟志向入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就读于建工系工程测量专业。彼时刚刚成立的华南工学院,拥有着一批学界泰斗,辛勤不辍的为建设新中国各行各业培育人才。其中就包括陈永龄教授。

陈永龄教授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对年轻人不但言传,而且身教,奠定了学子扎实的学风和对技术坚定的追求。

吴昭璞在校学籍证明

得益于学校的良好风气和大力培养,在校期间,吴昭璞不仅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而且还立志为填补中国大地测量的空白区而努力。

当时的大地测量任务,大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匮乏、交通通信极差的“生命禁区”,这份工作不仅意味着能吃苦,不怕累,更要有一种“不要命”的精神,与恶劣的环境持续斗争。吴昭璞的选择不仅是个人的事业梦想,更是继承了华工人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红色基因。

为国捐躯的大地英雄

毕业之后,吴昭璞分配到国测一大队,利用专业技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数据。

央视《榜样3》报道吴昭璞事迹

1960年4月,吴昭璞担任水准测量组的组长,带领一行6人的团队从新疆哈密出发,来到新疆南湖沙漠无人区进行水准测量工作,这次测量位于中国控制网西部无人区,对于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吴昭璞和队友在沙漠中测量

茫茫沙漠,炎热难耐,小组携带的一箱蜡烛都融化成了液体。在艰难的环境中,吴昭璞和队员一步一步进行水准测量。即使干渴难耐,他们都不轻易多喝一口水。因为在沙漠中,水是那样的宝贵。然而一天早上,意外发生了:存水的铁皮桶被骆驼走路时磨坏了,水一夜之间漏光。

在沙漠戈壁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生死关头,身为共产党员的吴昭璞做出了抉择:自己留下来守护仪器和测绘资料,把生的希望留给队员们。

沙漠中工作的吴昭璞

3天后,队员们从200公里外水源地带着清水艰难返回工作地点,当他们看到茫茫戈壁深处的景象时,全都惊呆了:吴昭璞静静地趴在戈壁上,头朝着队员们离开的方向,他的嘴里、鼻孔里全是黄沙,双手深深地插在沙子里。持续高温的烘烤,原本身高一米七的他,身躯已干缩到不足四尺。绘图的墨水被喝干了,队员的牙膏被吃光,然而在他遗体的旁边,所有珍贵的仪器和机密的资料都被吴昭璞的工作服包裹得完好无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吴昭璞仍没忘记保护好这些让他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宝贝。

面对此情此景,队友们放声痛哭,万般无奈地将英雄的躯体掩埋。没有青冢,没有墓碑,留给他惟一的陪葬品就是一只装满清水的军用水壶。

“前路有车,后路有辙。”吴昭璞牺牲16年后,他的儿子吴永安又成为国测一大队的一员,第一次去野外执行任务,就申请去了父亲牺牲的新疆南湖。

然而在众多无名坟头中,他无法找到父亲的坟墓。于是他只好拿出一壶清水,每个坟头洒上一点,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工作。

吴昭璞是一位为新中国大地测量事业壮烈牺牲的共产党员,也是华南理工大学百年办学史上为国捐躯的又一位英雄。

凤凰卫视吴昭璞纪录片

精神传承: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习近平总书记说:“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从过去珠穆朗玛峰科考由国外垄断,到我国一次次挑战世界之巅,一次次刷新珠峰测绘记录;从过去依赖国外测绘仪器和卫星导航系统,到现在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和北斗卫星系统全面担纲测量任务。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坚信,无论面对的是研究领域的空白,还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都不会有比人更高的山,比脚更远的路。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中华振兴,我辈担当”,《华南理工大学之歌》咏唱着学校前辈先贤的风范,寄托着对新一代青年学子的期望。新时代的华南理工人将永远铭记陈永龄教授和吴昭璞校友,为他们骄傲,向他们学习,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华南理工大学深圳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