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第十四讲 | 张占录: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0-10-14 18:54 浏览量: 3998

如何有效地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钥匙。

◆ 如何认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刚性、制度韧性与制度包容性的有机统一?

◆ 如何将党和政府组织及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核多元、协商共治的治理格局?

◆ 如何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的高效能?

◆ 如何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和各层面的工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

杨开峰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围绕上述问题,我院15位学者在《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一书中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回答。今日分享张占录教授所著第十四讲: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中国之治》第十四讲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张占录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本章目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

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三、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四、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五、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六、“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精彩书摘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战略部署,要求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的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已被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恢复,而是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全新发展模式的重要表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和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修订《环境保护法》,从总体目标、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已建立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体制中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等基础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这一系列制度建设,涵盖了生态文明从源头、过程到后果的全过程,包括环境治理、空间管制、资源节约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操作性,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盲目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因为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正在不断强化,环境不能作为低价的生产要素被忽视,也不能仅仅作为支撑发展的承载条件

(二)“两山理论”与“建设美丽中国”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说,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难免的、必需的。这两种观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了。

习近平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做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还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逐渐认识到生态产品是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生态产品的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体现生态环境本就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价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市场化和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举措,致力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也是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进而体现生态环境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附加值,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途径。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千年大计”的论述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明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既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和割裂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创造价值。同时,因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不是一时一地、一朝一夕就能简单解决的,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需要不断重申。

【参考文献】

[1] 马峰.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浙江日报, 2019-12-23(9).

[2] 穆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经济日报,2019-12-16(9).

[3] 吴舜泽.“中国制度”十三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2019-11-1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6.

近期,我院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的每一讲内容,敬请读者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往期内容!同时欢迎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更多最新研究。

相关推荐:

新书推荐 | 《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

《中国之治》第一讲 | 杨开峰:把制度建设放在国家治理更突出位置

《中国之治》第二讲 | 刘鹏:“一体四化”的中国特色行政体制建设

《中国之治》第三讲 | 李文钊:职责明确、依法行政和人民满意的政府治理体系

《中国之治》第四讲 | 许光建: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

《中国之治》第五讲 | 孙玉栋:中国之治背景下的财政体制改革

《中国之治》第六讲 | 叶裕民:创新特大城市治理,推进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

《中国之治》第七讲 | 胡宏伟:中国社会保障治理改革

《中国之治》第八讲 | 王虎峰: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之治》第九讲 | 孙柏瑛:共建共治共享: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国之治》第十讲 | 魏娜:激发基层社会活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中国之治》第十一讲 | 杨宏山: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需求及行动路径

《中国之治》第十二讲 | 何艳玲:中国市域社会治理的方法论探索

《中国之治》第十三讲 | 王宏伟: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编辑:何春昊、刘华曦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

http://spap.ruc.edu.cn/

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单位高端培训:010-82500112个人课程研修:010-62516241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