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桥,一场华南理工校友“天团”的跨时空相聚!
你好,海心桥!
6月25日,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海心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座美丽的人行桥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担纲领衔总设计师,以人文、科技、艺术融为一体的精妙设计,成为华南理工人呈现给世人的又一佳作。
除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在桥梁的整个设计、建造过程中,更有华南理工大学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以及大量毕业校友参与其中。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便是校友中的四位佼佼者:丘建发、童恺旻、徐郁峰、关计发。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华南理工大学1995级学生。在海心桥项目中,丘建发负责造型设计,童恺旻负责桥梁结构,徐郁峰负责施工监测,关计发负责外装饰施工,覆盖了桥梁工程的“四个关键帧”。
▲丘建发(左)、童恺旻(中)和徐郁峰(右)“机缘巧合下,我才发现,咱们建桥的几位小伙伴,都是大学同窗。”海心桥主创设计师丘建发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海心桥背后的95级“华工团”
华南理工大学
95级 建筑学
丘建发
华南理工大学
95级交通与土建
童恺旻
华南理工大学
95级工民建
徐郁峰
华南理工大学
95级水利水电
关计发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别开生面的校友聚会,听他们讲海心桥背后的“华工故事”。
1995年,五山路381号
回忆华工时光,采访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上世纪90年代,五山路381号,是华南理工大学唯一的坐标。宿舍里的铁床、东湖边的石椅、飞驰的单车、回力运动鞋……那些关于青春的冲动和梦想,像跳过东湖水面的石头,激起涟漪又消失干净。
“那是一段无比单纯、简单的生活。”负责海心桥外装饰的关计发说,“我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饭堂三点一线。宿舍在东一、东二、东三,教学楼在建筑红楼,食堂就是东区饭堂。”说完,丘建发和徐郁峰笑着点头。
▲华南理工大学红楼建筑群
▲华南理工大学东湖与他们仨不同,童恺旻就读的交通土建专业在华南理工大学西区,当年住西八。“土木土木,又土又木。”童恺旻这样调侃自己。
上世纪90年代,能考进华南理工大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当年是以全广东省前20名的成绩考进的华工,是华工的最高分。”海心桥主创设计师丘建发调皮地补充到:“我当时没有考好。”说罢,在座的其他几位学霸都笑他是“凡尔赛”一级学员。
“第一名”这三个字,对于学生时代的丘建发来说是家常便饭。高中的时候,丘建发就经常考年级第一名,数理化竞赛奖也都拿了个遍。大学升研究生,丘建发也是学院第一。“
▲2000年,丘建发(第二排左二)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同学的毕业合影
▲同学们在宿舍走廊里挑灯夜战(丘建发提供)相比之下,徐郁峰更像一个典型的学霸,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大学四年,我坚持每天晚上在1号楼上晚自修。”这种坚持学习的海绵心态,徐郁峰一直保持到今天。
当记者问到徐郁峰是什么星座时,他用看过的一篇关于星座的研究论文告诉记者星座与人的性格并无关系。果然,跟学霸聊天是一件“自取其辱”的事。
▲“学霸”徐郁峰(第二排左二)与大学同学的合影如果你认为学霸的生活只有学习,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年学校东西边各有一条‘堕落街’,有各种好吃好玩的。”童恺旻说,“西街在我大二的时候就拆了,东街一直都有。” 因为性格大气果断,童恺旻有一个绰号,叫“叔公”。
▲大气“叔公”童恺旻关计发偶尔会和舍友一起去街上逛逛。“学校的围墙通往东街有个墙,每次我都钻洞出去。”关计发说,“当时街上有许多放映厅和游戏厅,可以租碟片,也可以看幕布电影。”
据关计发回忆,那个时候的放映厅只能容纳二三十人,投影在幕布上,但大家还是看得津津有味。“1997年,在我准备念大三的时候,《泰坦尼克号》上映了,大家都抢着去看。”
▲华南理工大学老校门
▲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50年校庆,校友在旧校门外合影留念
“除了看电影,还会打摇四(游戏)。那个时候比较火的游戏叫三国,还有PK。”说着一口阳江普通话的关计发,眼里闪过少年的光亮。
▲在海心桥项目中负责外装饰的关计发关计发或许是他们四人里最“好动”的一个,夜晚的东湖,总有他运动的身影。“我和舍友都喜欢在东湖边夜跑,旁边的足球场和篮球场和东湖连城一片,是我们的运动天堂。”
因为归属于不同专业,当年的四个人,并没有太多交集。那个时候的他们还不知道,22年后,他们会因一座桥,聚集在一起,共同书写广州造桥历史上的新传奇。
接二连三被拖“下水”
转眼21年,四人在各自的领域里熠熠生辉。
1999年,毕业于交通土建专业的童恺旻进入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一干就是22年。
▲童恺旻在明珠湾大桥施工现场
比童恺旻稍晚一步进入桥梁行业的是徐郁峰。大学毕业后的徐郁峰误打误撞考入了本校力学的研究生,一路小跑进桥梁的赛道,成为了研究桥梁安全监测的博士。“我本科专业工民建是盖楼房的,研究生开始偏离原先的轨道。”
▲徐郁峰在新光大桥施工现场
童恺旻和徐郁峰一致认为,城市路桥,面临着从单一功能性,向复合景观艺术性发展的趋势。然而,艺术设计这块儿他们并不在行,于是,他们想起了校友丘建发。
“丘建发学习的是建筑学。建筑师,对这个环境、城市空间的理解可能会比桥梁设计师、工程师更敏感一点。”徐郁峰说,“我和童恺旻都觉得丘院很适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丘建发
就这样,他俩开始把丘建发“拖下水”。“建筑盖楼都在地上盖,做桥要往水下走,所以是真的拖‘下水’”,丘建发打趣地说。
2016年,四座跨珠江大桥开展了设计改造大赛,徐郁峰找到丘建发参赛,四座桥的方案有两个入围了。后来,丘建发又参与了广州大桥改造的概念方案竞赛。“这些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并未真正施工,但团队借此积累了珠江桥的设计经验。”丘建发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何镜堂和丘建发等人在讨论立面方案四位小伙伴里,最后一个“下水”的,是当年在大学学习水利水电的关计发。“好动”如他,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到家乡的设计院工作,而是跟着工程项目全国各地跑。工作上,他像一个永动机,不给自己设限。“其实做桥的项目,我也是头一回,但我有信心,因为我的团队有技术能力,也有设计经验。”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2019年年底,广州首座跨江人行桥项目开始招标,丘建发所在的华工团队与童恺旻所在的市政院团队强强联合,参与竞标。他们的竞争对手中,有来自美、英、法各国的顶尖设计团队,广州“小蛮腰”的设计团队也在里面。
三轮PK下来,丘建发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团队,以其对本土环境、气候的熟悉,和对岭南文化的深刻理解,过关斩将,突出重围。“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仔,几十年在广州的生活,让我对广州文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对广州人的生活习惯有沉浸的观察。”
史无前例,这个广州新中轴线核心段的地标,将由本土设计师原创完成。
▲丘建发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团队在工地合影
人行桥项目快到施工时,徐郁峰团队中标负责施工监测,关计发团队中标负责外装饰幕墙。
就这样,因一座桥,四位曾经的大学同窗,在毕业21年后,首次聚首。
相爱相杀,苦中作乐
“一开始我就和童院说,这个项目我们是要创新的,要通力打造一个精品,一个经典。”丘建发说,“我们要对得住市民,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这是一座全三维曲面造型的艺术之桥,桥上除了拉索之外,主要线条几乎没有一处是直线,这在特大桥梁中是非常罕有的。“光是建模,就来回计算修改了超过200遍,把童院‘虐’惨了。”
“海心桥背后的计算量是它隔壁邻居猎德大桥的几十近百倍。”负责结构的童恺旻说,“直线桥的案例很多,计算起来并不复杂,但这座桥是三维全曲面的,变量非常多,计算量很庞大。”
▲丘建发(左)和童恺旻(右)“结构听童院的,设计还是得听我们的。”丘建发说,“在数据计算合理的基础上,我们会把美观的需求提到最大,一点也不给童院省力气的余地。”
敢这样明目张胆“折磨”童恺旻的,也只能是丘建发了。“换作是别的合作方,我们都不好意思提那么多需求,这么苛刻的要求,合作方肯定会拒绝,但童院从未抱怨一句,这就是校友的力量。”丘建发说。
终于,桥梁进入现场施工环节,徐郁峰带领团队负责实时监测桥梁的实际变化情况。“这座桥的安全监测工作也十分复杂。”徐郁峰说,“几百米的跨江距离,每往前迈出一步,就要进行数据监测。”整个监测过程,就像在走钢丝,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个工作关系到公众的安全,责任非常重大。”
▲“走钢丝”的徐郁峰,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今年年初,人行桥的主体架构终于落成,此时,关计发从容地从伙伴手里接过了“接力棒”。留给外装饰的时间,已经不多。
“这座桥的每一块金属板都不一样,每块板都需要特别定制。”关计发说,“因为留给我的工期已经很短,我没有返工的时间,必须一次正确,不能出错。”
没有撤退可言。
然而,就在距离交付只剩两周的紧要关头,丘建发发现,总量4000多块板里,还是有20多块出现了小小的误差。“我的首选方案是将这些板换掉,但当时无论从工期还是成本上看,应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丘建发说。
令丘建发意外又感动的是,短短3天后,这20多块金属板居然全换好了。原来,关计发早猜到丘建发的想法,他嘴上不说,心里已暗自决定,不计个人的成本与得失,绝不给这座桥留下任何遗憾。“比起说,我更喜欢行动。”关计发说,“争分夺秒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关计发不计成本地为这个项目付出,让团队所有人肃然起敬。
▲关计发(左),丘建发(中)和何镜堂(右)
“华工建院对这个项目的投入也是不计成本的,一年365天,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桥上盯。”丘建发说,“我们几个建院的‘前辈’,带着几个年轻人了,他们有的刚成家,为了这个项目,婚假都没休。”
负责外装饰的关计发,施工期间几乎天天都在桥上。广州的夏天,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在桥面裸露的钢板上,从头到脚,把关计发晒成了一块黑炭。“女儿在深圳,已经好些天没见到我。上次女儿看到我的照片,问爸爸怎么不帅了。”关计发哭笑不得。
5月,人行桥完成整体施工,长达一年多的鏖战终于告一段落,装饰效果的完成,让人行桥“从二星级标间秒变为五星级豪华酒店”。“为了庆祝,设计院的几位同事在桥上吃了一顿‘豪华西餐’。”
当记者惊讶于桥上还能吃西餐时。“麦当劳+一线江景!这顿西餐还不够豪华?”大家异口同声。
不论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能解决
这次建桥,四位同学聚在一起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当剑走偏锋的丘建发,遇见做事泼辣的童恺旻,当沉着冷静的徐郁峰,遇见积极主动的关计发,四个人性格迥异,但相同的是,他们身上都带着一股“华工精神”。
“这让我想起咱们当年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丘建发说,“我们每个人都把这八个字铭记于心、外化于行。”
这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风骨,在广州其它院校的门徒身上很难看到。理工科院校能够培养出一种极富逻辑性的超然物外的“狂”。如果把人生化分为角色、位置、分寸、境界四个层次的话,“狂”无疑是一种格外专注的境界。这种登峰造极的境界,是曾经属于少年时代的英雄梦。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是华南理工大学的老校训,后来换成了“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校友的天然纽带,让他们在共事时多了一份信赖和团结,因为是同学,彼此的信任感更强,合作起来更少顾虑,也让工作推进更为顺利。“同学之间的感情是绿叶对根的情谊。它勾起我们对大学时代的怀念,这种感情挥之不去相伴一生,将是我们珍藏一生的财富。”
童恺旻说:“因为大家是校友的缘故,有一份天然的信任,遇到问题只要去想怎么解决就好了。”
“是的,沟通成本很低,很多事情,打一个电话就沟通好了。”丘建发接过话头。
“我们在技术上有碰撞,也有冲突,通过沟通分析,最后都能达成一致,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理念。”徐郁峰说,“有一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是的,徐院说出了我的心声。”关计发接着说,“这个项目令我最感动的,就是认识华工这个团队。丘院他们,不管何时,什么困难,都会及时跟进,解决问题。这就是华工精神。”
▲童恺旻(左三),丘建发(左四)和徐郁峰(右二)在人行桥合龙会虽然项目历经500多天,但因为工作忙碌他们没聚过。“大家都很忙,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一直到今天采访,我们四个才第一次聚齐,吃餐便饭。”丘建发说,“大家都是实在人,喜欢谈技术和工作。”
“我给你们拍张合影吧!”在记者的邀请下,四位前辈这才坐在一起,定格了这个无比珍贵的瞬间——时隔22年,一座桥,续写了他们缘分的序章。
▲唯一的合影,从左到右:徐郁峰、童恺旻、丘建发、关计发“项目结束了,大家都很舍不得。”丘建发忽然停顿下来,好像在克制着什么,话音刚落,四人相视着沉默。
6月25日,海心桥正式开桥。当全世界都在向她说“你好”,他们却在心底默默道了声“再见”。
江 湖 再 见,
后 会 有 期。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i广州
编辑:2010级华工校友NAN
图:1995级华工校友丘建发、童恺旻、徐郁峰、关计发提供新华网
设计:盛华
统筹:冷佳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03 上海线下活动 | 港中大MBA课程2025级招生宣讲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上海站 | 港中大MBA宣讲会暨校友分享会
- 11/03 学长学姐校区见面会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模式) 十一月线下咨询会报名
- 11/03 下週日見!2025年入學交大安泰MBA第一場港澳台申請者沙龍重磅來襲!
- 11/06 讲座报名 | 房地产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 11/12 统考倒计时45天 | 清华科技创新MBA学姐备考分享&答疑等你来!
- 11/13 线上活动|备考经验高密度输出,招生动态前瞻解析,11月13日交大安泰MBA考情解析+笔试技巧分享会开启报名!
- 11/14 公开课抢位|人工智能、数据和人才@北京
- 11/14 申请冲刺 | 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第四批次招生启动!
- 11/14 活动日程 | 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MBM2025级招生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